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著名的悬空寺就坐落在那里。

  恒山,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尹志平曾在此修炼,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紫岳。明朝中期利用古恒山人文景观损坏严重之际,窃取河北恒山大茂山历史文化,通过伪造仙迹,牵强附会转移到天峰岭上,不断要求北岳移祀,并最终在顺治年间获得刚刚入关的清政府承认,上升为北岳,成为五岳之一。

  悬空寺历史悠久,于北魏时期所建,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也来过悬空寺,并在此留下“壮观”二字,这也算是对悬空寺的评价吧,就像现在网友或游客留言一样,不过李白的“壮观”二字本身就成为了景观。

  恒山最有名的景色就是恒山十八景,这十八景基本上都是处于天峰岭西南的悬崖峭壁之间。刚开始上山的时候,看天峰岭就像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险峰,阻隔东西两面。

  这些石刻有的苍劲,有的娟秀,有的粗狂,有的细腻,有的几千年,有的几百年。有的是历代文豪所书,有的是朝廷官吏所作,更有得道方士抒怀。她们历经沧桑,包揽世事,实乃奇珍国粹。

  山上有风,但已经不如刚刚刺骨。阳光再斜洒在大殿里,只我们几个人的大殿,格外清净,没人说话,无话可说,颇有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奇妙感。

  南北朝,恒山就建有寺庙。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行走在山川自然之中,有着不同于都市或者人文景观的灵气,常驻都市的人们,需要偶尔离开冰冷没有生命的环境,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想,这也是回归初心之途吧。

  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恒山山脉发源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唐代诗人贾岛曾用“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鬼怪浩难测”的诗句来描绘北岳的雄浑气象。古代时候,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恒山,百姓也都加以朝拜,农历四月初八是恒山传统庙会,恒宗殿前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这项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香火不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