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上的讀音未必一定是正確的,難道忘了自己姓什麼?

最早的典籍「說文解字」中解釋這個字:

◎ 郤 xì

〈名〉

⑴(形聲。從邑,谷(què)聲。本義:晉國大夫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帶)

我分析這個字有可能被標錯,不能說書本上的都是對的。你看很多地區姓這個姓的,方言不同但是都讀作què。

因為自己的姓氏無論如何都不會記錯的。沒有人會記錯自己的姓氏。應該是說文解字的第四個解釋是對的,這個「郤」應該是假借的讀音。而失去了自己本來的讀音。但是姓這個姓的人是不會忘的,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⑷假借為「隙」。空隙;裂縫 [crack]若白駒之過郤。——《莊子》相見於郤地曰會。——《禮記·曲禮》令臣與將軍有郤。——《史記·項羽本紀》

我勸你不要去勸自己的長輩,你應該遵循老的傳統。你姓què而不是xi。


這是歷史的原因,中國歷史上朝代眾多,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的官話,相當於幾天的普通話,所以語音也就隨著朝代的京都位置方言而變化,這樣就有了一字多音的現象,當然也有通假(也就是古人的錯別字)現象,舉個例子,比如「車」字,現在讀chē,可是在象棋中讀j ū,古時候就讀這個音,我們不能強行讀chē,至於用于姓氏的字就更是這樣的,不過作為字典來說,你說的這種情況字典上都有字條注釋的,對於盜版字典來說我不敢說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