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史凱4月8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健博會)正式開幕,百濟神洲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在“互聯網+醫藥發展高峯論壇”上指出,在資本、人才和政策的多重利好因素的持續推動下,目前中國的醫藥創新能力已經躋身全球第二梯隊,相信未來中國將研發出更多更好的創新藥,開創中國創新藥更美好的明天。

  吳曉濱表示,2016年以前,中國上市研發前的產品數量佔全世界的比例是4.1%;上市後的新藥數佔全世界的比例是2.5%,這兩個數字代表着中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率一直都處於第三梯隊。美國是第一梯隊,至今從未變化,其一個國家爲全球醫藥研發做出的貢獻率就在50%左右;第二梯隊包括日本、英國、德國、瑞士等,對全球醫藥研發各貢獻率5-12%;第三梯隊包括中國、韓國等,對全球醫藥研發貢獻率1-5%。

  “而目前中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率已從第三梯隊進入到了第二梯隊。”吳曉濱說,這緣於麥肯錫對中國醫藥研發領域創新貢獻在“上市研發前的產品數量佔全球的比例(即所謂的Pipeline)”與 “上市後的新藥數量佔全球的比例”這兩個指標上的判斷,近年來中國醫藥研發力量在這兩方面的進步顯得令人矚目。

  據麥肯錫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中國“上市研發前的產品數量佔全世界的比例”與“上市後的新藥數佔全世界的比例”分別爲7.8%與4.6%。第二梯隊的日本、英國、德國、瑞士“上市研發前的產品數量佔全世界的比例”分別爲6.9%、7.4%、4.9%、6.2%,均小於中國的7.8%。這意味着,儘管與第一梯隊的美國相比還有顯著差距,但中國的醫藥研發不僅躍升至第二梯隊,並且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追趕上了同一梯隊裏的日本、德國等其他國家。

  吳曉濱表示,中國醫藥研發的進步,一方面得益於政策的密集出臺,地方支持和共享平臺的建設,中國藥審不斷深化改革,加速了新藥臨牀和上市的審評審批、NRDL更新等,以及國家不斷在引導產業向創新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得益於資本的大量湧入,投融資總額達825億元,增長率高達78.64%,醫藥及生物技術達323億元。

  其中,有代表性的資本助力事件爲,2019年2月,基石藥業募資約2.8億美元;2018年12月君實生物募資約4.4億美元;2018年10月,信達生物募資約4億美元;2018年9月華領醫藥募資約1.1億美元;2018年8月百濟神州募資約9億美元;2018年8月歌禮募資約4億美元。

  “第三方面得益於研發人才的聚集,也爲中國近年來新藥研發創造了更多的優勢條件,1978-2018年,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選擇回國發展的達365.14萬人,佔以完成學業羣體的84.46%,大量回流本土創新藥企業。”吳曉濱表示。

  吳曉濱表示,在中國創新藥研發加速進行中,目前已形成創新藥的三大集羣,分別是以恆瑞、石藥集團、正大天晴等爲代表的仿製藥大企業轉型集羣;以BeiGene、再鼎醫藥、信達生物製藥、基石藥業、君實生物等爲代表的創新性生物醫藥企業集羣;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醫科大學、瀋陽醫科大學等爲代表的科研院所集羣。

  “目前,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已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世界級生產供應。”吳曉濱表示,比如,符合美國、歐盟和中國設計標準,總面積達9000平方米的蘇州多功能生產基地,作爲商業規模的小分子藥物生產基地,年產量約1億片,並配有500L規模的中試生物製劑生產設施;投資額達3億美元以上,在建的10萬平方米的廣州生物製劑生產基地,是與廣州開發區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囊括24000升商業規模的生物製劑生產設備。

  記者瞭解到,在創新投入上,2015年中國生物醫藥研發投入530億,過去兩年有43%的增長,爲全球增速最快。

  在吳曉濱看來,中國在創新產出上迅猛增長,但與美國相比仍有差距,未來除了要關心量還要關心質的變化與提升,以及創新藥品對於臨牀需求的滿足等方面。

  “十年後,全球醫藥格局裏的中國,將屬於第一梯隊,將成爲全球醫藥研發與創新的領跑者,將成爲First-in-class(首創新藥)的領跑者。”吳曉濱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