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吳若凡 每經編輯:魏文藝

  剛進入4月,一則“以熱血戰極限”的海報已刷遍了多個平臺,這便是陽光城的“搶收計劃”。

  “早在年初,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就表示‘開年即決戰”。但這個動作主要還是加快銷售,沒有打折促銷。”陽光城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搶收計劃”是內部的常規營銷動作,是爲自我激勵。

  實際上,除陽光城以外,今年已經有多家房企發起了類似的“搶收”行動。

  如今年2月發起“1號搶收計劃”的泰禾,用降價促銷和高佣金廣徵經紀人,創造單週破15億元的認購數據。同月,恆大也宣佈“全國690個項目打折”,其所有在售住宅項目全部9折、商鋪8折;並且在建項目入市速度加快,僅3月份就開盤24個項目。

  實際上,“搶收”並非地產圈的新鮮事,不過有的房企加快搶收是爲了自我激勵,也有的房企卻是源於業績下滑。

  圖片來源:攝圖網

  首季度TOP3銷售下滑 競爭加劇房企“搶跑”

  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TOP3房企全口徑銷售金額同比下降近13%。

  對此克而瑞表示,一方面因爲去年一季度3家龍頭房企業績基數較高,月均銷售超500億元;但另一方面也因爲,TOP3房企自2018年已進行了提質控速的戰略發展轉向。

  在TOP3房企之外,TOP4~20規模的房企更不敢懈怠,諸多房企在開年後就猛啓“搶收”計劃,也由此一季度累計業績同比增長達13.8%。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梯隊房企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競爭依然激烈。

  克而瑞指出,今年3月份,房地產市場整體銷售表現比前兩月明顯有所起色,一二線城市明顯升溫,但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仍然延續調整,銷售較爲低迷。TOP100房企3月份的銷售規模同比增長,單月環比增速也遠高於去年同期。但一季度整體業績規模仍略有下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近兩年一季度銷售額也發現,部分房企出現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克爾瑞數據顯示,泰禾2018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爲328億元,而2019年第一季度僅爲256.1億元。泰禾的“一號搶收計劃”正是在首月銷售數據不理想的背景下推出的。

  搶收提前至一季度 房企2019年謹慎快跑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來說房企的“搶收”都會集中在四季度,但今年的“搶收”提前到了一季度就開始啓動。

  爲何會這樣?在張波看來,2019年全國經濟有不確定性,不同城市樓市的表現也有所不同,一季度部分城市出現了樓市政策“微放鬆”,市場有所回暖,是搶收出貨的窗口期。

  “搶收行動是房企基於市場基本面的判斷,針對未來不確定性做出的‘優選策略’,不少房企通過折扣的方式來拉動銷售提升,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張波表示。

  但也正是提前“搶收”,體現出房企對2019年市場的警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今年大多數房企制定的2019年業績目標都相對謹慎,目標增長率普遍在20%左右(2018年業績目標增速普遍在30%~50%)。

  “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房企高槓桿經營、高增長模式註定不可持續,龍頭房企如碧桂園、恆大、萬科2018年已紛紛表示將由高速增長轉向有質量增長。規模房企主動進行戰略調整,對2019年的業績目標預期整體較低也屬正常。”張波認爲,房企2019年的銷售節奏會緊跟不同城市的市場變化而調整,同時抓緊出貨,爭取更大主動權是衆多房企的不二選擇。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