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Seediq Bale {發音}說明·資訊,意為「真正的人」[8][9])是一部分為上下兩集的2011臺灣史詩電影,為臺灣導演魏德聖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它嘗試以歷史佐證及平衡觀點,描述1930年代日治時期殖民統治當局臺灣原住民壓迫式的理蕃措施,迫使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羣起反抗當地日本駐警與增援部隊,終究引發霧社事件的始末經過。[10][11]

該片在2003年曾先以一支5分鐘試拍片[12]開始籌備,但終因募款不足而暫告中止;所幸,魏德聖改以執導首部劇情長片《海角七號》在2008年上映並創下全臺最高國片票房紀錄後,重啟《賽德克·巴萊》拍攝計畫。全片從最初發想、史料彙整、劇本企劃,到拍攝後製完成,前後超過12個年頭;其間人力、各項動員與後續困難籌資過程、以及高達7新臺幣的成本預算等,從一開拍就持續受到各界關注;[13]上映前亦獲邀參加當屆威尼斯國際影展並評選入圍正式競賽片,成為會場上國際媒體的熱門焦點。[2][14][15]

擔任該片監製的國際知名導演吳宇森則盛讚:「《賽德克·巴萊》喚起了我們曾經遺忘的、忽略的這段發生在臺灣土地上的歷史,是臺灣第一部真正史詩般的電影,也是全人類全世界都會感動的故事!」[11][16]

由於全片長達4.5小時,故拆分為上下兩集。上集〈太陽旗〉於201199日在臺上映,下集〈彩虹橋〉於930日三週後接連同步上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