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29日电)前中影总经理明骥逝世6年,国影中心为明骥出传记,书封选用他得北影终身成就奖时的照片。明骥女儿明爱华说,「父亲是电影门外汉,能得到电影界肯定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国家电影中心今天举行「台湾新电影推手—明骥」新书发表会,包括导演李行、作家小野、导演王童、电影录音师杜笃之等都到场,现场宛如电影工作者的同乐会,大伙聚在一起,分享「明老总」明骥当年的点滴轶事。

明骥在进入电影圈之前,只是一名官拜上校的军人,空降到中影担任厂长,之后转任总经理,在面临台湾国际外交挫折、国内电检制度以及中影营运困难等三重压力,明骥竟能催生出一批新电影人才,开办「中影技术人才培训班」,延揽小野、吴念真、段钟沂、陶德辰,让中影年轻起来,促成台湾新电影的诞生。

「台湾新电影推手—明骥」一书费时3年,由作者童一宁、陈炜智整理30小时以上口述历史影音资料,再重新访谈明爱华、小野、吴念真、王童、李行、李屏宾等人,还原开创台湾新电影的历史现场。

明爱华今天感性地说,明骥自认是电影门外汉,2009年得到台北电影节、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的肯定,「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候。」

童一宁表示,书写这本书的过程发现,虽然明骥已过世,但他的精神,在台湾电影圈前辈们的身上依然可见,「明骥是有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就是他的国家、他的工作、他身边所爱的人。」

而明骥之所以会成为台湾新电影推手,童一宁认为,「当时他力挺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即使知道年轻人写企划书来骗他,但他就是相信这些年轻人,以及他对中华民国电影发展的爱,都是他的信仰。」

书中也披露明骥如何在国民党文工会的审查中据理力争,保全「儿子的大玩偶」,让台湾新电影和新人才得继续茁壮。

明骥年纪比李行大,但却比李行晚入电影圈,1983年李行、胡金铨,白景瑞合拍「大轮回」,票房却比明骥力挺的新导演侯孝贤、万仁、曾壮祥的「儿子的大玩偶」还差。李行说,「新电影浪潮把我们老导演都推走了」,但他反而因此跟明骥成为好朋友,更直呼,「老一代的人就是那么不合作 ,不败才怪。」

小野也提到,明骥像个爸爸一样在管他,即使他到华视当总经理,明骥还会打电话提醒他要懂得做人处事。小野认为,明骥其实很活泼也很有创意,当时提出2个企划,一个是讲国中三年级生、另一个是女人四十一枝花,在当时观念都很新。

国家电影中心执行长陈斌全表示,透过这本书的出版,反映当年的时代背景,让年轻世代对国片发展的脉络,有更多认识。(编辑:吴协昌)10708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