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作者畢小板)

  小板賢契《炳靈詩稿》將梓來書索序賦此代之

  熊東遨

  傳家尚耕讀,自小慕文星。

  立志期彪炳,裁詩秉性靈。

  雁聲雲外遞,峯色望中青。

  一卷初吟罷,清宵月滿屏。

  熊東遨,別署憶雪堂。湖南寧鄉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楹聯學會、新華詩社、詩刊子曰詩社顧問;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湖南詩詞協會副會長。2015年獲“詩詞中國·最具影響力詩人”稱號;2017年獲《詩刊》“陳子昂年度詩詞獎”。

  讀《炳靈詩稿》二首

  楊強

  一

  江鄉覽勝入詩囊,雲物悠然引興長。

  讀罷芸編倚窗坐,好風吹送落花香。

  二

  天北天南萬里行,人間風物眼中青。

  江山欲助斯人筆,陶冶詩篇見性靈。

  楊強,號雪窗,網名帝鄉子,湖北襄陽人,唐社、銘社、修社社員。第三屆國詩大賽詩部榜眼;首屆“海嶽杯”詩詞大賽詩部行卷第一,詞部決賽第三,第一季《向上吧,詩詞》總冠軍。著有《雪窗先生詩詞稿》。

  序炳靈詩(節選)

  段 維

  炳靈是畢小板的“字”,我與小板的首次接觸是乙未年初秋,由“詩詞世界”組織的一次景德鎮筆會。最初給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源於他的名字。他是一家裝飾公司的老闆,卻起名“小板”,這很有些反差,因而也就成爲衆人說笑的對象。後來他成爲我的“線上”學生,對他的瞭解才日漸豐滿起來。

  他是很有靈性的,這可能與他的裝飾設計有關,但對寫詩還是很有幫助的。我一向主張,寫好七言絕句需要有靈性,寫出的詩作必須有趣味。之所以要有靈性,是因爲七絕講求語言靈動,而其章法又最爲靈活。我所指的趣味則大致包括事趣、景趣、情趣、理趣和諧趣,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沒有靈性也是不行的。五絕雖然也屬絕句,但與七絕比較,儘管章法類似,而語言則要醇厚得多。

  小板對絕句是有些偏愛的,尤其是七絕。整部集子收錄詩詞342首,絕句就佔了249首,其中五絕27首,除了2首六絕外,七絕多達220首。並且,七絕不僅數量佔壓倒性優勢,質量自然也奪先聲。

  我們還是先看他的幾首作品:

  黑城怪樹林

  蒼蒼戈壁朔風鳴,如訴胡楊未了情。

  卿守千年緣等我,我尋萬里更憐卿。

  這首詩看似寫景,卻充滿了情趣。三四句活脫脫自曝出一枚多情種子的心態。

  元日登石耳山吟

  依稀曉霧辨春聲,險徑遙看縱復橫。

  惟見林空峯也痩,爭留餘地給新生。

  如果說上一首詩的風格宗唐的話,那麼這首詩的風格則是尚宋了。於景物描寫中,自然抒發出理趣。

  小板的七絕中,詠史懷古詩寫得頗具新意。如今,有些名氣的歷史上的人和物,都被吟詠了千百遍,若無新意,終是步塵。嚴光的釣魚臺,他寫了二首:

  訪嚴子陵釣魚臺二首

  其一

  春鳥旋迴終是客,浮雲底事幾徘徊。

  只今楫向桐廬去,爲借絲綸上釣臺。

  其二

  邀得煙霞伴野居,羊裘不肯換簪裾。

  一時競學先生釣,便問幾人真爲魚?

  第一首從風格上講,已得漁洋神韻精髓;從立意上講,則頗具反諷或自嘲意味。第二首的章法乃是傳統的起承轉合,但結句一問,意味深長。儘管這兩首的立意有些近似,但描寫角度不同,自然就不算重複。當下不少詠史懷古詩,寫得一臉嚴肅,而我更欣賞小板這種舉重若輕的姿態。

  我如此推重小板的七絕,並非說他不擅長別的體裁。像詩集的第一首五絕《觀漁》寫得就很是舒展沉穩。

  詩曰:“大江橫一棹,天澹夕陽微。偶爾鸕鶿起,銜雲水上飛。”

  《登石耳山賞杜鵑花遇雨》則採用了七絕的風格:“十里紅如火,尋常不肯燒。燒來天也懼,縱雨竟難澆。”

  而《母校行》又帶有新詩的句法:“故人尋杳杳,舊事憶樁樁。夙夢難揮去,依然那片窗。”

  可見,風格的分類是靜態的,在守成的基礎上完全可以開新。我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管什麼風格,寫到位了都是好作品!

  戊戌年仲夏於文泉書苑

  段維,湖北英山人,法學博士。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黨委書記、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華詩詞學會理事、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二部、詩詞集一部。2013年獲首屆荊楚詩詞聶紺弩獎。

  炳靈詩稿

  詩詞欣賞

  觀漁

  大江橫一棹,天澹夕陽微。

  偶爾鸕鶿起,銜雲水上飛。

  秋雁

  天闊云爲紙,迎風寫幾行。

  天公如識得,一例是思鄉。

  中秋

  皆言明月起,千里共嬋娟。

  卻見農家子,倚門徒望天。

  孔廟

  深庭看菊花,把酒問詩茶。

  一夕遂夙願,攜秋住孔家。

  曲阜

  聖蹟陵中問,英魂柏下逢。

  秋風生敬意,隨客訪山東。

  梁山泊

  古木映斜暉,蒼巖入翠薇。

  旌旗猶獵獵,壯士幾時歸?

  雲南石林

  年長猶見湖光碧,地遠更無車馬喧。

  相望幾尊如舊識,含情慾語卻無言。

  茶馬古道

  遊子何須悲夕陽,慣將詩意詠他鄉。

  只今來問前人路,策馬攜茶向哪方?

  玉龍雪山

  夏日雪飛風又起,誰教絕壑舞銀龍?

  蜿蜒千里因尋夢,卻被迷雲誤幾重。

  蝴蝶泉吟

  湖山不管古今愁,唯有清泉吟不休。

  怎奈吾來花未放,難從蝴蝶問莊周。

  洱海船行

  蒼海人來鳥不驚,座中歌舞伴風鳴。

  四圍入眼皆圖畫,船動濤聲我動情。

  遊藍月谷

  山鳥清吟長復短,閒雲漫度北兼南。

  貪心最是水中月,偷得湖光著湛藍。

  昆明吟別

  茶中駙馬座中士,幾度豪情歌與詩。

  若解主人爭好客,春天和我俱來遲。

  詠柳

  折柳問歸期,茫然未可知。

  鶯聲憐日短,燕語惜春遲。

  沾雨疑含淚,吟風料已癡。

  一枝牽別恨,何況是千枝。

  村景

  山中清氣佳,昏曉起鳴蛙。

  陌上施煙雨,峯頭摘晚霞。

  風侵蟬隱樹,鴨渡水流沙。

  鄰老閒無事,庭前數落花。

  遊太平湖有感

  酒酣不計韶光逝,且倩東風助櫓馳。

  孤島憑猴知動靜,羣山借霧證迷離。

  清波不厭長干曲,皓月能留合璧詩。

  道是太平猶有憾,無從水底認城池。

  曲阜詩友會

  肯舍繁華訪古城,儒生豈可賺浮名。

  同誰夢裏分詞韻,隨客陵邊聽雨聲。

  萬樹飄搖傷歲序,千年代謝羨菁英。

  如今結得詩緣在,好向書田日月耕。

  鷓鴣天·生日偶吟

  懶計年輪第幾層,閒雲入眼化詩聲。若教砌字如排陣,也算經營數萬兵。

  身未老,氣先平。書生豈合賺浮名?江湖似夢難參透,參透由來是不爭。

  臨江仙·學詞有感

  雛燕不知歸處,夜闌誤入蒿蓬。但憑月朗識迷蹤。小荷才一點,新綠已千重。

  說雪說風朝暮,煮梅煮酒春冬。欲箋心事與飛鴻。才吟天上水,又唱大江東。

  定風波·羽山祭

  亂石參差若紫霞,多情剩舞兩三鴉。一孔靈泉流赤血,悽絕,丹丘盡染向天涯。

  有種傷心堪入骨,心裂,江河還在爾無家。料得年年春懶顧,枯樹,荒坡誰肯著桃花?

  生查子·村戲

  少年村戲時,風共桃花醉。一曲動人心,百里生豪氣。

  今年村戲時,多少滄桑淚。擂鼓暗催愁,誰解其中味。

  生查子·石耳山老鷹崖

  雛鷹不畏高,俯看羣山小。破險似呼雲,擒敵如銜草。

  暮年更愛林,豈屑歸籠鳥。寧化一尊崖,守得青山老。

  浣溪沙·端午

  節近端陽梅子凋,霏霏寒雨晝連宵。竟如屈子訴滔滔。

  擊棹殤中猶競渡,舉杯醉裏更相邀。沉魂此處氣凌霄。

  浣溪沙·山裏人家

  一徑盤旋萬樹花,微風細雨採新芽。輕歌誰處和鳴蛙。

  偶爾牛聲驚日月,幾多炊火煮煙霞。莫非雲外有人家?

  減字木蘭花·山中

  鋤聲陣陣,探筍谷音驚萬仞。幾樹梅花,牛繞孤村三兩家。

  客來驚吠,停下浣紗烹野味。半晌推杯,十里雲煙路不歸。

  訴衷情·煙雨徽州

  四時盡染綠蔥蔥,何必借春風。誰家一笛催曉,澗水自從容。

  煙嫋嫋,雨濛濛,似蟾宮。此生如夢,半在詩茶,半在雲峯。

  清平樂·鄉愁

  輕輕露墜,漸似離人淚。一枕秋深泥土味,卻被車聲擾碎。

  誰言往事東流?如今萬里吟愁。自笑三分詩意,二分付與徽州。

  卜算子·野筍

  幽徑野篁間,草沒無人曉。不懼巖沉石壁封,破土朝天笑。

  勁節更虛心,不與花爭俏。飲露餐風日日高,卻見羣芳老。

  採桑子·閨中懷大禹

  十年一別蒼生夢。強忍相思,總惹相思。不入三回真個癡!

  昨宵終共西窗燭。應喜郎歸,卻泣郎歸,知否雙棲莫獨飛。

  武陵春·芳華

  還似舊年嬉陌上,夢裏學耕牛。歇了青燈未肯休,少小怎知愁。

  恨不西歸東逝水,懵懂再從頭。多少芳華堪挽留,此憶總悠悠。

  作者寄語

  經過近一年的整理籌劃,《炳靈詩集》終於面世了!

  我出生在“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徽州古邑,在徽文化的濡染下,自幼喜歡傳統文學並一直敬仰着亦賈亦儒的徽商先輩們。早年開始誦讀《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等,這個愛好直到長大外出創業的時候,也一直保持着。在生活中有所感觸,在旅行中有何感想,即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

  近些年,我依託詩詞世界的網絡平臺,先後師從於月白、劉能英、段維和熊東遨老師精修詩詞。這本詩稿能夠出版,與諸位老師的殷勤教導是分不開的。同時感謝詩詞世界公號創始人魏貴芳先生,率先在全國創辦了擁有200多萬受衆的自媒體文化大號,讓傳統詩詞的學習變得迅捷和便利。

  再次,要感謝爲我題詩的熊東遨和楊強先生,以及抽出寶貴時間爲本書題序的段維老師,因着這些珠璣文字,爲本書提升了詩詞的魅力和文化含量。

  最後想說的,由於學識所限,功力拘囿,本人詩作終究膚淺,尚望各位老師和讀者朋友們提出寶貴意見。

  畢小板

  2018年11月於浙江義烏

  畢小板,字炳靈,生於安徽黃山,浙江諾尚裝飾企業創始人,義烏安徽商會副會長,義烏徽州商會執行會長。崇商尊儒,尤喜詩詞。現爲中華詩詞學會、中國作協詩刊社子曰詩社、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會員;義烏市詩詞楹聯學會理事;詩詞世界浙江詩友會會長。曾被《詩詞家》雜誌社評爲2015年度優秀詩詞家;詩詞世界2016年度新銳詩人;義烏市詩詞楹聯學會2016年和2018年度優秀詩人等稱號。數十次在全國詩詞比賽中獲得等級獎。

  好書推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