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其中對今年的城鎮化建設、人口落戶、城鄉協調發展等重要問題做了明確部署,對今後的城市發展方向有了明確的定調。

  少囉嗦,來看乾貨!

  01、1億人落戶總目標

  突出抓好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工作,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推進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鎮有序發展,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2020年實現1億人在城市落戶,是早已定下的新型城鎮化目標。因此,2019年就成爲非常關鍵的一年。

  2018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今年再提升1個百分點,即要達到61%。按照2018年增長1個百分點的速度,完成這一目標應該不在話下。這樣就能提前一年完成60%城鎮化率的目標。

  從區域上來講,重點在中西部地區。像河南、四川這樣的人口大省也纔剛過50%,而西南地區的廣西、雲南、貴州等地還不足50%,任重道遠。

  02、搶人大戰更激烈

  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 100 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 100 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 300 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這是文件的重點,也是引起媒體熱議的一點。

  先說一下中國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2014年國務院調整了劃分標準,將原來的四類調整爲五類七檔:

  中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雖然接近目標,但城市中很多人都是外來人口,人常住在城市戶籍在老家,造成了“人戶分離”的現象。

  中國的大城市有哪些?按照下圖標準排名研究院的統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有13個,Ⅱ型大城市有65個,城區常住人口百萬以上的城市合計92個。

  圖片來源:標準排名研究院

  但像青島、濟南、合肥等城市,早已在2017年就提出了“搶人策略”,比官方定調早走了一步,這份文件的出臺也算是對各地吸引人才政策的肯定,此後的搶人大戰也勢必更加激烈。

  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也意味着北京上海的落戶條件會有所鬆動。但說實話,“攆人”的北京落戶門檻依舊很高。

  此次放寬甚至取消落戶限制推進到大城市,意味着過往“鐵板一塊”的中國戶籍制度,再次鬆動。而人口要素的自由流動,是經濟向前發展的一大推動力。

  03、服務要跟上

  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提高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線上結算率,推進遠程醫療和社區醫院高質量發展;

  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指導各地區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擴面提質;

  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蓋範圍。

  城市的公共服務跟不上,人來了也留不住。

  文件從教育、醫療、保險、技能培訓等方面,做了保障。比如隨遷子女教育問題,一直是個難題,政策的調整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公辦學校開放能很好的彌補這一點。

  04、人地錢掛鉤

  在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時更多考慮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2019年繼續安排中央財政獎勵資金支持落戶較多地區;

  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在安排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時,進一步增加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的權重,探索落戶城鎮的農村貧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由輸入地使用;

  落實中央基建投資安排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城鎮傾斜政策,完善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吸納貧困人口較多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補助機制。

  這算是很明顯的“獎勵”政策,把三個“獎金”——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中央基建投資,都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哪裏落戶的人多,給錢給地,對地方政府來講,誘惑性十足。

  從這點看,未來的“搶人口大戰”也會更激烈。

  05、成渝城市羣地位上升?

  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紮實開展成渝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羣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

  有序推動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羣發展規劃實施,建立健全城市羣協調協商機制;

  加快出臺實施天山北坡、滇中兩個邊疆城市羣發展規劃。

  在城市羣的發展上,文件重點提到了11個城市羣。其中京津冀、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爲國家戰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比較特殊的是成渝城市羣,文件單獨拿了出來,要“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長極”,意味着這是在三大國家戰略之外的第四個重要增長極,對引領西部發展極其關鍵,可見高層對成渝城市羣的重視程度。

  據一財報道,最近四川和重慶正密集對接,召開了多個有關成渝城市羣發展戰略的研究專題會,兩地的政府部門和學術界甚至呼籲,成渝城市羣要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規劃中上升爲國家戰略。

  野心不可謂不大。

  06、都市圈協同發展

  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都市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都市圈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地區調劑;

  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應體系,強化城市間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協同;

  關於都市圈的解讀,筆者在文章《中國邁入都市圈時代!34個競爭者誰能勝出?》中已經說得很清楚。

  而這裏新加了兩個關於房地產的指示。都市圈內的用地指標可掛地區調劑、樓市調控政策要協同,也就意味着中心城市的調控政策,在都市圈內的衛星城也要同步實施,同緊同鬆,避免出現調控亂象。

  這對都市圈協同發展,是一個很好地補強作用。

  07、中小城市要看清現實

  中小城市發展要分類施策,都市圈內和潛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公共服務品質,促進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

  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穩步增設一批中小城市,落實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

  建立規範糾偏機制,逐年開展監測評估,淘汰錯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鎮、濫用概念的虛假小鎮、 缺失投資主體的虛擬小鎮。

  這點也很有意思,筆者剛剛寫過《消失的城鎮,擴張的“鬼城”》,對人口收縮的中小城市,卻還在擴張建設規劃這一矛盾有過探討。

  而發改委則明確給出了辦法,“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言外之意是,看清楚現實吧,人口在收縮,就不要再規劃擴建新城了,如何盤活存量人口,激活城市產業和服務,纔是未來發展之道。

  在近年來火熱的特色小鎮建設上,發改委也提出了糾偏機制,錯用概念、虛假小鎮、虛擬小鎮亂象橫行,必須要整治,把特色小鎮還原到本來的面貌。

  總結:

  總體來看,中國的城鎮化路徑,依舊沿着“做大做強大城市、中心城市,發展中小城市,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路子。這其中的巨大紅利,首先就給了中心城市及周邊城鎮,人口落戶是僅僅是第一步。

  有意思的是,整個文件對房地產提的不多。但不少人還是認爲,這是對樓市的利好政策。

  放寬落戶限制,一方面能完成城鎮化目標,另一方面,變相鬆綁了樓市限購,去了庫存,可謂皆大歡喜。

  不管如何,戶籍制度的進一步突破,對中國城市的發展,都是有利無害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