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些耗資巨大的武器,壓根沒有被使用過,或者短時間服役就匆匆退役。

一款新式武器的研發,有時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經過多次試驗改進,從而耗費天文數字的金錢和若干年的時間。而這樣的燒錢武器之所以不能投入應用,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原因之一是進度滯後,導致遲遲不能造出。而進度滯後的原因則可能是技術攻關遇上瓶頸,或者資金不能到位。對於一款武器而言,延遲問世讓人痛苦。堅持下去極可能最終修成正果,也可能無疾而終。美軍的DDG1000驅逐艦在研發過程中也曾出現多次“跳票”,五代機F-35也曾一再追加成本、推遲研發進程。站在前幾年的座標上,也可以把這兩款武器稱爲“黑洞”,好在現在已然服役。而對另一些武器來說,當週期拖延到了新的替代品出現,或者戰場形勢發生變化,那麼夭折也就在所難免了。

新式武器不能使用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達不到原先預定的功能和性能。畢竟紙面上的設計總是可能存在疏漏。出現這種問題後,要麼追加預算解決問題,要麼出低端版本,要麼乾脆取消。尤其有的武器在製造中才發現原先的設想異想天開,那就更是果斷止損了。

此外,如果新式武器的造價超出預算,導致其從經濟上並不划算,或者軍事科技背景產生了變化,使得原有的設計過時,也都可能使得重金打了水漂。

然而,我們同時必須看到,儘管美軍並未從這些鉅額耗資中獲得實在的武器,然而在研發過程中卻也促進了軍事技術的提升,甚至一些失敗的案例,也有“爲來者諫”的意義。所以,面對失敗的武器項目,嘲笑是毫無意義的,更多則應從中解讀世界軍事發展的動向,併爲我們自己的發展汲取有利信息。

XB70轟炸機:完成項目卻無用武之地的科幻飛機

XB-70是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研發的一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其名稱Valkyrie,音譯爲“瓦爾基裏”,國內譯爲“女武神”。

該機型的設計背景是在冷戰初期的50年中葉,美軍爲對前蘇聯保持威懾,計劃研發一款戰略轟炸機,能夠深入前蘇聯廣闊的腹地,進行戰略轟炸或投擲核武器。之前的美軍轟炸機B52只能達到1倍音速,爲了躲避蘇軍最快能達到2倍音速的殲擊機,美軍希望新轟炸機的速度能達到3倍音速。最終北美雀屏公司中標,經過數年研製,終於設計出了一架超級轟炸機——XB70。

該機長59.74米,翼展32 米,機高9.14 米,空重93噸,最大起飛重量249噸,最大時速3馬赫,最大高度21500米。其採用了鴨式、無平尾、大三角翼的總體佈局和雙垂尾,機翼翼尖部分還可以向下摺疊,產生高速飛行下的壓縮升力。其裝備的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發動機地面靜推力爲136.8千牛。該機可攜帶22.5噸常規武器和核武器。它還具有緊急起飛能力,飛行員無須檢查,甚至無須穿飛行服也能駕駛。

XB70轟炸機:完成項目卻無用武之地的科幻飛機

整體來說,XB-70作爲設計製造來說是比較優秀的,也基本實現了初期的設想。樣機在1964年首飛,次年達到了21500米高度、3倍音速的指標,這個研發速度也不算慢了。

然而就在這數年間,冷戰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蘇聯在防空導彈方面大幅度進步,使得美軍原先利用高空高速滲透的戰略已然難以實現。像XB-70這種超高空、超高速的飛機,相應其飛行的靈活性就很差,變速和轉向都不容易,這樣你速度再快,也會被敵方算出飛行軌道,進行針對性攔截。加之重達200噸的龐大身軀更是敵方雷達捕捉的極好目標,針對超高空飛行用的超薄三角翼設計也無法用於低空飛行。這樣一來,原本造價昂貴的戰略大殺器實際已經不合時宜。

XB70轟炸機:完成項目卻無用武之地的科幻飛機

肯尼迪政府在1961年便宣佈將XB-70計劃裁減到僅剩研究用途。到1966年,搞研發出不久的第二架原型機在飛行表演時同伴飛的F-104戰鬥機相撞,機組人員全體遇難,這更給了反對派政客的攻擊藉口。

XB70轟炸機:完成項目卻無用武之地的科幻飛機

最終,XB-70計劃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僅存的首架原型機被送入了博物館。此後的美軍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都改用低空穿透作爲指導思想,至於原先XB-70的任務,則可以由更高、更快、更遠的洲際導彈來完成。

XB70轟炸機:完成項目卻無用武之地的科幻飛機

基本上,XB-70作爲項目完成的本身是成功的,它的不幸僅在於外部環境的變化。爲此浪費的錢約爲15億美元,這在60年代可不是個小數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