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學上,我們將城市空間結構劃分爲同心圓、多中心和扇形結構。幾乎每一個城市的發展都是從同心圓的模式起步,隨着人口構成的多元與城市功能的完善,再逐漸向扇形或是多中心模式發展。

  同心圓裏最小的那個圓,往往是一座城市的記憶與靈魂所在,對於西安城來說,城牆是古老的圓周,鐘樓在圓心點上威嚴坐鎮。

  鐘樓之下,往日榮光

  自鐘樓延伸出四條大街,構築起西安人對城市生活的最初記憶;四條大街匯聚在鐘樓一點,無數外地遊客在這裏打卡,好像是真正的“到此一遊”。無論是對老西安人還是對於遊客來說,鐘樓是一個不可不去,並且印象深刻的地方。

  80年代的鐘樓/圖 網絡

  西安鐘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在後來的六百多年裏它一直成爲這座城市的最繁華所在。環顧四周,五一飯店1946年正式營業,鐘樓書店1953年賣出第一本書,開元商城1992年建成,騾馬市2007年的夏天完成改建,開放爲西安地區第一條商業步行街。

  曾經的鐘樓商圈,尤其是東大街區域裏,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也不爲過,甚至認爲“到了東大街,纔是真的進了城”。

  除此之外,南大街一直保持着高大上的氣息與翩翩風度;西大街向仿古風格靠攏,鼓樓與鐘樓相得益彰;北大街上,西華門的報時從未中斷,向西走是大皮院裏的美食寶藏,向東走可以去新城廣場喂喂鴿子。

  東西南北四條大街

  老西安人在心裏早已對四條大街有了明確的分工和定位,衣食住行的採買需要,一定非當時的東大街莫屬,商賈往來,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復興前夜,陣痛與希望

  而當我們用如今的眼光去回憶21世紀初的東大街,所謂的繁華更像是幾個大市場的聚集,食品、服飾、圖書,甚至是海鮮,在不長的街道里擁擠在一起,毫無如今講究的環境、動線、服務可言。在消費升級的浪潮快速抵達西安以後,它固執卻茫然的留守在原地,望洋興嘆。

  鐘樓商圈,尤其是東大街的衰落源自各種因素的疊加與連鎖反應。

  在業態方面,除卻炭市街的痕跡徹底消失不見,我們依然能看見當時購物形態的“遺存”,零售業仍然是以傳統百貨業態和品牌爲主,老賣場陳舊落後,新賣場人氣不旺,建築的設計審美與消費購物的體驗,依然沒有獲得年輕人的喜好,所販賣的商品也是在租金上漲與電商的衝擊下最首當其衝卻也最羸弱的受害者。

  在城市整體提升改造方面,自2010年起對東大街進行的,以重現“西北第一金街”爲目標的整體提升改造已經進行到第九年。與西大街、北大街、騾馬市相比,東大街的動工時間太晚,在商業開發的過程中,也沒有過多考慮東大街的老字號與文化符號,更在客觀上毀滅了很多的文化記憶。

  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方面,它們同樣成爲了東大街“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理由。

  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早已突破300萬輛,名列全國第九位,停車成爲出行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放眼整條東大街,除卻羣光廣場擁有的大體量地下車位,難覓規範化的大型停車場,隨着羣光廣場的開業,這條路時常上演着窘迫的車來車往。

  攝影 / SNOWFOX

  與此同時,隨着地鐵六號線二期的全面圍擋施工,主幹道收窄,再次加劇交通擁堵,這更令居住在鐘樓遠端的市民對這裏望而卻步。在細節方面,地下通道沒有電梯、公共衛生間較少、部分路段人行道過窄等問題也在一點點刺激着人們對東大街原本就脆弱而微妙的神經。

  當然,我們必須要用辯證的角度去看待這條街的榮辱興衰,商業的更替是時代進步的重要表現,也是城市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古城的一切都帶有歷史的獨特味道,即使是商業的更替也顯得莊重又風韻猶存。六十年前,這裏是西安唯一的“商圈”,六十年後,它面臨着新的機遇與挑戰,機聲隆隆響徹復興前夜,它一點一點積蓄着力量,用更好的自己擁抱更多的遊客,以嶄新的面貌不負一切的讚美與榮光。

  2019年,大西安繼續奔跑,我們以“最中國·看西安”爲主題迎接八方來客,也以更優質的城市面貌與商業氛圍服務超過一千萬常住在這裏的西安人。鐘樓,在這場較量裏必定身先士卒做出表率。每當夜幕降臨,鐘樓盤道流光溢彩,開元商城、鐘樓飯店、鼓樓廣場與地鐵六號線的施工工地各鎮守一方,在密集的空間裏向遊客展示着這座城市的歷史、過去、現在和未來。

  攝影 / 屈濤

  商業的維度上,東大街依舊有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騾馬市吸引年輕人,開元商城早已成爲西安最重要的商業符號之一,在它們之間,則需要一座橋樑,遊客在此駐足,多元的潮流文化也將這裏作爲光臨西安的第一站,它像是將商業體中的動線思維運用到整個區域環境裏,目的明確又簡潔明快。

  以小博大,文商·優悠裏

  原宿是東京街頭文化的代表, 聚集了很多個性前衛的門店和一羣追捧它們的潮人。原宿在地理上連接着涉谷,表參道與青山。中軸有主幹道,但更爲迷人的是那些窄巷連接的街區。原宿建築是雅緻的,各種定位西洋與日本本土的自主品牌與集成店鋪星羅散佈的填充着它,隨處可見精緻店鋪和充滿特色的櫥窗設計。

  如同東京的原宿,騾馬市步行街區域從來不缺少年輕人,並同樣主打潮流文化,人氣與購買力在一年四季裏從不間斷。同時,背靠南大街,貫通西大街,與北大街對望,鐘樓地鐵站、公交站與地下通道出入口近在咫尺,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交通因素的影響。

  西安第一條步行街

  在規劃方面,文商·優悠裏作爲騾馬市步行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在業態與格局上完全融入進年輕潮流的氛圍之中。B1主打主題小店與潮流配飾,滿足年輕人線上線下一起淘寶的愛好;一層主打網紅餐飲與街邊潮店,與步行街區的基調鑲嵌融合;二層佈局特色餐飲與品牌餐飲,袁家村、愛辣屋、京御煌燜鍋等品牌已正式營業。

  與近年衆多新開業的商業體不同的是,選在3月27日開業的文商優悠裏更像是“物盡其用”。

  利用理念的轉變、空間的調整與業態的分佈進行舊物改造,業主變身空間魔法師,使現有的物業舊貌換新顏,並在區域內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對於同樣在進行舊城改造的東大街來說,不失爲一個新的思路,所謂城市升級,並不一定是建築的推倒重建,而是如何運用智慧爲它賦予新的使命。

  丨文商·優悠裏丨

  同時,袁家村的混搭入駐令人眼前一亮,使整個商業體在服務年輕人的同時也兼顧本土的風情,無論是向此地人此地風物的致敬,還是兼顧來往遊客的需求,都是項目中不能忽視的亮點。在最西安的鐘樓腳下品嚐最正宗的關中小喫,體會真切還原的關中風情,這本身就極具誘惑。

  丨文商·優悠裏-袁家村的皮影展示區丨

  西安商業從最初沿街商鋪、百貨商業模式,到購物中心,再到新型體驗商業,每一次的迭代創新,都爲當下的商業帶來新活力,東大街,這張西安的城市名片,濃縮了城市經濟、文化的發展歷程,見證西安商業的成長史、發展史。

  發展必然面臨着陣痛,或是刮骨療毒,或是重新開始,但是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不斷向上。地鐵施工帶來交通擁堵,但也會帶來長久的便捷與暢通,街區的升級轉型會帶來人氣的流失,但也能帶着更多人重新出發。

  在鐘樓商圈的復興前夜,無論是成爲西安的原宿,還是重回“西北第一金街”,我們都要滿懷信心,畢竟,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悅西安 保留所有權利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陝西大秦律師事務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