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21了,從小到大沒有多少朋友,每次看見室友們都有自己原來的朋友可以聯繫,感到很困惑,甚至痛苦,感覺自己的世界只有自己。小學的時候似乎沒有發現自己是這樣的,沒心沒肺和大家玩的很開心,後來就沒了聯繫,初中只專註於學習沒有知心朋友,高中由於自己的狂妄和幼稚和同學鬧了矛盾,沒有朋友,留級了之後也感覺融不進其他的圈子,現在大學也是孤單一人,根本不瞭解別人在想什麼,不知道別人的性格,沒有融入他人的能力,我一直好奇為什麼大家就突然熟悉起來了,可以談一些深入的話題,而我完全不知道,好像被排除在外,自己總想強迫自己主動點,可後來發現自己好像完全對別人沒有興趣,也沒有主動觀察別人的興趣,主動了這一次之後,就好像任務完成了,下一次就根本不會關心別人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好像自己完全不在乎別人一樣,希望大家給我一些建議。


說一個最近感受到的邏輯,可能文不對題,並不符合題主的情況,參考看看即可。

先舉一個例子,這並非我親身經歷,但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

比如一個人,剛買了一輛新車,很是喜歡,愛惜的不行,每天小心翼翼,生怕磕著碰著。旁邊車位的人倒車,怕剮蹭了自己。小孩子從旁邊跑過,怕劃了自己的車。小區清潔打掃車位,怕給自己的車蒙上灰塵……

這種狀態往往要持續一段時間,從車子第一次出現剮蹭開始,慢慢的,開始可以對車子有個比較放鬆的心,沒那麼風聲鶴唳了。過了一年,開始不太在意車子的微小損傷了,小碰小磕都懶得去修,心想著乾脆攢攢再去4s店。

這種心態的邏輯是什麼?

視車子為珍寶——希望它完美——害怕出現任何問題——注意力過度關注——真的出現了問題——車子不再完美——接受車子不完美——認識到車子就是個交通工具——注意力不再過度關注。

這裡面有兩個詞,希望完美和過度關注。

前者可以理解為性格上的完美主義,後者表現為對自己的過度關注。

完美主義會導致過度關注。

因為希望保持完美的狀態,所以變得謹小慎微、過度關注、自我批評、風聲鶴唳。


注意力過度關注自己,會讓自己的視野和內心中,沒有別人的位置。

因為太「愛」自己,所以無力愛別人,關注別人,關心別人。

愛字打了引號,因為這種愛是錯誤的,其實是對自己的傷害。

一是因為太愛自己,太關注自己,就看不到別人,看不到別人的處境和需求。如果你看了最近大火的電視劇《知否》,裡面的齊衡,其實有點這種邏輯。

二是這種冷漠的人,往往也是完美主義的人,也往往,是自我批評、自我否定最厲害的人。

這裡的邏輯是清晰的。

完美主義——過度關注自己——難以關注他人——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要求——過度自我批評


走出這種邏輯的辦法其實很簡單,投身社會,經受摔打和失敗。

完美主義的人,因為害怕自我批評和內心脆弱,其實行動力很差。所以,要敢於去行動,哪怕一開始是盲目的。

行動,就會有反饋,反饋往往是負面的。但是,這時候人就會走出完美主義的迷霧,走出妄念。

就好像車子身上有了磕碰和劃痕,不好看,不完美,但終於回歸了車子的本質。

回歸了正常的關注,正常地關注自己,也就能正常地關注他人。

以前我回答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正確地愛自己——其實,也才能去愛別人。

要特別注意自己過度關注自己的傾向,如果有,就要勇敢打破幻想,接受生活的反饋,走出完美主義的妄念,回歸正確的自我評價,理性愛自己,也愛別人。


我感覺也是這樣,但主要原因是懶吧。。懶的去交流溝通,覺得麻煩,還不如自己看劇做喜歡做的事。。面對面的交流還好,基本上都玩的還可以,但一離開就不會維持關係,微信上覺得發回信息好麻煩,基本不交流,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很頹,難受。。


我也有類似的狀況。

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缺少內在驅動力」。你主動接觸別人只是為了避免被排除在外,而不是真的想分享想討論。你一定很辛苦,卻得不到什麼樂趣,怎麼可能長期堅持?

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這個問題不一定是需要解決的。

有一類人必須要保持密切的社交,這就是他們的內在驅動力;但也確實存在像我這樣的一類人,過多的社交就是負擔,不管是性格還是經歷造成的,現在就成這樣子,不好改變。

當然我也知道,一個內向的人活在一個外向的世界裡是經常有些尷尬的。我的經驗一是順其自然然後經歷事情,一些大型事件的發生會自然改變你,比如受到驚嚇災難打擊,那時候情緒自然會讓你突然有想要與人交談的慾望,二是日常主動關心想關心的人。從中感覺到交流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這會建立正反饋。三多看書看電視看小說,你會覺得世界挺有趣的,慢慢就會想跟別人分享了。然後就會覺得人也挺有趣的。


其實這樣的情況是現今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先說說我的經歷吧:大一入學了,對他人一切愛好都不感興趣,從一開始就和別人拉出了差距,這一年半以來痛苦掙扎,害怕羣體不接受自己,於是就去求助於書籍,這使我養成了週週去圖書館的好習慣,,但我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成長,害怕的終究是害怕,為什麼,因為我沒發覺我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我的動力在等我激發。當我明白了這一點過後,我知道我要做的是什麼,於是踏出了第一步:關注他人的興趣點,從這一點開始,從身邊的人開始,踏出第一步纔是最重要的,趁你現在還年輕,多犯些錯誤吧,還來得及


我也是,對別人不感興趣,而且不知道怎麼融入


一樣的,只不過我是三十多歲開始這樣的,上大學時還是正常的,工作前幾年也比較正常。很痛苦,有時候想死


返照內心,你的渴望你的慾望在何處。如果你喜歡關注時事熱點,可以多參加學校相關的活動,在分享各自觀點的時候會尋到自我的價值和一個集體的惺惺相惜的歸屬感。

不要對身邊的人抱有過高或過低的與自己心有靈犀的期待值。共同點需要步步深入的交流和尋找。

走出自己的舒服區,不要害怕拒絕和無所適從,慢慢來便好了,慢慢主動聊起某個話題。與他人靈魂的碰撞和共鳴是這個星球上最美麗的事之一了。


心疼...做自己想做的可以讓自己開心的事吧。曾在網上看到「其實孤獨纔是人的常態」。友誼也是需要經營的 適時主動一點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