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ejandra Borunda/吕玉婵编译

二○一七年,南极半岛大冰山断裂,残余冰棚岌岌可危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130年历史,对人类知识和心智的影响及贡献,是无远弗届的。这个学会也是目前世界上组织最大的非营利组织。

除了杂志和电视频道之外,这个学会也提供一项新闻服务(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们的专家提供最新的有关人、动物、环境等讯息,分别出现在该会社的新闻频道及网站。讲义与国家地理学会的这项合作,每月以固定专辑方式出现,由资深译者吕玉婵主编、翻译。

地球表面可以冷到什么程度?近期的卫星观测到摄氏负九十七点八度的超级低温。

一九八三年,俄罗斯沃斯托克观测站测量到负八十九点二度的低温,在这样的低温环境,如果多吸几口空气,可能会导致肺出血。因此,俄罗斯科学家离开观测站进行研究时,必须戴上能够保温的面罩。

沃斯托克观测站位于南极洲东南极冰盖,冰盖表面看起来平坦,但其实是圆顶状。沃斯托克观测站位于圆顶顶端附近,并非是最高点,科学家推测冰盖最高点的温度比负八十九点二度还要低。

东南极冰盖顶点未设立气象站,所以无法记录严冬时的低温,但卫星自上方通过时,可以测量到冰盖表面温度。

科学家查看历年卫星数据,发现最冷的地点在浅洼处,可能是因为冷空气会像进入河谷一样沉入凹地。研究团队发现,在人脑高度的温度,大约是摄氏负九十四度,而双脚踩到冰雪的地方,则低至摄氏负九十七点八度。

什么条件才会产生这样酷寒?首先,必须是严冬时节,再来是连续多日无风状态,天气晴朗无比。

尽管在这样的冰天雪窖,寒冰也会散发微量的热量。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捕捉大部分的热量,然后传回地表,让热能留在低层的大气层。但若是遇上干旱期,大多数水蒸气会离开大气层,冰盖所发散出来的少许热量会进入太空,使冰盖表面更加冰冷。

由于全球气候持续改变,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浓度愈来愈高,愈来愈多冰层所释放的热能留在地表附近,导致地表的温度逐渐提高。专家认为,再次观测到破纪录低温的可能性应该不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