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出品

編者按

在這方無限可能的校園裏

總有人用“高超武藝”

將生活妝點成五光十色的模樣

創造出另外一番驚喜和詩意

你還記得哪些“人大高手”?

這是最近的三位

篆刻、繪畫、泡茶

琵琶、中長跑、唱歌

這些在舞臺和跑道上揮灑青春汗水的人大人

會創造怎樣的精彩?

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齊紀元:琵琶爲伴十三載,一弦一柱思華年

01

“抱金槽、慢捻輕拋,柳梢鶯妒。”統計學院2017級本科生齊紀元學習琵琶已13年。小學時,媽媽爲了幫助女兒改掉唱歌跑調的問題,同時能有“一技之長”,就讓她學門樂器。前期的學習中,齊紀元能堅持下來也得益於媽媽的督促,她笑道:“大家常說孩子小時候學東西都是靠家長在堅持,這句話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初中之後,齊紀元開始在音樂中咂摸出快樂與成就感,對每一節琵琶課都充滿期待。

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到“羽調六麼彈遍了,花底靈犀暗度”,琵琶靈動的身影在古詩詞中並不罕見。齊紀元很喜歡吳厚元先生創作的現代琵琶獨奏作品《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

“這首曲子是大家熟悉的詩作《琵琶行》的音樂化作品,細細品味,十分有趣。如果用音樂表達這首詩,你會怎麼譜寫呢?”齊紀元娓娓道來,“怎樣才能用音符表達出秋風瑟瑟的哀涼,如何才能用樂器取代文字來訴盡心中無限事,‘四弦一聲如裂帛’和‘間關鶯語花底滑’又應該是怎樣的對比?這些問題都是我在聽這首琵琶曲時喜歡反覆品味和思考的問題。”曲子流暢自然,又能隱隱感受到音符後不向命運低頭的韌勁,哀而不傷。

因爲十分喜愛這首曲子,齊紀元自己用琵琶彈奏錄製過這段,媽媽還用它當了好幾年的電話鈴聲。

齊紀元是人大民樂團的一員,在這裏,她接觸到了很多優秀的曲子,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也獲得了不少舞臺機會。八十週年校慶晚會、北京市和全國大學生藝術節、民樂團專場演出……捺帶彈挑、玉珠走盤,琵琶聲是她從小學到大學的青春旋律。“民樂團裏有很多學習好技能強的師兄師姐,他們仍在世界各地,用不同方式堅持着對音樂的熱愛,他們一直是我的榜樣和動力。”

通過琵琶,齊紀元對民族音樂和傳統文化產生了更多的關注與興趣。視頻平臺上,有些專攻民族音樂的博主、up主會對流行歌曲進行改編,並用民樂器演奏,一些小型傳統音樂樂隊也逐漸出現。

“看到傳統音樂的傳播形式越來越多樣,傳播主體和受衆越來越廣泛,喜歡傳統音樂的人也越來越多,作爲一名民樂的學習者,我覺得很開心和自豪。”齊紀元表示,“希望自己也能爲傳統音樂的傳播發展貢獻一點力量!”

黃子陽:若遂千里志,追風到天涯

02

在新生運動會、校運會上斬獲八個金牌,一個銀牌,運動員得分合計57.4分,商學院2016級本科生黃子陽是目前學校得分最高的普招生男運動員。

將多箇中長跑比賽的冠軍收入囊中,黃子陽把原因歸結爲“家庭影響”。他的父親年輕時,在全縣越野長跑比賽中名列前茅,姐姐是大學運動會10千米的冠軍。從小在喜歡運動的父母的陪伴與薰陶下,黃子陽也樂在其中。上高中之後,黃子陽發現自己在田徑上比同齡人要好一些。“因爲做的好,所以更喜歡。”黃子陽笑道。

有人將跑步視爲健身方式,有人通過跑步來緩解勞累與壓力,對於黃子陽而言,跑步是一種競技活動。單純的跑步讓他感到枯燥,所以並沒有固定的跑步習慣,只是在健身時訓練下肢力量。但需要爲院出征的時候,他會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調整身體狀態。

除了在學校大大小小的中長跑比賽中屢次奪冠,他還曾通過測試跟隨校長跑隊前往廣州參加比賽。青蔥歲月裏,他用自己堅定的雙腳,踏破每一米的征途,用自己不屈的汗水,刷新自己的每一秒記錄。

中長跑是一項十分考驗意志力的運動,一個簡單的動作重複千萬遍,將自己的身體逼至極限,然後抵達新的平衡,繼續迎風奔跑。

“長跑給我帶來的是不服輸、拼到底的韌勁。”黃子陽起步時總是會比別人慢一拍,一開始往往會落後別人,但他到最後都能衝到前頭,除了理性的體力分配,還靠着一股韌勁兒。“平時生活中也是這樣,面對一些競爭,我從來不怕落後,只要謀定而後動,我相信一定能夠迎頭趕上!”

黃子陽參加長跑比賽

並代表運動員宣誓

快與慢,雖對立但也統一,都是漫漫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小橋流水,是緩慢的詩情畫意;驚浪滔天,是速度的激情澎湃。在運動中“快”的黃子陽,在生活裏也有“慢”的一面。“每做一件事都比較喜歡精雕細琢,很多事情都要想清楚、想明白了纔會開始,所以就導致很多時候做事情都比較慢。”徐疾有致,才能在流動的時光中安穩從容。

皓裬:歌聲繚亮遏行雲,一曲請君側耳聽

03

大一剛入學的哲學院2015級本科生皓裬在面試了話劇團一週後,“莫名”收到了來自合唱團的招新短信。面試、通過、成爲合唱團的一員——至今已三年有餘,當年的機緣巧合似乎使得之後的一切都順理成章。回憶起這段緣分,皓裬認爲應該是當時在話劇團的招新表格上寫了“愛好唱歌”,便被推薦到了合唱團。

其實,皓裬與唱歌的緣分自小便有。小學時她就參加過學校的合唱團,再加之“媽媽也喜歡唱歌”,因此皓裬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經典、流行樂曲,“喜歡的大部分還是敘事抒情的歌”。

在大學生活中,皓裬曾在2016年作爲人大合唱團的隊員參加了北京市大學生音樂節,賽中有一首曲目叫《Temen Oblak》,中譯名爲《黑雲》,這首歌的外文歌詞記憶難度大、節奏的把握也很不簡單,但合唱團最終成功地演繹了出來,並一舉拿下金獎。這首歌曲給皓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致使“和當時參加比賽的朋友們現在還會經常唱起它”。

皓裬與合唱團團員們的合影

無獨有偶,兩年後的2018北京市大學生音樂節,皓裬作爲合唱團的領隊,和同學們一道在清華大學參加了三場比賽:重唱小合唱、人聲樂團、大合唱。彩排結束合影時灑在音樂廳臺階上的陽光,在不熟悉的校園中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在化妝間縈繞的歌聲……一切都讓她印象深刻,皓裬笑着總結道:“很開心能擁有這些細節的記憶片段。”

皓裬喜歡合唱,和聲“在某些時刻是可以唱進內心的”,可以讓人產生“很欣慰的感動”,給人一種被集體包裹的安全感,在唱歌的時候“會受益於這種勇氣和信心”

除了唱歌,皓裬也開始了“一件完全外行的嘗試”——做指揮。第一次做指揮是在2016年的“一二·九”合唱音樂節,她認爲自己“怎麼看怎麼彆扭”,只能在氣口和節奏方面爭取不出問題。2017年的“一二·九”她同樣擔任指揮,她謙虛地評價自己“幸好有所進步”。皓裬認爲,合唱與指揮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指揮作爲合唱團的核心人物,需要把控全局、調動隊員情緒,還要和鋼琴伴奏不斷磨合,最後才能呈現出一部具有藝術鑑賞價值的作品。因此她在業餘時間也在學習合唱指揮技能,從而“更好地完成一個合唱團員的職責”。

做合唱指揮的皓裬

除了合唱,皓裬對流行音樂也很青睞,她認爲聲樂表演注重的氣息、音準、節奏、情感都比較基礎,不區分唱法和表演形式,因此自己在合唱中受到的訓練對演唱流行歌曲也有很大助益。

與皓裬比較相熟的朋友都知道,皓裬還有做表情包的愛好,“有趣”也是皓裬的性格標籤之一。她將這種態度延續到了音樂領域,認爲“音樂本身就很有趣”。談及音樂可能有趣的方面,皓裬如數家珍:作品的名字背景充滿故事感、節奏奇特有趣、和聲華麗閃光、歌詞精雕細琢等等。

但要說唱歌中最有趣的,還要數那些“一起唱歌的人”,一羣音色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的人,卻能在合唱中保持一種和諧的氛圍。對此皓裬表示:“在這種和諧裏獲得快樂,互相成爲彼此很珍視的朋友,就是最有趣的事。”

尾聲

各位小夥伴有什麼絕技呢?你的身邊隱藏了哪些身懷絕技的人大人?歡迎在評論中分享哦~下一期的主角也許就是你!

採寫 編輯:王餘紫萱 董子琦 林潔

圖片:受訪者提供

設計:月珏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