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聲,這篇主要是在探討新加坡的經濟與一些公共政策,內容是從去新加坡之前所閱讀的"小國的發展之道-新加坡" 一書與至當地和當地導遊討論新加坡的經濟及政策(公積金與醫療)加上旅遊時的所思所見紀錄而成。)

從新加坡旅行回來,我的感想是新加坡有很多方面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至少,是我目前去過的幾個國家對於該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感受最深的,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有妥善規劃檢討,知道未來要怎麼發展的一個國家,而我想,目前台灣最缺乏也就是這種具有明確方向的發展目標吧! 所以就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天我的所見所思與所想囉。

    先從經濟發展講起好了,雖然新加坡在40年前與台灣同樣都身為亞洲四小龍,以快速高度的經濟成長聞名。但近十年來,台灣經濟成長趨緩而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則持續成長,目前台灣的人均GDP約20364美元;相較於新加坡的52051美元有很大的差距。當然,造成差距的原因牽涉很廣,畢竟兩國的經濟產業、政策與政治情況都很不相同。

    不過就我這次和當地導遊聊天得到的資訊,發現到近年來台灣與新加坡的政府在經濟政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台灣政府近年的國營企業紛紛民營化,政府對於市場的干涉逐漸縮小;但反觀新加坡則不然,新加坡是十足大政府主義的經濟模式,也就是政府主宰了新加坡大部分的經濟活動,也有人稱之為國家資本主義。 

DSC02734  

(新加坡的港口繁忙,無時無刻都有船隻停泊。此外,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煉油中心之一)

    到當地的第一天,導遊就和我們提起新加坡的課稅很低,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稅制之一。在扣除個人免稅額後,個人所得稅會以累進稅率課徵,初始稅率為0%,最高稅率為20%。來自境外的收入或在境外收到的收入無須納稅,亦無須擔心資本利得稅或房屋稅。簡言之,根本就是有錢人的天堂嘛,難怪一堆有錢人要移民新加坡。

    聽完之後我實在很好奇新加坡的政府如果課稅那麼低,社會福利要怎麼維持呢? 原來秘訣在於新加坡有一項很特別的社會保險制度,也就是公基金,簡單來說就是從每月的薪水扣除40%強制加入公積金的戶頭,而這筆錢則可以用在買房、醫療與購買退休的終身俸上,當然薪水越高的人存越多的公基金也就可以使用越多,算是自己對自己未來負責的一個制度(題外話,前段有提到新加坡政府進行多項海內外的投資,掌握了國家經濟產業,這麼多的錢就是來自這一大大大筆的公積金拉),這種做法是新加坡獨有的社會保險模式,但其實我後來越聽覺得越棒(見住宅與醫療)。

    住宅方面,84%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由政府建造的組屋中(即公共住宅),價格非常低廉,並且還可以高價再轉售給無權購買新組屋的新加坡永久居民或選擇不婚單身獨居的新加坡公民。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私人性質的住宅樓房,價格一般是政府組屋的四、五倍之多。導遊表示組屋購買轉賣的規定非常多,例如需結婚、五年後才可轉賣等規定,而購買方式則是透過前述的公積金支付,越大越豪華的房屋自然會越貴。

    但讓我著實震驚的是,同樣是和台北一樣居住人口密度超高的新加坡,30坪左右的房屋只要700萬台幣左右......只要700萬耶= =,台北市隨便都要1500~2000萬才買的到,爾且人家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我們的兩倍半耶QQ,台北的房價對一個月收入4萬的年輕人來說連貸款都繳不起實在是貴得太扯了(拜託政府快正視這件事好嗎??????不要整天只說我們大學畢業生是草莓領22k)。

    醫療方面,新加坡的醫療保險同樣也是以公積金所支付,原則上也是你繳多用多,用多少就從裡面扣多少,可避免民眾醫療浪費,我想這點或許是台灣健保未來不倒的解決知道阿。新加坡的婦產科醫師年收入可高達700萬台幣,醫護人員的休假正常福利佳,但至於當地新加坡人滿不滿意這樣的醫療我沒問也不知道他們喜不喜歡,但新加坡的醫療水準是世界前幾名我想是無庸置疑的ㄎㄎ。

  600599_2892056757199_742021655_n  

(當地國宅,那一根根的是...曬衣架xdd)

    講到這,大家應該還...醒著? 

旅行心情

這次的新加坡旅遊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不過當然不是因為有多好玩還是環球影城有多棒,而是在於所體會到的不同的歷史、文化、經濟與政治發展,相信對於從小在島國長大接受日復一日沒內容沒營養的新聞與談話性節目我們會帶來很多震撼與啟發。趁著年輕去國外走走看看,拓展自己的眼界,往往能發現許多原先在台灣所沒有發現的問題,又或著是台灣可以借鏡學習的地方,最後還是想說:

    台灣,加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