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上映11年了,現在回想起來,他依然是中國前三的現實主義題材。這種現實題材的當下性特彆強,涉及到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的劣根性以及普及法律和謳歌戰鬥英雄的主題。

這部電影改編自1994年作家張平創作的長篇小說《兇犯》,它根據根山西呂梁地區當時的真實事件改編,1994年正是變革的時代,人們對於財富、對於法律對於英雄產生巨大的分歧。電影在改編中添加了孔青河這個人物,他也曾是參加過戰鬥的英雄,本來他承擔著天狗與外面的溝通但他懾於村霸而封鎖了消息,這個人物的悲哀性提升了小說的悲涼感。

《天狗》的敘事結構脫臼於傳統的懸疑犯罪電影,兩條敘事一條是鄉鎮派出所所長來調查殺人案,村民的言行是一條路。另外一條線索時重要物件李天狗留下的日記絡。兩組人匯合再加回溯得知了一個戰鬥英雄如何變成「殺人犯」的故事。

與其他的犯罪電影相比,《天狗》的反派是中國農民的劣根性、是社會轉型中矛盾的衝突、是金錢與人性的對決,這樣的反派無疑提升了電影的主題意蘊。

表演方面,除了主演富大龍是科班出身之外,其他角色一律是本色出演,方言與表演都很真實。

結尾的處理十分的討巧,照顧到了觀眾對於大團圓的期待,但又倡導了法理,畢竟天狗是開槍過度自衛,他不具有執法權。子承父業才是對父親對那個年代最大的認可。


太現實了!看完久久不能平靜,內心最大的感慨就是人民群眾中有壞人,當被生活和周圍群眾孤立的時候,每一次執著的選擇都包含著偉大,不是每個人都是李天狗,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不妥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