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9日電 國新辦9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談及應對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所面對的挑戰和風險,發改委副祕書長周曉飛強調,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發改委副祕書長周曉飛 來源:中國網

  周曉飛表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對標世界銀行評價,推出大量“放管服”改革舉措,營商環境改善取得積極成效,世行營商環境排名由2017年的第78位大幅上升到第46位。今年將繼續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力度,設身處地爲市場主體着想,消除制約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打造便捷高效、穩定透明、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鞏固和提升中國在全球營商環境的排名,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抓大幅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開辦企業、註冊商標、登記財產、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等事項的辦理環節、時限和成本,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縱深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進一步做到利企便民惠民。

  二是在40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就是借鑑世行營商環境評價有關做法,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去年,國家發改委牽頭,按照國際可比、對標世行、中國特色原則,構建了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在22個城市開展了試評價。經國務院同意,《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實施方案(試行)》已經印發實施,今年要在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部分省會城市和地縣級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我們將重點圍繞與市場主體密切相關的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信貸、納稅、辦理破產等方面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推動出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硬舉措,讓企業有切身感受,使中國繼續成爲中外投資發展的熱土。

  三是複製推廣營商環境經驗成果。北京市、上海市作爲世行樣本城市,主動對標世行《營商環境報告》,對標國際前沿水平,着力推進精簡事項、簡化流程、降低費用,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和做法。今年將及時梳理總結北京、上海等各地方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提煉更多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鼓勵帶動更多地方對標先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中新經緯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