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世界,貓眼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從美團分拆、併入光線、合併微影、赴港IPO,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撰文 | 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趙大偉

編輯 | 焦麗莎

大年三十,港交所開市鑼聲響起。

敲鑼人是貓眼娛樂CEO鄭志昊,貓眼開盤價14.82港元,市值超過160億港元。開盤即漲0.14%。

致辭中,鄭志昊第一個感謝的就是億萬貓眼用戶和影迷。並且特意提到貓眼的股票代碼1896。

選擇“1896.HK”,有其深意。1896年,盧米埃爾在上海第一次放映電影,這是中國電影之始。雖然當時國人還稱電影是“西洋影戲”,但它給中國人打開了一扇新奇的世界之窗。

這枚互聯網娛樂服務第一股,依然會被誤會是一家電影票務平臺,但如今對其更準確的定義是“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

七年時間,貓眼的身後集結了一個強大且複雜的後援團。IPO之前,光線、微影、騰訊和美團分別持股48.8%、20.62%、16.27%和8.56%。

上市,對於貓眼來說更像是一場“成人禮”。

貓眼娛樂上市現場

掛牌後,華興資本CEO包凡在朋友圈感慨,“在如此惡劣的市場環境中,趕在除夕日掛牌上市,來之不易。”

“整個上市過程就是在和時間賽跑。資本大環境的波動下,投資人蔘與IPO的意願在下降。”一位不願具名的IPO參與者告訴「藍洞商業」,去年第四季度上市的寶寶樹和同程藝龍,都曾在發行時做出讓步。

如果說1896這個代碼,代表貓眼推動互聯網與傳統影視行業的融合,那麼最終落在大年三十上市,更有應景意味。

除夕夜,代表着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流浪地球》率先上映;大年初一,貓眼提供內容服務支持的《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等7部春節檔主力影片也將同步上映,競逐春節檔。

貓眼既是《飛馳人生》的出品、發行方,也是《瘋狂的外星人》《神探蒲松齡》的首席互聯網營銷平臺,同時也是《流浪地球》《廉政風雲》《熊出沒·原始時代》的聯合出品、聯合發行方,《新喜劇之王》的聯合出品方。

對於“上市公司”貓眼來說,已經站上新的馬拉鬆起跑線。

上市緣起

“貓眼上市,已經不算是新聞了。”

《戰狼》系列的出品人、春秋時代影業董事長呂建民認爲,從2016年與光線傳媒和美團點評對其實行交叉控股起,貓眼就一直在準備上市的事情,“如今的上市,其實是在逐步實現之前的計劃而已”。

一位參與交易的顧問告訴「藍洞商業」,貓眼正式啓動IPO是在去年上半年。但是關於上市的籌劃早已開始。

如果要追溯緣起,要從2016年5月27日的一則公告說起。

當日,光線傳媒發佈公告,宣佈光線控股擬以其持有的1.7億股光線傳媒股份獲得三快科技(美團)持有的貓眼28.80%的股權,支付8億元現金購買貓眼9.6%的股權,上市公司光線傳媒支付15.83億元現金獲得貓眼19.9%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光線控股和光線傳媒持有貓眼57.4%的股權,掌握了貓眼的控股權。

確實,這場收購後的第二年,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說,“貓眼不會那麼快去上市,但未來獨立上市一定是肯定的”,當時貓眼首次宣佈實現盈利,雖然之前虧損了十幾億。

“公司當時的考慮是比較清晰的,本着對貓眼和光線傳媒負責的態度,特意選擇了由光線傳媒控股19.9%。目標是先把貓眼做成一個好資產,上市只是一個被動選擇。至於去哪上市,當時誰也不知道。”一位參與交易的顧問對「藍洞商業」說,他曾親歷貓眼分拆、合併微影以及IPO多個重要時刻。

對於上市這件事,貓眼的確想的很清楚。一位參與項目的人士這樣闡述,“通過上市,一是加強貓眼在泛文娛行業的品牌影響力,爭取更多業務發展機會;二是進一步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支持業務發展。”

選擇香港掛牌,貓眼有其考慮。

一位接近交易人士在接受「藍洞商業」採訪中說,港股市場結合了國際投資人和國內投資人的雙重優勢,尤其是在港股通機制之下,越來越多投資人可以參與投資優質額港股標的。另外,此前已經有很多泛文娛行業參與者在港掛牌,港股的投資人更能理解泛文娛市場和貓眼的潛力。相較於美股市場,香港更接近國內用戶和產業夥伴。

如何正確評估貓眼的價值,投資人更願意把騰訊作爲參照物。“雖然阿里影業也是在香港掛牌,讓很多投資人對泛文娛有更深入的理解,但是其流動性並不高,投資人選擇參考標的會選擇最大的,比如騰訊、閱文。”

但是,貓眼和閱文面臨同樣的問題,在海外沒有一個特別好的對標企業。所以,曾幫助貓眼完成獨立分拆、引入光線成爲重要股東、完成與微影合併的華興資本,作爲牽頭聯席全球協調人及獨家財務顧問在“如何理解貓眼”這件事上,花了不少功夫。

“讓娛樂更簡單”,這是貓眼招股書上的開篇使命。背後是對貓眼娛樂B端和C端業務的高度凝練,這句話的英文“Makeit easy to create, deliver and enjoy great entertainment”就出自華興資本。

“在閱文上市之前,港股在很長時間是沒有互聯網企業參與的,有一定稀缺性。”上述交易人士認爲,相比2017年閱文集團的上市之路,貓眼上市遭遇了迥然不同的市場環境:2018年四季度,央行加息、中美貿易談判,隨之而來的資本市場波動,投資人對港股市場調低預期。

貓眼和其他走在上市路上的企業,感受到極大壓力。

2018年十一之後,“中美貿易談判”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期待宏觀層面的突破。

但是等來的結果未達預期,股市波動。

緊急情況下,華興資本不到一個月時間,迅速引入關鍵的基石投資者:小米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Green Better,認購貓眼娛樂260萬美元等價股份。此外,微光創投和IMAX中國則認購價值約1800萬美元的股份。

“這只是一個開端。主要的基石投資人都是未來有業務合作機會的夥伴,另外一方面也給市場增強了信心。”參與交易的人士透露,“儘管是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最後還是把IPO發行規模做到了一個合理的規模。”

路演結束,貓眼香港上市在零售市場獲2.32倍超額認購,雖然與去年四季度之前相比差強人意,“但這個數字相當不容易,而且引入了高質量的國際機構投資人,是對貓眼的長遠發展的認可。”知情人士透露,基石投資者未來將與貓眼產生更多的業務合作。

14.8的最終定價,貓眼的考慮是,“短期股價波動不是關鍵,如何引入優質投資人創造長期價值更重要。”貓眼的故事,是一場馬拉松。

貓眼是誰?

貓眼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要做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

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向C端用戶,讓他們發現並得到高質量的娛樂內容;同時試圖改變娛樂產業鏈內容創造、宣發和發行方式。

這個概念第一次被明確提出,是在2016年5月。貓眼剛剛宣佈從美團獨立分拆,引入光線,試圖擺脫在線票務的單一身份,在上游業務發揮影響力。

當時,鄭志昊在內部信中用的還是“互聯網+”綜合娛樂平臺的概念,縱向拓展IP孵化、投資、製作、宣發等業務;橫向則同步建設交易平臺、大數據平臺、媒體信息平臺和營銷平臺。

2018年3月,鄭志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貓眼的定位做了新的表述,他將與微影合併後的新貓眼看作是一家“互聯網+文娛”的平臺級公司:爲產業賦能,提供更多創造增量價值的能力;同時幫助創作者生產更多優質內容。也就是說,會更加深入產業上游。

如今看來,貓眼的發展路徑沒有偏離當時的預想。

2014年《變形金剛4》內地上映,貓眼首次嘗試虛擬場次的預售,到3個月之後的《心花路放》時,中國電影互聯網發行模式纔算真正誕生:觀衆通過預售提前選座,從而影響和鎖定影院的排片。

2016年,貓眼首次主控電影宣發,成爲《驢得水》、《情聖》等影片的幕後推手;一年後,不僅把觸角伸向演出領域,還在實時票房和票房預測等方面建立起影響力。

作爲新人,貓眼能在娛樂價值鏈中佔據一席之地,甚至掌握一定的話語權,跟這個行業軌跡變遷密不可分。

按傳統做法,院線及影院會保留票房的52%,而電影製作公司、發行方和宣發共同拿走收益的40%。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用戶被分層,口味多變;渠道被互聯網平臺所掌握,能否精準觸達你的目標受衆都成爲難題。別遑論,更高收益。

王長田曾把影視發行比作一個瓶子的口,瓶子裏裝的是內容,外面是市場受衆,只有經過這個口,水才能倒出來,因此只有發行才能控制上游的製作和下游的影院。“在主控發行上取得成功纔是真正進入這個行業,成爲一個重量級玩家的標誌。”鄭志昊曾說。

如今看來,貓眼從2016年第一次擔任電影《驢得水》主體發行方開始,到2018年十一之前,21個月的綜合票房統計裏,“貓眼是國內排名第一的國產電影主控發行方。”

發行業務在貓眼的比重也日漸增強。傳統發行模式高度依賴地面團隊及其與影院經理的關係,這與貓眼通過實時票房排片數據、預售進行滲透的互聯網發行模式,大相徑庭。

“貓眼是從線上媒體、票務推廣、用戶交互的平臺做起來的,在電影發行方面有先天優勢。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是沒有先例的,很多規則都是在市場形成規模之後建立起來的。這些線上平臺,給中國影視宣發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玩法,對傳統的宣發思路形成了衝擊,從長遠來看,是一件好事。”呂建民對「藍洞商業」表示。

截至2018年9月30日,貓眼與中國95.2%的電影院合作,覆蓋600多個城市、8800多家影院。此類電影院貢獻中國綜合票房的99.7%。

而且,宣傳和發行業務已經不止步於電影,在網絡大電影、網劇、綜藝節目等多種娛樂形態中都能看到貓眼的影子。

“曾經脫胎於美團點評的管理團隊,也是有過地面作戰經驗的。他們特別知道怎麼利用線下資源,怎麼和線上數據相結合,提高效率。”相關人士向「藍洞商業」透露,整個行業的數字化和升級,也是貓眼to B的重點。“貓眼爲內容供應商和發行商提供一整套的互聯網賦能工具和服務。包括數據分析、在線營銷、交易處理等方面實現運營數字化。”

與此同時,貓眼對這個產業也在通過資本的方式不斷滲透。

2017年4月1日,貓眼電影聯合辰海資本成立“妙基金”,開始互聯網綜合娛樂資本佈局。同年9月與微影合併,兩個月後,拿到騰訊10億人民幣的投資,加速佈局泛娛樂。

2018年7月,貓眼還與港股影視公司歡喜傳媒簽訂合作協議,認購其15%的股權。這家公司正是《我不是藥神》的主出品方,導演徐崢是公司三大合夥人之一。

最新消息是,貓眼正在洽談3家公司的資產和股權收購,投資意向包括在線視頻、娛樂製作以及電影製作發行。招股書中,更是明確提到,上市融資所得30%將用於投資和收購。

未來戰場

貓眼上市,不是新聞,互聯網公司改造傳統影視行業的徵戰,遠沒有停止。

2018年11月,淘票票對外宣佈一項計劃,關於用戶和市場擴增。大概內容是,淘票票將協同手機淘寶、支付寶等電商生態,爲電影市場創造增量。阿里爲這項計劃的投入,不少於10億元。

電影在線票務市場,淘票票是貓眼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一定程度上,背後體現的是阿里的意志。

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騰訊作爲貓眼的現有股東,因爲受限於上市規則,不能夠在IPO中直接增持。但騰訊表示會在符合相關法規的基礎之下,繼續投資貓眼。”

“本質上,這不是貓眼和淘票票的戰鬥,而是貓眼和阿里大文娛之間的戰鬥。”一位參與交易的顧問這樣說。

艾瑞諮詢報告顯示,按2018年前九個月電影票務交易總額計,貓眼娛樂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服務平臺,市場份額爲61.3%;2018年上半年按票務總交易額計,貓眼娛樂在現場娛樂票務服務中排名第二。

貓眼招股書中提到,“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市場的競爭主要在於獲取及挽留用戶的能力。具備規模及強大網絡效應的行業參與者,能夠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吸引用戶。”

也就是說,這個行業的玩家每時每刻必須自我提醒,獲取增量,留住存量。

爲爭奪用戶,早期混戰時代,在線票務就充滿金錢的味道。以騰訊支持的微影、百度的糯米網、淘票票的前身淘寶電影和貓眼電影爲主要玩家,一度一張電影票只賣幾塊錢。2016年,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形成上述4家競爭的格局;次年,以貓眼與微影合併爲界,這個行業進入雙雄對戰時代。

不過單純的票務交易已經不足以影響產業鏈,他們都在尋求更深層次的介入。貓眼通過親自下場和資本的方式進入產業的同時,阿里也動作頻頻。

2018年年底,阿里集團宣佈增持阿里影業,彈藥充足的阿里影業馬上選擇戰略投資韓寒的亭東影業,隨後又借款7億給老牌的華誼兄弟,同樣參與到了上游競爭。

此外,淘票票與阿里大文娛的板塊正在展開聯動,貓眼的大股東騰訊更是在文娛方向佈局廣泛。兩家公司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不僅僅是用戶規模問題,與巨頭的融合是更大的挑戰。

而對於搶先上市的貓眼來說,還要回答投資人對公司模型和未來發展空間的問題。

相比其他新經濟公司,貓眼此前很少對外進行大規模融資,因此很多港股投資人對貓眼不甚瞭解。在上市的路演過程中,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一個是互聯網發行所引領的票補,一個是電影行業的增長趨緩。

“在電影線上購票率達到85%的時候,票補其實是低效的,如今激進的票補並不是消費者看電影的主要驅動因素了,大家更看重的是電影的質感。”一位接近貓眼的知情人士稱。

至於行業增速問題,雖然2018年國慶檔的電影票房的整體下滑,但從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市場的表現看,國產電影的質量表現是搶眼的。

實際上,一位影視行業資深人士向「藍洞商業」透露,貓眼的野心從不想停留在影視產業的宣傳和發行這些下游,未來會在內容端發力。

2015年初,貓眼電影推出專業影視行業數據服務工具,貓眼專業版APP。當時鄭志昊就很清楚,貓眼是一定要往上游走的。也就是說,通過電影在線票務崛起的這家公司,將逐步擁有內容自制能力,掌握文娛產業最核心的創意產品環節。

這將會是一個新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