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互聯網纔剛剛起步,中國的銀行業就慢慢跟上時代的步伐,逐步出現銀行網絡在線轉賬,這也代表着國內互聯網金融的初步呈現。互聯網金融發展到今日已經是去到階段性位置,投資者們都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有一個提防,畢竟坑的太多了,尤其在P2P平臺上。資產的風險性要永遠放在第一位,不要去追求高收益,要學會細水長流。面對自己不瞭解不清楚的事物永遠要一顆警惕的心,不要貪圖高收益,別人看中的你的本金,不能偷雞不成虧把米。一般銀行定期理財的收益率爲4-5%,目前最高可以去到6%,不過都有一定門檻的,但是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收益去到10%以上,甚至更高更誇張的都有,收益率過高往往是騙局,利用了投資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收益高的同時按月結息,這種也是常見的手法,產品的賣點是高收益,回報快,吸引不少投資者的關注,不過這類產品往往是很短時間內就會跑路,畢竟別人看中的是本金,而你看中的是利息。

  現在P2P理財的平臺,動輒收益能夠達到8%-20%,比信託,比私募的收益好高。這是一個很危險的點,因爲這種所謂理財的收益率的話,很難去判斷他的收益點還有風險點在哪裏,一旦出事,你都不知道怎麼做。企業追求利潤是正常的。只要市場能接受,房地產商一定會儘可能提高售價。有些媒體和個人對房地產暴利進行譴責,這是於事無補的,除非供過於求,房地產商纔會被迫降價。產品質量與城市環境提高。近些年住宅總體質量有所提高,這一方面反映出政府監督力度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許多新材料用到住宅上,提高了住宅質量。環境的改善,有許多是政府的投入,如學校、醫院、商店、社區設施、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是由政府投資,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住宅小區的品位,對房地產成本的影響不是很大。

  人民幣升值和全球流動性過剩及中國樓市的高收益,吸引大量外資涌入。外資購買的絕大多數都是高檔物業,而高檔物業的價格往往會成爲整個市場的風向標;外資開發或參與的項目多屬中高檔,由於他們財力雄厚,往往在土地競標中推高地價,而且大量高端物業的涌現,也必將拉高市場整體價格。市場中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地產商囤地捂盤、散佈虛假信息,代理商、廣告商也玩弄技巧,使消費者白白付出更高的買房代價。比如中天置業這種老闆攜客戶房款、銀行貸款潛逃的惡性事件。如果說房價還將上漲,只要這個利率是不斷提高的,那麼房價的漲幅就會慢慢變小,最終停下來,反之,如果利率之說只是唬人之說,最後被各大銀行化爲無形或在執行中大打折扣,也許,房價還將慢慢上漲,最後滯漲,但在短期內降下來卻是不可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