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沃到福特中國,一次履新,就是一個秀場……

  對楊嵩來說,眼下東風日產的盛讚已遠去,寶沃的滲淡不便言表,唯有在福特中國再現“巔峯”,纔算贏得體面。

  4月8日,楊嵩正式履新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

  有人不解,“爲何前兩天福特中國戰略2.0發佈會不一起亮相?”我想這大概是一個營銷手法。從東風日產“天才營銷”副部長,到離開汽車圈選擇創業,再到加盟寶沃力推“營銷軍規”,楊嵩儼然成了一個有圈中話題人物。將楊嵩加盟的消息與戰略2.0發佈會放一塊,可能是1+1小於1,而拆開就1+1大於1了。

  如今在汽車圈,沒在新聞就沒存在感,福特中國這波操作可以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的是,爲何有些媒體憑楊嵩的過去,就能“預見”其將給福特帶來“變革”,大吹特吹,甚至將之與卡爾·本茨發明汽車、杜蘭特創立通用汽車相提並論,搞成了一場個人英雄主義秀。撇開將來成效,單聊挽福特在華頹勢與發明汽車、創立通用相提並論,就有做秀的嫌疑。

  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奧數天才抑或是會寫代碼的營銷精英?楊嵩有許多“光環”,經過近日一波的商業互吹,大家都瞭解了。接下來請回歸理性,不吹不黑地講。

  日產之後 再無“巔峯”

  楊嵩被汽車圈熟知,是他在快銷界小有成就之後的2005年加盟東風日產。彼時,以任勇爲首的東風日產團隊尊崇“狼性”文化,在國內汽車市場還處於“混沌”階段,先於一衆合資品牌一步,快速引入多款日產主力車型,展開產品線,拓寬佈局。

  正是在這樣一個整體快速向前的體系內,楊嵩以跨界營銷人的身份,助力東風日產創下“合資最快增速”的業績,也打造自己營銷幹將的聲譽,成就了個人事業的一個“巔峯”。此處,楊嵩個人才華與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不要忽略了體系的推力。

  楊嵩在2014年離開日產,選擇創業,並在2016年先後推出“路上讀書”APP和MO眼鏡等項目,當起了“創始人”。創業,自己選的項目,做自己的老闆,談不得“不適合”,自然也不遺餘力,可以說是個人能力的終極展現。

  但兩個品牌上線後,均無突出業績表現,或者說至少我們從公開報道和天眼查並未瞭解到兩個品牌有突出表現。

  2018年初,闊別汽車圈4年的楊嵩,在北汽福田高層的邀請下,就任寶沃汽車集團總裁,成爲一把手,真正成爲那個打造體系戰力的掌舵人。就任3個月,連發奇招,寶沃“營銷軍規”、一場3小時的個人脫口秀發佈會,一時引爆輿論,甚至有媒體寫道“在楊嵩的引領下,一定會助力寶沃取得新的突破性業績,寶沃勢必將會成爲國內汽車市場未來的中流砥柱。”

  事實上,2018年底,未見寶沃發展曙光的北汽福田選擇出讓“絕對控制權”,神州接手。或許,寶沃“底子”太差,即使是奧數天才、營銷精英,期望楊嵩憑一已之力改變寶沃品牌的命運,有點強人所難。(既然以凡人的標準來判斷,就不應該再拿去和“英雄”們相論了,兩相不宜。)

  才華歸才華,不可否認的是,東風日產之後的楊嵩,再無“巔峯”。

  對楊嵩來說,眼下東風日產的盛讚已遠去,寶沃的滲淡不便言表,唯有在福特中國再現“巔峯”,纔算贏得體面。

  福特+營銷幹將,第二“巔峯”可期?

  福特在華事業深陷泥潭,引入“更中國”的人才尋求突破,陳安寧和楊嵩成爲主力幹將,有人評價這是當下福特在華“最合適的人選”。不可否認,兩者均擁有大型跨國企業中、美汽車營銷經驗,陳安寧更是老福特人,但前景是否如各路媒體“預見”的可期?

  一個是掌舵者的角色,一個是統管福特在華三大銷售渠道的“副將”,陳安寧和楊嵩,成爲了福特在華事業復興的關鍵。前者,2010年加盟奇瑞汽車任副總經理兼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往前的2009年奇瑞銷量連續9年位居自主品牌全國第一,穩居自主第一陣營,隨後的9年間,奇瑞與第一陣營再無關係。我反對“唯銷量”論,但事實上奇瑞的體系力、產品力也未見成長。這或許,不能歸咎到陳安寧身上,但身爲“一把手”,其任期業績,不算出色。

  古人對於成就一番事業,精闢總結爲需“天時地利人和”,人和雖然放在了最後,卻尤爲重要。掌舵者與副將間,能否在各自的角色上發揮積極作用,進而相輔相成,將決定事業的成敗。對於負責銷售的楊嵩來說,陳安寧能否搭建一個真正有戰鬥力的體系,提供充足的“子彈”?對於掌控全局的陳安寧來說,楊嵩能否在銷售端挽回頹勢同樣至關重要。

  在4月3日舉行的福特中國戰略2.0發佈會上,陳安寧掏出了3個王炸,林肯國產化、3年30款車以及做了馬丁臉那位設計師。聯想一下英菲尼迪、謳歌的國產,福特2017年推出的2525計劃,首款本土化SUV領界,以及福特馬丁臉系列的市場反饋,很難讓人對這一手的“王炸”抱過高期望。

  對楊嵩來說,與在寶沃大發“文采”不同,面對福特三網合一關係錯綜複雜,全系產品聲量薄弱,消費者口碑等大課題,必須真正深入體系去動手術,在短時間內介入、掌控,並實現改善。真正地,讓商場迴歸商場,而不是一個大型秀場。

  然而,事在人爲,既然負有盛名的大將都到了,一場拯救福特的大仗勢必要打響,能否擦出新火花?我們拭目以待。(文/新車評 王潔瑜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