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主席安迪·格魯夫說:

「德魯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熱追求時髦思想的人羣中獨樹一幟。」

德魯克的著作影響了數代追求創新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各類商業管理課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魯克思想的影響。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現代管理學之父的管理之道:

第一,管理者必須要卓有成效。

  1.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能夠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事。
  2. 並不是隻有高管纔是管理者,所有知識工作者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3. 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4. 不要認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5. 每個人都以卓有成效作為最高工作標準,一羣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6. 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時間管理、聚焦貢獻、發揮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第二,企業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1. 有所成就的人,都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2. 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對企業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3. 經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設立目標、任務分派、激勵溝通、績效評估、培育人才。
  4. 領導者應該是引導屬下做正確的事,因為領導才華是以領導者做事的成果來判定的。
  5. 不能把失敗歸咎於部下的無能或偶然狀況。其實,失敗是系統存在缺陷的徵兆。
  6. 有效的管理就是關注時間管理,關注系統思考,關注培養接班人。

第三,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用人能力。

  1. 對人的多樣化要有絕對的包容性,不能讓企業成為改造員工個性的工廠。
  2. 你要僱傭一個人的手,就得僱傭他整個人。
  3.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麼。
  4. 有效的領導者對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為基礎的,用人不是為了克服人的弱點,而是為了發揮人的長處。
  5. 衰退的最初徵兆,就是無法吸引那些既有能力又有熱情的人才。
  6. 企業應該對人的判斷力支付報酬,而不是對無過錯支付報酬。

第四,以最快速度適應「變化」。

  1. 今天最成功的商品,明天可能最快過時。
  2. 即使最強大的企業,如果不面向未來採取行動的話也會陷入困境。
  3. 變不是最重要的,變化的趨勢或趨勢的變化是最重要的。
  4. 在一日千里的結構性調整中,唯一能倖免於難的只有變革的引領者,我們無法左右變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5. 變化不是威脅,而應該把它看作機會。
  6. 目標實現的時候不是應該慶祝的時候,而是應該重新定義目標的時候。

第五,「學習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1. 歷史書不會記載那些在學校時成績優秀但走入社會卻一事無成的人。
  2.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纔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3. 如果只侷限在公司裏瞭解情況,那麼經營者很容易陷入一種盲目的安心狀態。
  4. 知識不在書中,書中只有信息。
  5. 知識更新非常快,員工除非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否則很快就會遭到淘汰。
  6. 未來的文盲將是那些沒有知識和不會更新知識的人。成年人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習能力下降。

第六,有效的CEO應該抓大放小。

  1. 一個有效的CEO(或高層管理者)從不進行微觀管理。
  2. 有效的管理者應該著眼於全局,而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全能」的領導。
  3. 「授權」這個詞通常被人誤解了,甚至是被人曲解了,這個詞的意義應該是把可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這纔是有效性的一大改進。
  4. 記住一句話:讓經理人狂熱工作的唯一方法是給他們更多的自由和責任。
  5. 若不適當授權,一方面阻礙了下屬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失去員工的信任。
  6. 在為管理人員有權做出的決策設定限度時,有一條簡單的規則:凡未以文字明確規定劃歸較高層次管理部門的所有職權,都歸較低層次的管理部門所有。

第七,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領導人」。

如果失去了對人的尊重,開發潛能很可能被理解成僅僅為了組織的績效而把人視為使用的工具。

  1. 只有恢復對人的尊重,纔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釋放出來。
  2. 記住他們不是僱員而是人。
  3. 所謂「愚蠢的創意」,是不對創意加以傾聽和改造。
  4. 必須學習如何在無權下達命令的狀況中管理事情,既不受制於人,也不控制他人。
  5. 組織的功能就是要讓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來。所以,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領導人。
  6. 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
  7. 管理者必須尊重每一個員工。尊重並不單單是一種禮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基於這樣一個理念:員工纔是企業真正的主人。

沒有人是天生的管理者,只有不斷學習,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企業管理體系並應付諸實踐,才能提高領導力,帶出超強團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