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pg 
历史的轮轴滚啊滚的,不论辗压了多少痛苦,都还是持续往前进了。

坦白说刚看前两集时有一点蛮不明所以的感觉,可能因为主要就是要铺陈一些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加上有主要事件、也就是林景维跟最后神秘焦尸的命案发生,对我来说是蛮扑朔迷离的,当然以这样的类型来说,不外乎就会有很多让人觉得「产生疑窦」的片段。我喜欢推理剧,很大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我很喜欢那一种跟著剧情一起动脑,一起去猜测或者讨论哪一个人才是真凶、或者是从破碎的线索中拼凑真相这样的过程,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
C.png  
像我觉得前两集,可能是因为本来设定上陶展文跟杨辉铭回台湾,就是要去林家娶亲,因此随著这两个主要角色(或者说故事里的侦探搭档)进到林家,观众也随之会把更多焦点放在林家人身上,因此,当旁白形容林珠英是「沉甸甸的谜团」时,伴随著刘品言那愁眉莫展、又好像隐含著太多秘密于心的愁容,彷若她如果会是最终的反派也不算太过意外(尤其是特别把昆虫图鉴这本书留下来时,我一直有误以为这是甚么重要线索XD)

不过从林珠英这个角色,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她与陶展文的对谈──立场不同、想法不同,但好像同样的深谋远虑,对话看似简单、但却又充满深意,全剧看完之后再来回想两人的对话,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另外我觉得还有一点是她很重要的功能是──转场。
c.jpg  
前两集、伴随著最开始的那场宴席,绝大多数的事件都场景都在林家,观众所看得更多的、自然也是林家,但因为林景维死亡,导致林家状况「不太方便住人」,导致在林珠英的斡旋、请求之下,让陶展文跟杨辉铭来到了陆家。这样的过场最大的意义,是自然、同时也带领观众进到不同视角,因为我觉得《愤怒的菩萨》最要讨论的,其实是一种身分认同与大时代之下的难为。而林家跟陆家的处境,莫过于是很大的象征。

其实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民众只是想要安然度日而已,要说忠心耿耿、要说爱国,我觉得都是一种顺应著时代趋势的行为,隐瞒自己内心真正想的、或者说,他们根本就失去了「想」以及「选择」的权力。故事走到最后才会发现,每一个角色,都是时代底下的悲歌,而历史的轮轴滚啊滚的,不论辗压了多少痛苦,都还是持续往前进了。
B.jpg  
所以我自己其实反倒看了三四集之后,把全剧扣紧起来重新思考,就发现每一个线索的用意──或者说,我是直到看了后两集,并因而懂了前两集的铺陈意义时,才开始真正喜欢上《愤怒的菩萨》。当然,你要说以推理剧来看,这部作品是真的有蛮多相对来说比较跳跃一点的思考,可能也并不是那么严谨的推理剧、谜底也相对好猜,可是像是第二集,从事件的发生、到后来的推理,前山有小廖、后山有崔上校这样的设计,也好像形成一个极天然的密室。

另外像是从焦尸是川崎一事爆出,从笔记本、报纸与《三国演义》里,连结出了「山上密处朝五时」、「赵百文被杀」等等的对话密码,这几段还算是让我觉得蛮印象深刻的部分!
D.jpg  
回归最初,其实我有喜欢《愤怒的菩萨》,虽然感觉主轴是命案的推理,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每个人被迫选择的不同立场,整个氛围到最后的一种凄凉与萧条,反而让我觉得有一点点的悲哀,因为,最后谁也不认同谁,谁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而每一个看似旁观的视角,却其实都卷入于当事人的风暴。好像这个故事里,到最后并没有谁是真正的反派──因为就连反派,都是时代底下值得被同情的一角。

其实不管是被害者还是加害者,都是历史舞台底下的牺牲者,从来没有谁真正胜利,多种语言的汇合与交融,在《愤怒的菩萨》里形成一种微妙的和谐与矛盾,象征的,是民众在新政与旧权之间的无所适从。我其实私心很喜欢吴慷仁这次有点潇洒的演出(好啦我知道应该会有人说我就是慷仁粉嘛哪次不喜欢XD),但我想说的是,在看似放荡不羁又潇洒的表象,以及那与杨辉铭有点一搭一唱的一种有点像黑色幽默的呈现,对我来说,更放大了最后的一种「孤独」感,很叠合整个时代氛围的、又同时渲染了观众。

图片来源:爱奇艺
click ☞ Dear Han on FacebookInstagra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