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醫保問題遠比養老保障複雜,中國面臨新挑戰;美國的價值醫療探索實踐有哪些經驗可循?

  全文3026字,點擊文末鏈接可暢讀全文,也歡迎參與文末評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財新記者 劉登輝

  “中國剛剛建立醫療保險制度,現在正在轉型期,應該明晰走哪條模式”,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比較》編輯部和北京基金小鎮近日聯合舉辦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保制度”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說。

  他現場向兩位熟悉醫保管理的原美國官員發問:“我不知道美國朋友覺得中國應該走哪條路比較好,是走歐洲那條路,還是像美國瞄準老年人和低收入者兩個羣體,國家就管這兩個羣體,剩下不管。我們能學瑞典嗎?”

  曾擔任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和猶他州州長的Michael O.Leavitt答道,瑞典和美國代表兩種不同的醫保體系,歐洲醫保體系使用以價值爲基礎的支付方式更多,但究竟哪一個更適閤中國,最終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決定。原美國國家醫保中心主任、FDA局長MarkMcClellan進一步指出,不論中國未來選取哪種模式,最終都會面對醫療服務的價值問題。

  “我們的願望都是從醫療服務當中應該獲得更多的價值,在醫療服務方面投入了這麼多資源,不管是公共資源還是自掏腰包的資源,它得有效果纔行。你可以有瑞典、英國、德國那樣的社保醫保模式,其實你也會碰到價值的問題,就是你花的錢到底值不值。”Mark McClellan說。

  醫保問題遠比養老複雜

  隨着醫療費用快速增長,醫保基金可持續壓力愈發嚴重。2018年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剛掛牌不久,即在全國掀起一場打擊欺詐騙保的整頓運動,迄今尚未結束。而同爲社保組成部分的養老保險,2016年即出現基金穿底省份。2018年國家推出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制度,以緩解區域基金缺口壓力,爲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過渡。

  “醫保的問題遠比養老複雜”,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恆鵬稱,養老保險目前是省級統籌,至少各省內都有調劑制度,中央調劑在機制上成立。醫保號稱市級統籌,但大部分地區職工醫保實際上僅是建立了地市級調劑金制度的縣級統籌。

  “真正做到市級統籌的地區並不多,僅有四個直轄市和寧夏自治區真正實現省級統籌。在沒有省級統籌的情況下,中央搞調劑制度是做不了的。第一步要落實市級統籌,”朱恆鵬說。

  亦有觀點認爲,長期以來醫療保險很多理念、方法、管理受養老保險影響,並未走出符合醫保發展規律的制度安排。

  轉向價值醫療的“美國經驗”

  “往前看,我們兩個國家在改善人口的健康,福祉和經濟增長方面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會,但是成本會增加,而且還要解決不平等的問題,使得更多的人獲得醫療服務,因爲不平等在加劇”,前述原美國國家醫保中心主任、FDA局長MarkMcClellan說。

  他認爲,醫保籌資非常關鍵,但同時也要關注如何監督醫保開支。“從政策角度來講,我們要思考今天的醫療制度,同時要考慮十年後的醫療制度是怎樣的,政府制度如何影響醫療的有效性和質量。”

  美國是典型的商業健康保險爲主、公共醫療保障爲輔的國家,其商業健康保險佔比超過60%。美國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保障主要是老年人醫療保障(Medicare)、低收入人羣醫療救助計劃(Medicaid)及針對特殊人羣如軍人、退伍軍人等的醫療福利保障計劃。大多數人選擇購買商業健康保險,不過亦有一定比例民衆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