俄羅斯總統普京不久前在年度國情諮文中再次提及“海神”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研製進展,指出將在2019年春天進行水下發射和航行試驗。“海神”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有哪些性能特點?俄羅斯研發這類無人潛航器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就相關話題,CNR國防時空軍事觀察員李莉爲您深入解讀。

俄研製“海神”核動力無人潛航器 專家:想突破美國現有反導系統

(資料圖)

軍事觀察員李莉分析,俄羅斯研發的“海神”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具有下潛深、航程遠、速度快、核常兼備等特性,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研發的無人潛航器相比,優勢明顯。

第一,它下潛的深度可以達到一千米,現在世界上在研的潛艇、已經建成的潛艇及水下可以發射的武器,都不能在這個深度工作,所以對於美國的P-8反潛巡邏機來講,是根本探測不到它的

第二,它的航程可以達到一萬公里

第三,它水下的航行速度,有的說是200公里/小時,有的說是180公里/小時,但不論是哪一種,它比世界上最快的魚雷速度還要快一倍,除了速度快,它還具有超遠的動力航程。

第四,它可以裝核彈頭,也就是核常兼備,一旦裝上核彈頭,它的當量是200萬噸的TNT當量

所以,這四個重要指標,使它在目前無人化潛航器的隊列中有非常大的優勢。

軍事觀察員李莉認爲,俄羅斯研發“海神”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是想通過不對等的發展思路,突破美國現有的反導系統。

在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導系統之後,俄羅斯一直對自己的戰略核武器、無人潛航器的發展有明確標準,所有新研製和馬上裝備的導彈系統,必須要有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能力。

從這方面看,假如有一種新型的水下核魚雷,不從美國在陸地上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突防,而是通過一系列水下隱身技術突防,加上它一萬公里悄無聲息的航程,甚至到達對方大型的港口對水面艦發起攻擊。這種新型的突防形式迴避了傳統的空間對等概念,對方在地面上佈防的雷達、攔截彈,實際上跟無用的擺設是一樣的。

軍事觀察員李莉分析,目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依靠研發新型裝備提升軍事力量,可以達到很好的反制效果。

俄羅斯在美國、北約一系列圍堵打壓之下,整體地緣環境、國家安全的形勢有着非常大的嚴峻挑戰。

例如3月31日烏克蘭將要大選,波羅申科明確表態說,一定要聯合北約收回克里米亞。這種現實的威脅使俄羅斯必須早做準備做:一方面要有常規兵器反擊的效果和能力,另外也要有一些非傳統兵器,在對方完全摸不着頭緒時,新技術裝備方面要有自己的拿手絕活。

將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如果有任何的潛在風險,只會加劇它的新型裝備快速研發進程。到了這個階段,雙方的對決很可能是不確定的,美國和北約立足現有的裝備,可能會達成現實的效果。但是俄羅斯通過新型裝備,如黑科技的反制,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殺傷和破壞效果。

記者:朱曉衝

來源:CNR國防時空

主編:朱西迪

編輯:楊宸琇、徐鳳佳

監製:孫 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