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上市公司羣體雛形已現。

  截至發稿,科創板目前已經受理了52家公司的申請。對受理公司的問詢已經展開。

  據36氪統計,這52家企業中僅有兩家公司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和艦芯片資產規模爲242億元,傳音控股爲103.5億元,規模最小的是哈爾濱新光光電,爲2.08億元。52家企業的資產總規模達到924.2億元。

  據《證券日報》統計,這52家公司的募資總額達到506.81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募資9.75億元,超過平均資產規模的一半。

  按照上交所的表態和券商分析觀點,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可能只有幾家,全年控制在20-30家左右。52家企業當中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最終在科創板上市,但以上述平均值看,這些企業對自己的商業模式和估值都很有信心。

  不過,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他們更關注科創板未來是否會出現泡沫和股票流動性等問題。這涉及到規則設定和市場機制等方面的互動,並不完全由企業自身表現決定。

  一根鬆開的彈簧

  科創板的引人關注之處之一,就是它設立的上市企業五套標準中,對市值15億元以上的企業的虧損不進行限制。有趣的是,在50家企業裏,除了和艦芯片一家處於虧損狀態外,其餘企業均實現了盈利——至少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

  除了營收狀態不錯,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狀況也比較好,平均負債率爲29.54%,僅有6家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爲負。

  那麼,良好的財務數據是否能帶來估值溢價?

  “不盡然,”信熹資本創始合夥人蘭有金對36氪表示。他認爲,無論是主板、創業板和中小板,由於shi審覈制,加上鎖價發行,不得超過23倍的市盈率的限制,客觀上使市值增長受到限制。蘭可金表示:“市場好像是一個彈簧按住了,鬆開了以後就反彈得很厲害。”

  科創板正是這樣一個鬆開了彈簧的機制。在這個機制中,公司發行定價以詢價機制爲主,即取消了直接定價方式,全面採用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方式。相應規則將首次公開發行詢價對象限定在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七類專業機構,並允許這些機構爲其管理的不同配售對象填報不超過3檔的擬申購價格。

  由於詢價機制的影響,各大券商在估值方面可能會採取不同的估值模式,不過整體上不會脫離硬科技企業估值增速相對平穩的特點,不會像2018年出現的很多互聯網企業那樣,出現迅速的上漲。

  但在市場定價主導之下,公司上市短期內可能面臨股價較大幅度的漲跌,但長遠來看,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帶來可持續發展,市場營銷業績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將發揮定價作用。“價格終歸會向最合理的區間無限靠攏,”蘭可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能企業(除瀾起科技外)並未出現在52家公司名單當中。前者因爲商業模式還不確定,而後者在2018年的融資進程中出現了估值泡沫。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工智能公司高管對36氪表示,此時上市容易帶來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等問題。

  商業模式相對穩定的企業,目前還是已獲得申請受理企業的主流。36氪統計,排名第一類的企業業務類別爲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數量達到17家;專用設備製造業有14家。

  不過,二級市場投資者面對科創板股價可能出現的大幅震盪,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蘭可金認爲:“科創板前幾天放開定價,以前10%就有漲停板敢死隊。現在可能有一瞬間飆到我認爲的心理價位。這個定價會給投資者的行爲模式帶來很大改變。”

  流動性和“抽血效應”

  爲了確保募資能夠高效地用於培育良好的科創企業,監管部門可謂煞費苦心。

  其中之一體現在對資金的“鎖定”上。相關的規則確定公司高管持股的鎖定期爲兩年,保薦的券商需要跟投,且需要鎖定兩年。《中國證券報》稱,券商最終跟投的比例大約爲2-5%。這一跟投規定對券商資金提出了新的要求。報道稱近期券商密集融資近千億元。

  此外,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有的股份上市後,需要鎖定三年。規則中對個人投資者資質進行了限制,即50萬元本金和兩年的投資經歷。這一規則將許多中小散戶擋在門外,機構投資者將唱主角——但它們或多或少也受到了“鎖定”的影響。

  “鎖定”和限定投資門檻,也引發外界對科創板流動性的普遍關注。

  雪球董事長方三文在最近的中概股峯會上對媒體表示:“(科創板)流動性肯定沒有現在的主板好,但至少比新三板要好。” 新三板的個人投資門檻設定爲500萬元,導致了整體的流動性枯竭。

  蘭可金認爲,中國資本市場對投資者最大的紅利大概就是流動性紅利。”但他也認爲,科創板的流動性會受到准入規則的影響,“有一個門檻”。

  在“鎖定”這一問題上,投資者態度各有不同。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夥人楊楨對36氪表示,科創板的設立,爲一級市場投資者退出增加了一個選擇。這與方三文觀點的類似:即使在重監管模式帶來的“鎖定”規則之下,科創板仍不失爲投資者的一個選擇。

  也有一些一級市場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後不急於退出,甚至還會加倉。蘭可金認爲,每個投資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信熹資本目前投資的一家公司就在申請科創板上市,且已經獲得受理。

  除了“鎖定”,科創板的募資是否也會對A股市場的融資產生影響?

  按照今年年初招商證券和中信證券的分析,科創板在2019年的募資總額將在500億-1000億元之間。普華永道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A股市場IPO募資總額爲1386億元人民幣。數據疊加,似乎真的存在一個“抽血效應”。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種“抽血效應”並不存在,原因是資金端本身並非一成不變。它是有增量存在的。方三文認爲,這一增量就是投資意願,“當有投資意願的時候,錢會很多,沒投資意願的時候,錢就很少”。

  而從供需關係分析,科創板相對較低的流動性將會製造出一個賣方市場。蘭可金認爲,二級市場上好公司的數量還是不夠,“股票的需求還是強烈的”。但是科創板發行的流通股可能不會很多。主要還是因爲各個公司發行的股票佔總股比不可能很多,“大約百分之十幾二十,大公司百分之十”,再加上戰略配售和鎖定,被認爲是“好公司”的股票其實供不應求。

  因此,鎖定期內各企業可流通的股票,也可能獲得更加頻繁的交易。

  這是一個典型的規則和市場碰撞的結果:鎖定、門檻和市場詢價機制,帶來的可能是充滿動態變化的科創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