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不能一日無君,段正明是在大理國危急時刻出來接位的,實屬不得已為之。

段延慶本來是大理上德帝段廉義的兒子,已被封為太子,他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坐等有朝一日榮登大寶。

哪知天有不測風雲,奸臣楊義貞犯上作亂,殺死段廉義,段延慶乘亂出逃。四個月後,高升泰帶兵平叛,殺死楊義貞,擁立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為帝。

在金庸小說里,高升泰是忠臣,一心輔佐段正明。可是在真正的歷史上,高升泰是權臣,他一家把持打理朝政,段氏皇族都無法與之爭鋒,淪為傀儡。段壽輝登上皇位之後,沒有實權,他懼怕高家,內心始終惶惶不可終日。於是他乾脆草草傳位於段正明,自己出家做了和尚,以求個明哲保身。

這段正明和段壽輝,段延慶都是段思廉的孫子,他們的父親是親兄弟,三人是堂兄弟關係。

段正明即位後,勤政愛民,寬厚為本,受到大理臣民的一致愛戴。段延慶在外流亡好多年才知道這個消息,他心急火燎的往回趕,半道還被江湖上的仇家伏擊,身受重傷,變得不人不鬼。

深處逆境的段延慶依然沒有放棄,堅持著爬回了大理,然而這時候沒人記得他這個太子了,也沒人會替他伸張正義。

原本可以靠臉吃飯,如今卻變成一個面目可憎的殘廢,屬於自己的榮華富貴化也為鏡花水月,變得遙不可及。受盡屈辱的段延慶內心發生了扭曲,他覺得段正明何德何能,敢拿走本來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人就是篡位的逆賊。

所以說段正明也很無奈啊,整個一背鍋俠,段廉義又不是段正明殺的。話說回來,段延慶你這個太子多少年了都不露面,難道皇位一直空著?


話說那一日,大理國產生了叛亂,延慶太子雖然懂得大理絕學一陽指,畢竟年輕功力淺薄,寡不敵眾,被眾人重傷,才勉強逃出了重圍,從此流落民間,艱難度日。

而大理國呢,在延慶太子逃出宮之後,段正明,也就是段譽的伯父,帶領軍隊將叛黨繩之以法。然後,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為了「大局」考慮,段正明勉強登上了帝位。

段延慶為了能夠重回宮內,便努力練習武功,經過了幾個月,段延慶武功大進,便決定回到大理國,沒想到半道上被數十位江湖高手圍攻,自己被砍成重傷,連喉嚨也被砍了一刀,自己俊朗的相貌,也變成了醜八怪。

段延慶此時已經知道了如今的皇帝是段正明,他知道單憑自己一人,如果回到宮內不僅拿不到皇位,還會搭上性命,於是他左思右想,決定來天龍寺找自己的叔叔幫忙。

誰知道,天龍寺的普通僧人並不認識自己,還以為段延慶是個叫花子,便給了幾個饅頭打發了。

段延慶萬念俱灰,若不是刀白鳳化身「觀音菩薩」前來相救,恐怕段延慶真的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

之後段延慶重獲新生,把一陽指功力練到化境,成為了西夏一品堂的第一高手,又組建了四大惡人這個團隊,目的就是想要奪回大理國的皇位。

其實,看起來並非是段正明搶了他的皇位,但是段正明登基之後,也並沒有尋找延慶太子的舉動,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段延慶老謀深算,想必早就猜到了,段正明恐怕早就對皇位虎視眈眈,所謂的大理國叛亂,可能就是他一手策劃的陰謀。

段延慶雖然是四大惡人之首,做的也都是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但是他本性不壞,在「珍瓏棋局」中被虛竹所救,便感恩戴德,幫助他贏了蘇星河,得到了無崖子70年的功力,從這點來看,他也算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若沒有那場篡位,他可能是個好皇帝,段正明最終坐上了皇位,這才讓他變成了如今的樣子,究其原因,恐怕段正明逃不開關係。


段延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一個悲劇人物,他原本是大理國唯一合法的太子,卻目睹了父親被殺,連自己也因為被仇人追殺而全身殘廢,幾乎喪命。要知道《天龍八部》並不是一本純粹架空的小說,作者金庸在書中所設置的歷史背景就在北宋時期。當時統治西南地區的就是段氏家族所建立的大理帝國,而且段正淳、段譽等人都是根據歷史上的人物原型改編而來的。

根據《天龍八部》書中的描述,大理國的上德帝段廉義(段延慶的父親)在位時,被奸臣楊義貞所殺。楊義貞在朝中清除異己,獨攬朝綱。皇太子段延慶為了保命,只能流亡於國外,時人號為「延慶」太子。

段延慶流亡國外時,他的堂兄段壽輝聯合天龍寺的高僧與大臣高智升等人,攻滅了楊義貞的勢力。事後,群臣們擁立段壽輝為帝,是為大理國的上明帝。上明帝在位一年,傳位給了堂弟段正明,是為大理的保定帝。這位大理保定帝段正明就是《天龍八部》電視劇中段譽的那位伯父,但他的皇位並不是從段延慶的父親那裡篡奪來的。

與段正明相比,段延慶就要不幸得多了。他因為是先帝的太子,在湖廣道上遭受了各方勢力的追殺。《天空八部》中並沒有直接說追殺段延慶的人是受誰的指使,但是基本上可以確定與段氏家族內部脫不了關係。

段延慶雖然拚死抵抗,但無奈寡不敵眾,被人砍中多刀,面目全毀,下肢殘廢。奄奄一息的他爬到天龍寺門前,想要讓德高望重的枯榮大師為自己主持公道,卻得知堂兄弟段正明已被擁立為大理國的新皇帝,而段正淳也被立為了皇太弟。按照輩分,段正明和段正淳都是段延慶的堂兄弟,這等於說大理的皇位從段延慶的父親這一脈轉移到了段延慶的堂兄弟這一脈。

就在段延慶因為這件事而自暴自棄的時候,卻意外地邂逅了段正淳的王妃刀白鳳。兩人在天龍寺外的一夜風流讓段延慶重拾信心,決心要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從此以後,他遠走中原,苦練段氏的家傳絕學,成為了一代武林高手,並對仇人展開瘋狂屠殺,成為江湖上的四大惡人之首。其實,段延慶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人,只是他的悲慘身世促使他變成了一台殺戮機器。他身體殘廢,已經多年不行男女之事,本以為自己沒有留下丁點子嗣,所以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奪回皇位。

直到最後,段延慶才發現原來段正淳名義上的兒子段譽竟然是自己和刀白鳳的種。得知自己後繼有人,段延慶終於開懷大笑。在段正淳夫妻死後,保定帝段正明也有意將皇位傳給段正淳的兒子段譽,這不就等於大理的皇位又回到了段延慶這一脈嗎?在書中,看破了紅塵的段延慶放棄了復仇,出家為僧,直至終老。


首先題目中的竊取一說是不存在的,段正明對於當時環境下是大理皇室第一順位繼承人,是群臣推選出來的,當時高升泰率軍平亂之後,當時的太子段延慶流亡在外,沒有蹤跡,本著封建王朝即使小國也不能一日無君的情況下,段正明被順延推到皇位上。

其中有一點,天龍八部中並沒有說明,當時段延慶去天龍寺尋找天龍寺的諸位叔伯進行求助的時候,其實上他們都是知道的,刀白鳳因為段正淳的風流,報復段正淳而主動投身於段延慶,這一點上竟然挽救了段延慶死念,他為了活下去,為了重新回到皇室拿到原來屬於他的皇位,因為身子殘廢,重傷在身,面見天龍寺諸位叔伯之後,即使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卻也不符合段氏皇族繼承王位的客觀條件,還有就是天龍寺的老僧即便是段氏皇族,卻已經出家不在干涉世俗朝廷上的事,朝廷上還有一些權臣支持段正明。

當時的條件下維持段延慶繼承皇位的僅僅是他的正統太子的身份,其他的一切條件都不允許。所以當時無論天龍寺的諸位老僧是支持還是不支持,都沒有辦法把段延慶重新推到皇位的位置。段延慶也知道這種情況,所以他就退而求其次,在江湖中以武力籠絡一幫人進行和段正明爭奪皇位,而爭奪皇位僅僅一個借口,即使段正明傳位給段延慶,他也無法把這個皇位繼承下去,因為從朝臣到大理百性來講,都不會承認一個面目猙獰,身體殘廢的這麼一個皇帝,而且四大惡人的惡名在江湖上民間都是赫赫有名。

最後段延慶知道段譽是他兒子所有的怨氣煙消雲散,飄然而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首先捋一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段譽的伯父指的是段正明,段譽的親生父親延慶太子是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

現在,我們再捋一捋段譽的伯父段正淳當上大理皇帝的經過。當初大理皇帝是段延慶之父段廉義,是為上德帝。太子是段延慶。後來權臣楊義貞犯上作亂,殺了上德帝,延慶太子逃到國外。楊義貞自稱「廣安皇帝」。其後,上德帝的侄子段壽輝在高智升和天龍寺高僧的支持下,平滅楊義貞並登上皇位,但一年後禪位於堂弟段正明,也就是保定帝。後來保定帝無子,立自己弟弟段正淳為皇太帝,並禪位於他,段正淳又傳位於段譽。

而段譽是延慶太子落難時與段正淳的王妃刀白鳳春風一度所接觸的果實。當時,段正淳的屢屢出軌傷透了刀白鳳,刀白鳳為了報復段正淳,也出軌了當時落拓如乞兒的延慶太孑,並懷孕生下段譽,從此,大理江山重又落入延慶太子一脈。

《天龍八部》中,延慶太子的皇位的替代者雖是段正明,但卻是權臣楊義貞奪去的。延慶太子認為是段譽的伯父竊取了本該屬於延慶太子的皇位,其實這是延慶太子狹隘了。要知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延慶太子出走兩年左右,杳無音信。如果不是段壽輝稱帝,不是段正明接替,國家還不亂成一鍋粥?

其實延慶太子如果真的得到了皇位。也未必會那麼執著了。大理是一個偏遠小國,民風淳樸,人心向善,大理國的皇帝大多不貪戀權位,因而禪位者比比皆是。延慶太子如果按照正常規律,坐上皇位以後,未必不像往閑雲野鶴般生活,也就是說他也敢禪位吶。

不過,《射鵰英雄傳》中歐陽克曾經說過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對延慶太子來說,可能就是這樣,因為得不到,他便始終執著於皇位。


對於段延慶來說,段正明怎麼得到皇位的無關緊要,重點是段正明拿走的是本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就是僭越,篡位。

段正明冤不冤呢,還真有點冤。段延慶的老爹被殺,他本人流落在外,以及後來被打成殘廢,那都拜是楊義貞所賜,跟段正明沒半點關係。

可是這皇位和段家子孫就有莫大關係,楊義貞被高升泰殺死之後,大理國亟需一個領導人,怎麼辦,肯定優先考慮太子段延慶,但是古時候通訊技術手段不行,沒辦法發布電視和網路尋人啟事,那隻能靠人力搜索了,問題是你根本不知道人跑到哪兒去了,這麼找無異於大海撈針。

所謂鳥無頭不飛,一直沒個頭頭不是個事,這樣發展下去大理不僅局勢動蕩,還有可能被吐蕃和大宋趁機滅了。於是大臣高升泰把段延慶的堂兄段壽輝推到了台前,段也明白高升泰是怎麼回事,他當了不到一年就禪位給堂弟段正明,自己吃齋念佛去了。

段正明心說我不想背這個鍋啊,當個皇帝卻要天天看高賢弟的眼色行事,一點尊嚴都沒有。

段延慶不這樣想啊,人家覺得當皇帝當成什麼樣是我自己的事,萬一哪天想禪位了再說。結果自己回國,卻發現位置被別人佔了,心裡自然是惱怒,你段正明何德何能坐那個龍椅,他對段正明是橫豎看不順眼。其實在位的如果是段壽輝,段延慶照樣會說段壽輝是逆賊,儘管人家是合法上位的。

還不明白的話可以想像一下當今職場。我有一個朋友,他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平時勤勤懇坤,非常認真。經理看他靠得住,時不時給他加活,從來不說給加工資的事。時間一長沒怨言是假的,人家都走了不能走,換誰不惱。然後經理又開始坑他,反反覆復說加薪,其實他自己一開始沒有提這個事,老闆為了穩住他說了很多次,他就燃起了希望。

然而後來來了個新人,專門在經理和老闆面前幹活,不到兩月就給他加薪了。我朋友特別生氣,氣經理和老闆不公道,氣那個新人馬屁精拿走了屬於他的東西。他知道找那種不講理的老闆也沒用,乾脆辭了職。

其實他沒法加薪跟新員工關係不大,但是他就是看不上新員工,因為那人拿了屬於他的東西。我相信各位朋友也有類似的經歷,明明自己努力了,該得到東西卻被溜須拍馬,投機取巧之徒拿走,你們說自己對那些人沒意思怨恨嗎?

段延慶沒錯,段正明也沒錯,只是段延慶命不好。


先說結論,沒有竊取皇位。段譽的伯父段正明得位跟段延慶和他父親都沒有關係,當中經過了很長的波折。

段延慶的父親叫段廉義,是為上德帝。上德帝段廉義被權臣楊義貞所殺,楊義貞自稱「廣安皇帝」。所以,竊取皇位的不是段正明而是楊義貞。那後來段正明怎麼成為皇帝的?還要慢慢說。

當時大理除了楊義貞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權臣,叫做高智升,在楊義貞叛亂之後,高智升派他的兒子高升泰領兵平叛,成功誅殺楊義貞,擁護大理段氏複位。此時段廉義已死,沒有兒子(按真實歷史段廉義就是沒兒子的,按小說段延慶已流落在外,無人能找到),就立了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為帝,是為上明帝。上明帝段壽輝即位後,高氏一族完全把持朝政,段壽輝害怕,所以在當年就以「天變」的理由(日月交晦,晝見星辰),避位為僧,禪讓皇位給堂弟段正明,也就是段譽的伯父,是為保定帝。

所以說上明帝段壽輝和保定帝段正明都是合法繼位,真正竊取皇位的是楊義貞。但是對段延慶而言,段正明的皇位畢竟原本應該是他的。

順便說一句,歷史上,段正明後來也避位為僧,但並不是傳位給段譽,而是傳位給了權臣高升泰。高升泰成為皇帝,改大理國號為大中,只是兩年後高升泰臨終,他又重新將皇位還給了段氏,段正淳被立為皇帝,是為大理中宗文安帝。段正淳並非像小說寫的死於段正明在位期間,而是經過高升泰先自立後還政後自己也做了皇帝。後段正淳也避位為僧,傳位其子段正嚴,也就是小說中的段譽。


大概是深受「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觀念影響,所以題主用了「竊取」二字。可是段譽的伯父、保定帝段正明並不是亂臣賊子。

他的皇位是合理合法的得來的!

按題目的意思,毋寧這樣問:本該是延慶太子的大理國皇位,是如何到了段正明手上的?

假如不曾細讀過《天龍八部》原著,這種質疑是十分合理的。因為:

1、延慶太子身負殘疾(面目全非,雙腿全廢。行走以雙杖,交流以腹語),本是天潢貴胄,以一國太子之尊淪落到這般境地,自是受了奸人迫害無疑。

2、其對當今大理皇族簡直是切齒痛恨:設計使段譽與木婉清在石屋裡苟且(未成功),與段正明當面時,要挾其「你只須答允去天龍寺出家為僧,將皇位讓我」之語;

3、其對皇位的訴求用理直氣壯來形容毫不過分:他曾對段正明字字誅心,「這是你的基業,不是我的基業?物歸原主,豈是隨便送人?我不追究你謀朝篡位的大罪,已是寬洪大量之極了。」

看了這三點,旁觀者幾乎是毫不費力的就能得出結論:段延慶之有今日,定是段正明迫害無疑了。可嘆他既無子嗣,卻行此策;怪不得對段譽那麼好,沒想到背地裡卻是那樣的人……

事實真的如此么?

《天龍八部》第八章《虎嘯龍吟》中,金庸老先生寫了這麼一段:

原來十多年前的上德五年,大理國上德帝段廉義在位,朝中忽生大變,上德帝為奸臣楊義貞所殺,其後上德帝的侄子段壽輝得天龍寺中諸高僧及忠臣高智升之助,平滅楊義貞。段壽輝接帝位後,稱為上明帝。上明帝不樂為帝,只在位一年,便赴夫龍寺出家為僧,將帝位傳給堂弟段正明,是為保定帝。上德帝本有一個親子,當時朝中稱為延慶太子,當奸臣楊義貞謀朝篡位之際,舉國大亂,延慶太子不知去向,人人都以為是給楊義貞殺了,沒想到事隔多年,竟會突然出現。

通過這段話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以上三點質疑的答案:

1、段延慶之傷,實是楊義貞之過;

2、切齒痛恨當今皇族者,是因為那皇位本來是他的,站在他的立場上,他本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不曾身故的情況下那至尊之位便由堂兄段壽輝私自授予了段正明,想來他失蹤多年,大理國竟不曾傾國去尋找自己的太子,如此一來,竟置他於何地?

3、段壽輝皇位尚可說是撥亂誅暴,負舉國名望,應臣民所請,國不可一日無君,卒踐帝祚。可是畢竟不是前朝帝王親自傳位,得位便不算眾望所歸。這也罷了,可是誰給段壽輝的權力把皇位傳給段正明了?段正明算什麼東西?

九五至尊、社稷神器私相授受,段正明以下賤之身妄登尊位,便是僭越本分,有窺伺神器之罪。因此段延慶先說「你自稱大理國皇帝,我卻只當你是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次道「我不追究你謀朝篡位的大罪,已是寬宏大量之極了」。

這話任何人說都不行,惟其出自前朝太子之口(這太子本身並無絲毫過錯,如今奸亂已平,海宇已靜,如今王者歸來,拿回原本屬於他的東西,實是理所當然),才有了擲地有聲的力量,這種力量只有站在、或堅信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才能具備。

而其中蘊含的感情:九死一生的不易、浪跡江湖的苦寂、世人慾殺的憤懣、求而不得的慘痛……皆借著這兩句無可非議的宣洩般的指責,噴涌而出!

保定帝段正明當然承認段延慶的身份,不然大可以調來神策軍、御林軍大殺一通,那樣有百十個高手也能屠戮殆盡,但他既不肯向同宗同祖的昔日太子下殺手,皇位卻也堅決不讓。

若說他戀棧權勢富貴,當然也不確切,因為後來他傳位於段譽之時可是毫不拖泥帶水。

他與段延慶對答曾有兩句話:

1、正明身為一國之主,言行自當鄭重。

2、祖宗基業,豈能隨便拱手送人?

與眾臣商議時又說了一句:

皇位本來是延慶太子的。當日只因找他不著,上明帝這才接位,後來又傳位給我。延慶太子既然復出,我這皇位便該當還他。

高升泰道:這青袍怪客號稱是四惡之首,若在大理國君臨萬民,眾百姓不知要吃多少苦頭。皇上讓位之議,臣升泰萬死不敢奉詔。

巴天石也道:這惡人若不是延慶太子,自不能覬覦大寶。就算他是延慶太子,如此兇惡奸險之徒,怎能讓他治理大理的百姓?那勢必是國家傾覆,社稷淪喪。

以上之言,私心當然有,但未必不是事實。如此,當可解釋一二。

有情皆孽,眾生皆苦。

天龍的主旨,昔年陳世驤先生致信金庸先生有一段精彩論見:

讀《天龍八部》必須不流讀,牢記住楔子一章,就可見『冤孽與超度』都發揮盡致。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寫到盡致非把常人常情都寫成離奇不可;書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處藏著魍魎和鬼蜮,隨時予以驚奇的揭發與諷刺,要供出這樣一個可憐芸芸眾生的世界,如何能不教結構鬆散?這樣的人物情節和世界,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大超脫,時而透露出來。而在每逢動人處,我們會感到希臘悲劇理論中所謂的憐憫,再說句更陳腐的話,所謂『離奇與鬆散』,大概可叫做『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罷。

段延慶是個可憐人,他一人所承受的悲劇,家國恩怨、個人情仇,都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他為四大惡人之首,江湖諢號「惡貫滿盈」,觀其所作所為,把仇敵殺得雞犬不留和殺岳老三的狠辣手段,自然不是什麼好人。

然而後來得悉段譽是自己的兒子,總算有了一絲告慰,「不由得心花怒放,雙杖點地,飄然而去」,此處把「希臘悲劇理論中所謂的憐憫」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一生凄苦,到這一日終於得到了千百倍的補償。而一念之間,放下屠刀,當可成佛;放下執著,當可得道。正如金毛獅王謝遜一般。


按書中設定,段延慶父親為上德帝段廉義,那麼段延慶作為段廉義之子未能即位 這事怨不得段正明兄弟,怨誰呢?起碼一個人最該怨,他就是善闡侯高升泰,沒錯,就是書中對段家忠心耿耿的高升泰,歷史上的高升泰可一點也不忠。

高升泰,大理開國功臣岳侯高方後人。上德帝段廉義在位時,貴族楊義貞舉兵叛亂,攻入陽苴咩城(今大理,大理國都),段廉義被殺。公元1080年,楊義貞僭越即位,自稱廣安皇帝。當時的權臣善闡侯高智升派兒子高升泰率軍平叛,不久,楊義貞兵敗被殺。

大權在握的高智升,高升泰父子立段廉義之侄段壽輝即位,當時朝政完全掌握在高家父子手裡,段壽輝形同傀儡,不久,便退位為僧,出家當和尚去了。

於是當時已接替父親為布燮(即宰相)的善闡侯高升泰又擁立段廉義另一個侄子段正明即位。十三年後,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改國號為大中,大理國遂卒(想不到吧)。

高升泰臨終前還政於段氏,保定帝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即位,高升泰之子高泰明擔任布燮,史稱後理。從此,高家一直把持著大理國的政權,而段家則世代作為傀儡受高家隨意擺布,直到亡國。

可以看到,段延慶(此人原型應當為上德帝段廉義某未留下姓名的兒子)之所以未能即位,是因為掌握大權的高升泰先後選擇擁立段壽輝和段正明,而段正明也是身不由己,形同傀儡,他這個皇帝做的可能還不如一些平民百姓自在吧?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看過《天龍八部》影視作品的朋友都知道大理皇子段譽的親生父親段延慶和他的養父段正淳以及伯父段正明之間有著一段很深的仇怨,但是影視作品中又沒有明言,所以這三個人的關係和恩仇常讓人感覺雲里霧裡說不清道不明。

其實他們三個的關係並不複雜,相互之間都是些堂兄弟(不敢確定是幾代,但血緣關係應該很近),但是如果就繼承人的身份來說,故事設定了段延慶其實是正宗的大理國皇位繼承人,所以他又常被人稱為延慶太子,然而段正明和段正淳的皇位繼承卻又是堂堂正正合理合法的,他們並沒有竊取段延慶的皇位,這又是什麼回事呢?

雲南大理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奇葩的存在,其建立於五代時期的後晉年間,比宋朝立國還要早,不過可能是由於這裡受佛教文化影響比較大,所以這裡的皇帝都很喜歡去做和尚,而且大理國皇帝的常常被權臣控制,立國200多年中都是如此。

整個大理國歷史上並無段延慶其人的記載,但有段正明和段正淳。和《天龍八部》故事情節最接近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全程楊義貞殺大理國第十二世國王段廉義,自號"廣安皇帝",後被高升泰起兵討滅,高氏立段廉義侄段壽輝為大理國第十三世國王。第二件事是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的高升泰廢正明自立為王,升泰去世後,其子遵遺囑還王位與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復立 ,史家稱之為後理國,《天龍八部》中的設定基本上就發生在這兩件事之間。

《天龍八部》的故事情節中事情的起因開端於段延慶的父親上德帝段廉義,他在位時被奸臣楊義貞所殺,楊義貞很有野心,他把皇帝殺掉之後,自立為帝,號為「廣安皇帝」,想控制整個大理國。

但是大理國的舊貴族和皇室人員不同意啊,於是他們就準備找個段廉義的繼承人,以其名號起兵反對楊義貞,按理說他死了之後皇位應該有他的兒子段延慶繼承,但是這個時候段延慶卻不知道跑去了哪裡,總之是發生了戰亂之後,他就不知所蹤,很多人以為他也被楊義貞給殺了,不管怎樣,太子生死不明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於是大理國的段氏皇族和天龍寺僧人以及另一位權臣高升泰共同扶持了上德帝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平滅了楊義貞。

之後段壽輝正式繼帝位,稱為上明帝,但是這個段壽輝卻根本不想當皇帝,他只在位一年,便去夫龍寺出家為僧了,出家之前將帝位傳給他他的堂弟段正明,也就是段譽的伯父了,他也就是保定帝,並且立了段正淳為皇太弟,也就是說段正淳是將來的皇位繼承人。

《天龍八部》就設定在這個時候,上德帝的正宗繼承人、太子段延慶又出現了,這基本上也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只是小說中說他由於戰亂和被人追殺負傷太多,導致面目全非和雙腿殘疾,就連話也不會說了,即便有人認出他是延慶太子也不敢相認了,而且這個時候的大理國在保定帝的治理下國泰民安太平無事,因此誰也不想再去把保定帝換掉,段延慶就去找天龍寺的僧人主持公道,但是枯榮大師等僧人們都覺得已經沒有必要再更換皇帝了,都不支持他,這讓段延慶既無奈又生氣,於是就想殺掉皇位的繼承人段正淳,因為這樣他才有可能在保定帝之後繼承皇位,《天龍八部》中的故事情節就是從這裡展開的,之後的事大家就都熟悉了,段延慶也並沒有得逞,但是他在得知段譽是他的兒子之後,放下了心中的一切仇怨,退出江湖不知所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