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四大發明更是令國人自豪,但在明清時期,卻以天朝上國自居進而固步自封。實際上當時的中國,在數學、天文、曆法、火器、軍事等方面,早已遠遠的落後於西方,中國人確實需要睜開眼睛看世界了,那麼誰纔是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如今在上海市徐彙區的光啓公園之內,有一座徐光啓墓。

  徐光啓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馬、華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額題“文武元勳“,右題“熙朝元輔“,左題“王佐儒宗“,正中額下題:“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贈少保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文定公墓闕“。石牌坊鐫有對聯,上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下聯“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

  徐光啓(1562.4.24-1633.11.8),字子先,號玄扈,被譽爲中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徐光啓是上海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是士、內閣次輔。萬曆二十五年,徐光啓考中省試的第一名舉人,曾隨西洋傳教士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歷算、火器、軍事等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啓病逝,崇禎帝贈太子太保、少保,諡號文定。

  徐光啓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火器、軍事、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堪稱學貫中西。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啓在韶州首次接觸到了西洋傳教士郭居靜(L.Cattaneo)。從郭居靜那裏,徐光啓第一次見到一幅世界地圖,第一次知道在大明帝國之外竟有那麼大的一個世界,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圓的,第一次聽說麥哲倫乘船繞地球環行了一週,第一次聽說伽利略製造了天文望遠鏡,能夠清楚地觀測天上星體的運行。所有這些對徐光啓來說,都是聞所未聞的之事,畢竟那時的中國人還認爲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從此,徐光啓開始學習西方的數學、天文、曆法等自然科學,研究西方的火器、軍事技術。

  當時正值滿清在東北崛起,大明帝國一敗再敗,徐光啓曾上了一道抵禦滿清的《擬上安邊御虜疏》奏摺,並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練新軍。在此期間,徐光啓撰寫了《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練藝條格》《束伍條格》《形名條格》《火攻要略》《制火藥法》,並建議“造都城萬年臺(炮臺)以爲永永無虞之計“。

  徐光啓特別重視火器的製造,尤其是火炮。

  應該說,火器本就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但到了明代末年,中國製造火器的技術已經逐漸落後於西方,由於邊防戰事的需要,徐光啓不斷上疏引進西方先進的火炮製造技術。徐光啓非常重視火炮在戰爭中的運用,他在火炮與城市防禦,火炮與攻城,炮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部都有詳細的論述。因此,徐光啓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個人。

  徐光啓雖然精通數學、天文、歷算、火器、軍事等先進的西方技術,學貫中西,然而卻是命運多舛。

  當時大明帝國在與滿清八旗精兵的對陣中一敗再敗,徐光啓上奏抵禦清兵的十條建議不被神宗皇帝採納,幾次上書請求去練兵以報效國家,也被同僚四處拆臺。熹宗皇帝即位之後,遼陽被八旗精兵攻破,熹宗皇帝啓用徐光啓,重回朝中的徐光啓提議鑄造西洋大炮,卻遭到兵部尚書崔景榮、御史丘兆麟的彈劾而丟官。

  天啓三年,徐光啓再次得到重用,任禮部右侍郎。

  但僅僅在一年之後的天啓五年,又遭到魏忠賢的彈劾,徐光啓被迫再次辭官歸隱。崇禎五年,崇禎皇帝以徐光啓爲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要事務,隨即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然而此時的徐光啓已年滿七十,並於第二年去世。徐光啓雖有經世治國之才,忠君報國之志,真的是生不逢時,從他十年苦讀到被信任掌權之時,徐光啓已是即將離世之人,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徐光啓爲官清廉,《明史》中記載在徐光啓去世之後:“蓋棺之日,囊無餘貲。”

  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竟然在去世之後蓋棺下葬時,因爲家中沒有錢而被迫請求朝廷的撫卹,這在明末那個貪污腐化的時代,徐光啓無疑是一個另類,這或許就是他命運多舛的原因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