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紀錄片《最後之舞》上線,又恰逢NBA被迫停擺,關於米高佐敦有多強的討論熱潮就再次被坊間的輿論給掀起來了。

  我不是祖粉,坦白講除了年幼時有過幾件fake的公牛周邊外,對佐敦的印象也幾乎就停留在了非常模糊的“牛逼”兩個字上。再要問我他具體有多牛逼,不翻資料,大概也就只能說上幾個諸如“場均37.1分”、“6個冠軍”、“佐敦不打第七場”之類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東西。

  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事,自然也就少了幾分代入感,要硬說自己有多少情緒共鳴,不見得是真,但要說不崇敬,那多半也是假的。作為NBA的從業者,米高佐敦這幾個字,總歸是座繞不開的山峯。

  所以,趁著官方最近頻繁更新佐敦的影像資料,趕緊跟著熱度補了補歷史的空白。敬佩之餘,又對他的生涯初年產生了幾分好奇。想著也沒東西能更,就隨手寫點什麼純當給自己“補番”,估計不會長,也就僅供大家參考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秀賽季的佐敦到底有多牛逼吧。

  先說一下基本情況。

  時年21歲的米高佐敦,在第三順位被芝加哥公牛選中,新秀賽季出戰82場比賽,場均能在38.3分鐘的上場時間裏砍下28.2分6.5板5.9助外加2.4次偷球,投籃表現19.8中10.2,命中率51.5%,三分球忽略不計,罰球9.1中7.7,命中率84.5%。

  而在這串數字的背後,還藏著一段無法直觀展示的內容:

  1、佐敦場均28.2分的表現,排在當時的聯盟第3,僅次於唐納德-金的32.7分和布特的28.7分。

  2、佐敦在那個賽季一共拿到了2313分,超過了拉利-布特,是全聯盟得分最多的球員;

  3、佐敦在那個賽季一共33次拿到單場30+,排在NBA歷史新秀榜的第五位;

  4、佐敦是NBA歷史上繼奧斯卡-羅伯特森之後,第二個做到20+5+5的新秀球員。

  這些霸道的數字往這一擺,你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拿新秀賽季的佐敦去跟巔峯時代的高比做比較了。

  不過這裏我要插一句…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對那個年代的NBA是很陌生的。一提起佐敦,可能有很多人會不自覺地將佐敦法則和90年代的慢節奏印象代入到他生涯初年的比賽裏。

  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

  80年代初期的NBA,比賽節奏非常快,回合數多,球隊對於成體系的防守概念遠不及現在。就拿1984-85賽季為例好了,那年的聯盟平均回合數是102.1,而在當今如此強調快打旋風的NBA,平均回合數也“僅為”100.2,在平均三分出手數隻有3.1次的情況下,還有7支球隊的進攻效率飆到了110以上,最瘋的洛杉磯湖人能夠達到114.1,即便放在這個賽季,也只遜色於達拉斯獨行俠。

  所以,對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下的兩個數據,進行簡單粗暴的直接比對,我想是不夠具備說服力的。

  要想證明佐敦的牛逼,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與同時代的球員做比較。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些…

  那年佐敦的勝利貢獻值為14,聯盟第2,第1的是布特的15.7;PER值為25.8,聯盟第2,第1是布特的26.5;BPM值為7.3,聯盟第2,第1是布特的8.8;VORP值7.4,聯盟第2,第1是布特的8.7。那年的拉利-布特,是常規賽MVP的獲得者,而佐敦,還只是一個剛進聯盟的新秀。

  也就是說,雖然當時的佐敦還有沒職業聯賽的經驗,但在個人能力上,已經能跟金字塔最頂端的那波球員一爭高下了。如果你不信,還可以再看看下面這組數據的比對情況——我找了該年聯盟得分榜前7位的球員,根據回合佔有率(USG%)和真實命中率(TS%)對他們的量產和效率做了一個排名。

  通過這張圖,我們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當時還只有21歲的佐敦就已經在擁有大量球權的情況下,進行高效高能的輸出了。而且不僅如此,他還是這份榜單中,除布特外,唯一一個能將助攻率做到20%以上的球員(25.3%)。

  放眼整個NBA歷史,上來就數據爆炸的新人不在少數,給足球權就能刷出數據的人在這個聯賽裏也是一抓一大把,但能從大學無縫對接到職業聯賽,直接開啟無雙模式的,在NBA的近代史上,只此一人…

  這感覺放現在,就有點像是當錫把今年的表現移植到了去年的新秀賽季,而且還得是強化版本的,一在NBA亮相就興衝衝地奔著挑戰舊王權去了——他帶隊殺進了季後賽,頂掉了當年的得分王坐上了全明星先發的位置,還入選了年度最佳二陣——就算是要吹,你可能都會因為可吹的點實在太多了,而導致不知該從何下口。你說這是有多不可思議?

  簡直就尼瑪離譜。

  (代號95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