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縷衣》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註釋】

  1.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

  2.須惜:珍惜。

  3.堪:可以,能夠。

  4.直須:儘管。直:直接,爽快。

  5.莫待:不要等到。

  【譯文】

  不要愛惜榮華富貴,而應愛惜少年時光。

  就像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採摘。如果採摘不及時,等到春殘花落之時,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賞析】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複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單調,迴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反覆詠歎強調愛惜時光,莫要錯過青春年華。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露。然而字面背後,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樂及時”的宗旨看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二、《商山早行》唐·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註釋】

  1.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陝西商洛市東南山陽縣與丹鳳縣轄區交匯處 。

  2.動徵鐸:震動出行的鈴鐺。徵鐸:車行時懸掛在馬頸上的鈴鐺。鐸:大鈴。

  3.槲(hú):陝西山陽縣盛長的一種落葉喬木。

  4.枳花明驛牆:明:使……明豔。枳(zhǐ):也叫“臭橘”,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春天開白花,果實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藥。驛(yì)牆:驛站的牆壁。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

  5.杜陵:地名,在長安城南(今陝西西安東南),古爲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築陵於東原上,因名杜陵,這裏指長安。

  6.鳧(fú)雁:鳧,野鴨;雁,一種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飛。回塘:岸邊曲折的池塘。

  7.回塘:岸邊彎曲的湖塘。

  【譯文】

  黎明起牀,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遊子悲思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曉月的餘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着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豔地開放在驛站的泥牆上。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羣羣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裏。

  【賞析】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裏歇腳,在山路上奔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裏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裏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裏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三、《韓冬郎即席爲詩相送·其一》唐·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註釋】

  1.韓冬郎:韓偓,浮名冬郎,是李商隱的連襟韓瞻的兒子。

  2.十歲: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韓偓十歲。裁詩:作詩。走馬成:言其作詩文思敏捷,走馬之間即可成章。

  3.“冷灰”句:當是當時餞別宴席上的情景。

  4.“桐花”句:《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史記·貨殖傳》:“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 現常用後句,泛指後起之秀將更有作爲,不可限量。桐,梧桐,傳說鳳凰非梧桐不宿。丹山:傳說爲鳳凰產地。

  5.“雛鳳”句:此戲謔韓瞻,並贊其子韓偓的詩才。

  【譯文】

  在昨日)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悽悽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爲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情就像雛鳳一樣一定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老鳳”之聲。

  【賞析】

  這首詩用一條長題說明作詩的緣由。冬郎,是晚唐詩人韓偓的小名。小字冬郎,是李商隱的姨侄,他少有才華。他的父親韓瞻,字畏之,是李商隱的故交和連襟。大中五年(851)秋末 ,李商隱離京赴梓州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韓偓才十歲,就能夠在別宴上即席賦詩,才華驚動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隱返回長安,重誦韓偓題贈的詩句,回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詩中最後兩句名句,將冬郎及其父親畏之比作鳳凰。丹山相傳是產鳳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開,鳳凰偕鳴,其中雛鳳鳴聲清圓,更勝於老鳳。

  四、《嫦娥》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註釋】

  1.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中仙女,江蘇人。《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恆娥竊以奔月。”恆又作姮。

  2.雲母屏風:嵌着雲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

  3.長河句:銀河逐漸向西傾斜,曉星也將隱沒,又一個孤獨的夜過去了。

  4.碧海:《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闊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

  【譯文】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爲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爲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爲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有人以爲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爲應當作“無題”來看。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儘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五、《江樓舊感》·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註釋】

  1.江樓:江邊的小樓。感舊:感念舊友舊事。

  2.思渺然:思緒悵惘。渺(miǎo)然:悠遠的樣子。

  3.依稀:彷彿;好像。

  【譯文】

  我獨自一人來到這江邊的高樓,我思緒紛然好像有滿腹的憂愁。

  我看見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

  我還記得我們曾經一同來望月,而如今同來的你們又在哪勾留?

  要知道這江樓水光相接的風景,和去年所見一樣幽美一樣輕柔。

  【賞析】

  短小的絕句律詩,一般不宜寫得太實,而應“實則虛之”,這纔會有餘情餘味。這首詩,詩人運筆自如,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美,促使讀者產生無窮的聯想。詩中沒有確指登樓的時間是春天還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還是女,是家人、情人還是朋友,“同來”是指點江山還是互訴情衷,離散是因爲世亂飄蕩還是情有所阻,這一切都隱藏在詩的背後。只有充分發揮想象,才能充分領略這首小詩的幽韻和醇美。

  六、《秋日湖上 》唐·薛瑩

  落日五湖遊,煙波處處愁。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註釋】

  1.五湖:太湖

  2.浮沉:形容國家心衰存亡的變遷

  3.誰與:何須。

  【譯文】

  落日的時候,我在太湖上游船,煙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產生了憂愁。千古而來歷史不正如這浩渺煙波籠罩下的水浪一樣在浮浮沉沉中遠逝了嗎,誰會關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賞析】

  這是一首湖上懷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種世事浮沉的消極思想。春秋時吳國和越國,是相鄰的兩個諸侯國,都在今江蘇、浙江一帶,同太湖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詩人泛舟湖上,秋風蕭瑟,落日煙波,觸目所見,處處皆可生愁。然身臨此境,最易令人發生感慨的,自然是歷史上吳越爭霸的故事了。當時吳被滅亡而越稱霸,於今,都已成爲往事陳跡,所以說是“浮沉千古事”,早已付諸東流了,誰還來問呢?詩的妙處在於要言不煩,寥寥數語就將今與古、虛與實、景與情融合起來,古今一概,寓虛於實,情景不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