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兩性關係來說,女性對情感和性的質量要求更高一些。這也是為什麼一旦女性在婚內無性,而遇到婚外可以給她美好性體驗的異性的時候,更難回到婚姻的一大原因。

男人的性滿足會通過很多渠道,婚姻裡面只要維繫一個表面的和諧,具體可以參考我寫的男人為什麼不喜歡離婚。

我們中國人很避諱談論性的話題,但性卻真實影響著無數的婚姻。可以這麼說,我所接收到的很多很多樹洞案例,就是因為親密關係出了問題,所以才會出現婚外情或者婚外性的問題。

有人留言說,你們這些人在討論這些情情愛愛,因為還沒體驗生死,沒有生什麼大病,所以還在這裡只談論情愛。

對不起,情愛幾乎是每一個平凡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大病,生死卻不是。聽到有人說,除了生死什麼都是小事的時候,我反而覺得人來到這個世上,生死是最小的事,最不值得一提。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選擇自己的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當然極少的人可以選擇自己死),都是自己不能選擇的事情,我幹嘛那麼費神?

史鐵生兩腿癱瘓以後,整天是想著怎麼死,在地壇里,一個人靜思默想,就是想著,我要如何死,最後他想通了: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

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我與地壇》

那麼剩下的就是怎麼活,怎麼活得精彩的問題了。

2

我今天寫的是人為什麼需要追求高質量的性。但主旨是想寫,人為什麼去追求高質量的生活,這種質量包括性的質量,情感的質量,思想的質量。

梅薩藤說:溫柔是心靈的優雅,正如風格是思想的優雅。兩者都與質量有關,感情的質量,理性的質量。

說實話,我接觸過這麼多婚外的感情,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普遍的婚姻質量不高。質量不高,自然的就會想著外在尋求,或者說,就算你在婚姻里,你未來遇到更高質量的感情的機會也更多。

而一旦你遇到覺得這段性或者這段感情的質量,比你婚姻裡面更好的時候,往往就會痛苦和糾結。但是世俗的各種牽絆並不能讓你做出選擇,而貪心,嫉妒,痛苦都來了的時候,所以會有那麼多樹洞郵件。

有些甚至從來沒體驗過,高質量的兩性情感是怎樣,所以一旦遇到覺得這是值得自己愛的人,會全身心投入進去,但是後來發現,對方又忽冷忽熱的時候,就會痛苦不堪。高質量的性,甚至會讓女人陷入更深。

我寫過一篇文章,很標題黨不想高潮都沒體驗過,就死去。很多很多人就是一生都不知道性是什麼滋味就死去,在婚姻里,在兩性關係里,都不知道什麼是美好的性,也不知道什麼是美好的感情,就死去了。

當然可以算活過,但人生在世,如果你僅僅是為了活,那多遺憾。人活在這世上不就是體驗嗎。說句實話,我們很多很多的情感問題,並不是真的人本身有多壞,或者道德觀念有多差,而是根本就談不上好一點的情感質量,和性的質量。

但是人只要他對自己還有一些要求,那就總是需要尋求更高質量的生活。這無口厚非,如果人人都安於現狀,都認命了,那人類估計也和死去差不多。

就是因為很多人不會認命,很多人覺得,我會遇到更好的情感,更好的性的質量,所以才會那麼多不甘心去尋找的人。

而很多人,就算自己情感的質量和性的質量都很差很差,甚至都沒有,但就認命了,就覺得反正這是自己的選擇,無論怎樣,我認了,我屈服了,我不反抗了。

然後把自己內在的力量積蓄起來,攻擊自己,或者轉移給孩子。往往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轉移給孩子的母親,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孩子會感受到來自母親巨大的壓力和情感的施壓。

如果一位在情感上得不到很好體驗的媽媽,自己內心又有很多的力量,把這些力量都投注到孩子身上,一般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成為現在流行的「媽寶男」。

因為他母親在教育他的時候,用力過度,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和精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自然的會形成很多很多的巨嬰。

女人,如果你自己本身不去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你本身的能量不是自我揮發或者形成內在的動力,而是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可能會適得其反。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女人你去尋求更高質量的情感生活,和性的生活,其實對孩子,會更有好處。

因為你的力量分散了,不再是全部傾注到一個人身上,說實話,任何一個孩子,如果感受到大人的全部精力都在自己身上,而大人沒有自己生活的時候,這會比自由長大的孩子更可怕。

3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經常提到高峰體驗。從心理學上來說,高峰體驗是那種極度愉悅,完全接納自己的狀態。並不僅僅是兩性關係上的高潮,而是精神上很多很多時候到達的愉悅。

可以這麼說,人類如果沒有高峰體驗,就不會有藝術。無數的藝術作品,就是創作者在精神上高峰體驗呈現的產物。

高質量的性,當然是高峰體驗。如果你有過高峰體驗,你就會更理解很多藝術作品和人類精神當中最美好的部分。一個沒有高峰體驗的人,就算他活著,他不會去發現和看到很多美好的東西。

人類精神達到最高級的時候,其實是相通的。文學,音樂,繪畫等等藝術都是相通的。譬如音樂,你可以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是你可以感受到裡面精神的高峰體驗。人類這種精神的流動是相通的。

一個人內心情感越豐富,那他得到高峰體驗的機會就越多。因為他的感受和感知都會比很多人敏銳。放到性關係上也是,一段感情或者性愛,如果僅僅是性本身,兩個人沒有很好的精神交流,很難到達高峰體驗。

如果僅僅是為了達到性的滿足,自慰都可以有這效果,那為什麼人類還是需要高質量的性呢,就是因為這種高峰體驗,有精神的交流,也有很好的身體交流的體驗。

人畢生的追求,就是讓自己過得更好,有更多這種高峰體驗的時刻。當然高峰體驗,並不一定說單純的男女之愛,而是你此刻就覺得自己精神無比的幸福,無比的愉悅,就像自己被這個世界理解,接納,療愈,你自己也會很開心。

人有過這樣的體驗,就不會害怕,當你知道精神愉悅是怎樣,就像你知道做愛的高潮是怎樣一樣,你就會真心的活著,你會去體驗和懂得,人在高峰體驗產生的藝術和詩歌,你會從他們的作品當中,去體會他在創作期間的那種高峰體驗。

從文學創作上來說,詩歌就是高峰體驗的產物。美國作家梅薩藤說:作詩需要高度的凝練,寫小說要有充沛的經歷。我發現日記是一個極好的容器,我可以把瞬間清晰的思想和感受注入進去,這個和馬斯洛的高峰體驗相反,高峰體驗適宜作詩。《海邊小屋》

這個大概也是我為什麼喜歡閱讀詩歌的原因。因為詩歌可以讓你體會到創作者那種精神上極度的愉悅。你並不一定懂得每首詩歌的含義,但是你可以感受到裡面的節奏和韻律。

當然每個人的閱讀習慣都不一樣,詩歌的閱讀本來就更需要靜心。而我這些年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無論再煩躁,情緒再不好,讀幾首詩歌就可以讓我平靜下來了。

所以我家裡放著很多很多詩集。而有人說現代詩不好的時候,我說,很簡單的,你可以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些作家的詩歌開始讀,他們能夠通過詩歌獲獎,肯定有他們的理由,他們的詩歌肯定不會欺騙你的。

譬如布羅茨基,獲得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他說,一個閱讀詩歌的人比不閱讀詩歌的人更難戰勝。

譬如辛波絲卡,獲得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她說:

在日常言談中,我們不必停下來思考每一個詞語,我們都在使用諸如「日常世界」、「日常生活」、「事件的日常軌跡」之類的短語。然而,在詩歌語言中,每一個詞語都被權衡,絕無尋常或正常之物。沒有一塊石頭或一朵石頭之上的雲是尋常的。沒有一個白晝和白晝之後的夜晚是尋常的。總之,沒有一個存在,沒有任何人的存在是尋常的。

如果你認真的活過,認真的體驗過,有過高峰體驗,也有過很多美好的時刻,就算明天就死去,又有什麼好遺憾的呢,遺憾的是那些一生都沒好好活過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