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明身份,免得被噴。

我是中國人,祖祖輩輩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熱愛中華文化,自覺傳承優秀文化為己任,謝謝!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力漸強,國學漸盛,作為一名中國人,油然而生自豪感!不是任何東西都是可以被稱作經典,其中有些糟粕猶如小腳老太太的裹腳布,早該扔了,這裡面就包含弟子規,對,你沒聽錯,好吧,你願意懟,也請我說完,好嗎?

弟子規,作為一名由清朝落地秀才編寫的給農閑時的勞動人民講來聽的素材,一問世,變得到當時統治者的大力推崇,最頂峰是在偽滿洲國,作為一本奴役禁錮人民思想的讀物,的確給當時統治者立下不少功勞。

當然,放到當代社會,裡面的內容給成年人看看,也未嘗不可。可是,如果一股腦的推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學習並消化吸收,則是不折不扣的犯罪,因全書1080字,僅「勿」字則佔43處之多,這不能做,那不能為,完全是在禁錮孩子的思維,行事做人萬不可越雷池一步,核心要義是「聽話」 ,做順民,做奴才。有一些企業也給員工上弟子規課呢,原因我相信你自然懂得。哦,對了,據說富士康找人,喜歡把智商低一點的派到流水線(無歧視,勿噴。)……

說到「聽話」,有些朋友會說,孩子聽話不就是好孩子嗎?不好意思,現代社會,聽話的孩子還真就不是好孩子, 最關鍵的是呀,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學會聽正確的話,不聽錯誤的話。要做人,而不是奴才或者是狗。

其實,幾年前 ,大報已經批評過這種思想了


弟子規,從小父母便讓我們背誦這個東西。顧名思義,人類社會有許多規矩,因為想要成為一個被人所尊重的人,禮貌禮節這些東西都是必備的: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小培養。

同論語一樣,弟子規也是中華文明所留下來的優秀國粹。它把古人教育小孩的種種方面集萃而成這本書,三言成句,讓孩子能好記憶,從而時刻放在心上的。

《弟子規》首先講的是「入則孝」,意思就是,既然入了這個世界,首先便應該有的品德便是有孝心,不說父母把我們帶入這個世界上,他們更是為我們的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操碎了心,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拉扯大,不求回報,只希望我們能夠快快樂樂的生活。有人講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因為它單純,沒有其他的玷污。因此,我們首便是有孝,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其次是「出則弟」,這裡的弟不止兄弟姐妹,更包含朋友。一個人在社會上,維持好兄弟朋友的關係更顯得無比重要。他們在生活上或多或少的幫助我們,浪費了別人的時間與精力,我們更應心懷感激,逢年過節問候一聲,生日說上一聲生日快樂,會使得他們倍感溫馨。

弟子規在現代社會有著警示的作用。它的核心是關於感恩父母,誠信待人,認真做事,恭敬對待事物。無一不是我們現在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網上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問題的關鍵就是思想上對於尊重、孝道等禮節的缺乏。從小沒有培養良好意識,從而釀下大禍。

國家推行義務教育,讓每個人都能受到最基本的學識培養,但即使在很多高等學府,都有惡性事件發生,學生不只是文化成績從小培養高,更關鍵的是最基本的做人。因此思想教育這方面更顯得無比重要。

《弟子規》讓人明白什麼是「親有疾,葯先長」。懂得「長無言,退恭力」......這些道理使我們的內心世界豐富,構成一個堅強的堡壘,不至被外界的利益熏陶所侵蝕。


《弟子規》是清初山西秀才李毓秀(1662-1722)所作,近年在中國民間抄熱。

一是《弟子規》從來都不是重要的蒙學經典,找不到有堅實的證據證明《弟子規》曾經是中國傳統常規教育常用的主流兒童讀物,倒是有更資料說明《弟子規》在清末民初時的使用環境是鄉間的祠堂、茶館、書館,對象則是較少受教育的成年農民,只能算是社會下層的通俗讀物。

二是《弟子規》的內容過於與儒家傳統的教導有衝突矛盾,例如有著重要求小孩服從師長,或會有教導出沒有主見應聲蟲的危險。

-----------------------------------------------------------------------------------

[潘國森],已刊行單行本30餘本,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者,精通金學,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並與我溝通交流。


弟子規作為中國前人智慧的結晶,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的傑出作品之一,是其在總結前人智慧的基礎上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總結的一部自然流暢,深入淺出的通俗文本。在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如能在中小學中廣泛普及,可以提高中小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樹立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對應現下國家強調的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理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