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調查|「助推手」還是「攔路虎」,垃圾分類智能垃圾桶的B面效應 新聞 第1張

圖為瀟湘奧林匹克花園一期內的智能垃圾桶,原來放在這裏的傳統垃圾桶已經被搬離,因每次都需要掃碼才能開箱,有業主將垃圾丟在垃圾桶外,物業擔負了“二次投遞”的工作。

紅網時刻特邀記者 楊宇勃 記者 王義正 長沙報道

最近,居住在長沙市高新區瀟湘奧林匹克花園一期的胡先生,發現小區裏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有一些居民拎着垃圾袋下樓,卻最終把垃圾放在了垃圾箱邊上,丟垃圾的“最後一公里”成了一道“鴻溝”。而一颳風下雨,沒有正常入箱的生活垃圾就成了“自由民”。“一颳風,小區裏塑料袋到處飛,真不明白,搞這個東西是為了啥。”

事情要從小區來的一批“新朋友”說起。

調查|「助推手」還是「攔路虎」,垃圾分類智能垃圾桶的B面效應 新聞 第2張

圖為傳統的分類垃圾箱,相比起來,智能垃圾箱要“洋氣”不少,但二者的價格差異也非常懸殊。

智能垃圾桶丟垃圾不方便

2018年,長沙市進行了垃圾分類示範社區試點,希望通過示範作用帶動周邊區域進行垃圾分類。

“芙蓉、嶽麓、天心、雨花等五區每區有10個,高新區有2個。”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居民住宅區、辦公區、公共區域,菜市場以及農貿市場等區域,通過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方式,配合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生活垃圾階梯計費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實施等,推進生活垃圾穩步減量。

4月10日,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2019年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確保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明確指出,區縣(市)要引導居民按照“乾濕分類為主、四分類為輔”的原則,根據設施設備設置情況準確投放。

垃圾分類,就必須要用到專門的分類垃圾桶。瀟湘奧林匹克花園小區胡先生的困擾,就是由分類垃圾桶帶來的。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長沙在進行垃圾分類過程中,除使用傳統垃圾桶外,在高新區、雨花區、天心區部分小區使用的是智能垃圾桶。而位於尖山社區的瀟湘奧林匹克花園小區是長沙市高新區智能垃圾桶試點的小區之一。

“從瀟湘奧林匹克花園小區進行垃圾分類開始,小區裏就裝上了智能垃圾箱,有的兩個一組,有的四個一組,需要先註冊,每次投放都需要先掃碼。”胡先生告訴記者,關鍵是裝了智能垃圾桶後,原來的傳統垃圾箱大多被撤掉了,現在丟垃圾只能選擇智能垃圾箱,否則生活垃圾就沒地方丟。

“投放垃圾時,業主必須掃碼註冊,輸入小區名稱、樓棟號、房號以及姓名和電話號碼。有些業主幹脆懶得麻煩,就直接將垃圾扔在垃圾箱旁邊。”瀟湘奧林匹克花園一期的另一位業主趙女士告訴記者,要這麼詳細的信息,是否涉及隱私安全的問題,也值得商榷。

調查|「助推手」還是「攔路虎」,垃圾分類智能垃圾桶的B面效應 新聞 第3張

記者試着註冊了一個賬號,除需要將住址精確到房號外,還需個人的手機號碼。

“用智能垃圾桶分類是一種順應趨勢的探索”

帶着胡先生和趙女士的疑問,記者前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市管理局進行了採訪。

目前高新區全區共有四個小區在使用智能垃圾桶,即F聯邦小區、麓谷明珠小區、麓山潤城小區,以及瀟湘奧林匹克花園。

在工作人員提供的一份材料中,記者看到,“以這四個小區為標桿,形成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標準化的垃圾分類模式。各社區內的其他小區樓盤要向示範小區靠攏,逐步形成標準化體系全覆蓋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社區(村)。”

對此,智能垃圾桶試用小區的部分業主表示,垃圾分類是好事,他們能夠理解,也樂意去做,但為什麼必須掃碼才能扔垃圾?掃不掃碼與能否實現垃圾分類之間是否存在合理的邏輯關系?

該局工作人員坦言,目前智能垃圾桶在使用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方便之處,“但不能因為目前的不方便,或者有些個別人不適應,這項工作就不去做,所以我們現在正在積極宣傳,積極引導。”

針對為何要收集這麼詳細的信息問題,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答覆稱: “使用智能垃圾桶是為了通過這種智能模式來獲取一些信息,從而來指導全區的垃圾分類。比如居民有沒有參與這項事情,垃圾投放是否準確,垃圾量到底有多少,以及投放行為如何,等等。以後如果要確立法律保障垃圾分類時,我們能夠追溯到具體哪一戶,或者對其進行獎懲,但是一般的普通垃圾桶是無法追溯到人的。”

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智能垃圾桶在高新區的投放只有78組,佔的比重很少,“只是為了掌握數據,指導後期的垃圾分類工作”。

此外,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另一位工作人員認為,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習慣,目前居民並未養成這種環保的生活方式,讓大家只能把垃圾丟進智能分類垃圾桶有助於促進大家養成這種習慣。該工作人員還介紹,目前上海等地已就垃圾分類“立法”,不排除長沙未來就垃圾分類“立法”的可能。那麼誰丟的垃圾,有沒有正確丟入應投放的桶內,是要數據支撐才能進行獎勵或者處罰,“這是一種順應趨勢的探索。”

對於智能垃圾桶的引入,記者在由該局提供的另一份材料中看到,智能垃圾桶設備的投入,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專業團隊實施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據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智能垃圾桶有一個相對完善的監測後臺,可以實現對用戶垃圾投放的有效檢測,目前該後臺的運行維護由相關企業負責。

此外,在調查中有智能垃圾桶試點小區的業主向記者反映,垃圾桶進行了分類,投放垃圾時也要求分類,但並未見到分類的垃圾運輸車,對於垃圾車運輸垃圾時是否將分過類的垃圾又混在了一起表示懷疑。

對此,長沙市垃圾分類指導中心稱,目前長沙已經在構建健全的垃圾分類體系,明確要求,生活垃圾的投放、運輸、儲存、處理全過程都要分類進行。

調查|「助推手」還是「攔路虎」,垃圾分類智能垃圾桶的B面效應 新聞 第4張

圖為兩桶組的智能垃圾桶。

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但要注重方法

2019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明確要求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而長沙,是46個重點城市之一。

從2016年開始試點,2017年陸續出臺了《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長沙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長沙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計費管理暫行辦法》等。

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經過一系列試點後,將在今年實現全覆蓋。

“現在我們區的垃圾根據不同的類型,都有相應的垃圾處置場,已經實現了垃圾的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嶽麓區垃圾分類辦梁姓工作人員表示,2018年,嶽麓區垃圾分類處在試點階段,按照長沙市政府的要求,2019年10月底,嶽麓區全區128個社區,628個小區必須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但在推行垃圾分類理念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智能垃圾桶在植入垃圾分類理念的同時,其所產生的負面效果其實長沙早有先例。

嶽麓區城市管理局一名姓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在四年前,嶽麓區便在轄區的一個小區全部設置了智能垃圾箱,並移除了普通垃圾箱,小區居民在乾濕垃圾分類投放時,必須要掃碼才能開箱,後來運行了一段時間,因效果不理想而被叫停。

鍾姓工作人員坦言,這一做法對於居民投放垃圾而言,比較不便,而且小區裏只有智能垃圾桶,不掃碼就無法投放,有的居民因為垃圾投放太復雜,乾脆就直接將垃圾仍在垃圾箱旁邊,這與設置初衷完全相悖。“現在我們吸取教訓,實行自主選擇投放,效果還不錯。”

一位資深的環保工作者告訴記者,一座城市要實現垃圾分類絕非一日之功,更不是通過行政命令就能實現的,這是一種生活習慣,需要注重引導的方式方法,更需要給大家足夠的時間去改變習慣和養成習慣。

“給大家選擇餘地和改變的時間,可能比強行灌輸理念,甚至強制要求使用的效果會更好些。現在大家基本已經養成把垃圾丟進垃圾桶,但不能‘揠苗助長’,影響垃圾進桶。”該環保工作者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