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緊隨鋼鐵俠,貝佐斯對標馬斯克,不管是火箭回收,還是衛星部署。

  亞馬遜正在悄悄佈局的互聯網星座計劃:Kuiper柯伊伯項目,越看越像SpaceX星鏈計劃。

  原因很簡單,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聘用了10個月前被馬斯克解僱的前高管——衛星部門前VP拉傑夫·巴蒂亞爾Rajeev Badyal,及其在任時幾名核心成員,包括馬克·克雷布斯Mark Krebs曾在去年發射的兩顆測試衛星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資深工程師。

  從時間節點來看,貝佐斯不算挖馬斯克的牆腳。這兩人都是在去年6月被馬斯克開掉的7名星鏈高管名單之中。理由是項目進度跟不着馬斯克期望。

  貝佐斯的Copy思路很清晰:快速複製或者部分複製SpaceX星鏈計劃,爲我所用。

  坐擁全球最大電商平臺的他,最清楚下一個必將是全球高速互聯網主宰的5G時代,手中握有全球寬帶星座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搶佔先機,無限可能。

  打造自家星座已成爲貝佐斯必須做、儘快做的大布局。於是,柯伊伯項目Project Kuiper孕育而生。

  從名稱看,極具野心,源自柯伊伯帶的發現者——已故荷蘭裔美國天文學家柯伊伯Kuiper。要知道,一提到柯伊伯帶,就意味着包裹整個太陽及其八大行星的太陽系外側空間,彗星誕生地。野心之大,一目瞭然。

  從項目書也能看出來,計劃部署3236顆近地軌道衛星,目標同樣是全球覆蓋寬帶互聯網。

  目前,亞馬遜還沒有向主管部門——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正式提交申請,還處在前期溝通階段。不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已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供該計劃,尚無反饋。

  不過,貝佐斯主推柯伊伯項目可謂底氣十足,利用藍色起源自家火箭部署自家星座,理所當然,而且費用可控。

  當然,放眼望去,野望全球高速互聯網星座的,絕非一兩家。

  SpaceX星鏈星座

  最具野心的星座

  部署總數:11943顆衛星,前期部署4425顆,追加部署7518顆。衛星總數史無前例,這比太空史上發射衛星總量還要多。

  該計劃同時將在全球接入100萬個地面站,建立6個衛星網關站。

  星座特點:除了最大最具野心外,星鏈作爲全球寬帶互聯網星座的最大特點就是更快!理論上說,信息透過光纖通信只是光速的30~50%,而在真空當中的太空可以以光速傳播,因此由衛星星座提供的全球寬帶互聯網,理論上更快。

  第二個特點是接入簡單,全覆蓋。筆記本電腦大小的用戶終端機,只要朝向天空就能接入星鏈,任意時間、任何地點至少有三顆衛星在頭頂。首批受益者無疑是遍佈全球的特斯拉車主、太陽能用戶。

  第三個是環保型衛星,SpaceX在向FCC提交申請書中保證,每顆衛星設計目標:使用壽命5年,到時候可自行拆解,墜入大氣層燒燬,不會變成太空垃圾。

  項目總預算:約100億美元。

  最新進展:2018年底,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批准該計劃。

  SpaceX去年2月曾發射兩顆測試衛星(Tintin A & B),預計今年5月正式部署首批衛星,2020年部署800顆後開始商業運營。

  OneWeb星座

  最靠譜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星座規模:至少2560顆,前期部署648顆,同樣全球覆蓋,提供全球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

  部署規劃:2019年底前發射約150顆,2020年部署300顆後開始商業服務,2021年部署完前期648顆。

  這意味着歐洲發射商阿麗亞娜太空公司每21天發射一批,每批34~36顆衛星。空客集團太空公司負責研製,每顆衛星造價70~90萬美元,設計壽命5年。

  項目總預算:34億美元。軟銀、維珍、空客、高通、歐洲航天局等現已投入20億美元。

  最新進展:今年2月已經部署6顆「探路者」測試衛星。

  ORBCOMM軌道通信星座

  全球最早衛星通信星座

  星座特點:1990年向FCC提交了全球第一份衛星星座申請。最早由美國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構想創立,2000年Orbital退出。

  主要提供工業物聯網、裝備製造、供應鏈等衛星通信數據服務,並非直接面對大衆用戶。

  星座規模:第一代衛星星座部署35顆,第二代衛星星座部署18顆。

  現役15顆衛星,16個地面網關站,爲全球130多個國家地區提供衛星網絡服務。截止2016年,全球用戶160萬,員工總數800人,年收入2.54億美元。

  Teledesic星座

  一度風光的泡沫星座

  星座特點:20世紀90年代風光一時的泡沫型衛星星座,曾贏得比爾·蓋茨、摩托羅拉、波音、沙特王子、移動電話先驅克雷格·麥考等人熱捧,後因衛星建造問題、項目攤子過大,2002年停業。

  星座規模:最初840顆衛星,後計劃縮減至288顆。

  項目預算:90億美元(1994年)

  這真是一個敢放、大放衛星的時代,希望放的都是真衛星,地球人接收的是信息,還有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