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畢設致力於尋找2018年最具探索精神、創造力的新青年;他們的作品給人啟發、共鳴與感動,同時呈現不同學科的思維和反映90『s Creators 對世界的思考。

跟著最畢設一起看看,他們會怎麼「玩」?

人們都是一樣的,在不同的時間段,追求著不同的目標,擁有著不同的感受。就像我們從萌芽學習,試踏社會的實習到正式成為職場新人,這一路走來,我們或許會感到迷茫、傷心、悲憤、愉悅、滿足,這都是來源於自己最原始的情感觸點。我們即將畢業,或許迷失,這時能否回頭看看最初的自己,為自己做一次設計。

本文介紹的兩個畢業設計,它們的作者一位來自臺灣實踐大學、一位來自北京服裝學院。兩位服裝設計師通過畢業設計聆聽自己內心的獨白,用設計找回最原始的自己。

王亭雅

畢業於臺灣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

服裝設計丨女性主義丨自我尋求

唧唧不復唧唧

王亭雅

榮獲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

入圍義大利 International Talent Support 複賽

靈感來源

過去花木蘭為父出征,如今女人要為自己出徵

不管這天光榮與否,我們都要抬頭挺胸

這個系列從一開始的發想就讓我很痛苦,要把自己丟在一個漩渦裏,面對我一直不想面對的問題,像在跟自己鬼打牆,最後我還是走過來了,完成了這六套作品,對自己有了交代,也對我大學四年有了交代。

每天行走在高樓之間,看著反射的倒影

學著與陌生環境共處,放下對事物的執著

大三實習,每天行走在高樓之間,上下班最喜歡望著樓之間反射出的倒影,跟著身邊的上班族趕著時間,好像自己已經長大成為一份子。從小到大離開家最遠的城市就屬臺北,大學做了四年的臺北人,希望教育帶我跳脫平庸,帶我更接近時尚氛圍,而臺北曾經是我對他的想像,繁華、前衛、時尚、有才華,我也在臺北跌倒、幻滅、受傷、受盡折磨,我用四年的時間學著與臺北共處、學著放下對他的執著,在現代化城市的父權暗流中,重新學習身為女性的存在意識。

製作過程

大樓玻璃相互反射,猶如花木蘭望著古代窗花的身影

隱涉窗的形象帶入冑甲的意象

最初的靈感源自走在大樓間觀察窗戶玻璃互相反射,分析窗框的意象,模擬反射的倒影,做出不同的布料實驗。

而色彩參考實際拍攝的底片顏色,以冷色調的藍為主。最終因衣服輪廓與布性不合而取消此次實驗,轉往第二次布料實驗。

第二次實驗加入中國女豪傑「花木蘭」的角色,顏色帶入土色系與藍色系,布料研究使用具有厚度的材質來撐起整體廓形,加上卯丁、金屬環等材質增加系列的層次感,同時金屬質感也代表著盔甲的意象,使系列更加完整。

我與畢設

在偶然的機會瞭解到許菁芳的《臺北女生》

是這幾句話支撐著我完成整個畢設

這個系列獻給我的大學四年,從懵懂的女孩變成堅強溫而柔的女性主義者,在這條路上這不會是終點,也許未來會遇到更多的難題,至少我已經準備好,也期許更多女孩勇敢的站出來,用自己的方式好起來。

看了就明白,亭雅是以怎樣的心情堅持下去,以下為節選:

在臺北唸書的時候,常常很想念高雄。太想念了,因此很少回家。我寧可在臺北悶燒著想望晴朗乾燥的冬天,也不願意麵對每一次自南返北,上客運時疲倦蒼白的無力感。

二十幾歲的時候,不敢跟大城市討什麼生活,一張牀一張書桌就可以,委屈著也不敢覺得自己委屈,害怕那委屈的念頭一成真,就真委屈了。是臺北讓人變成了臺北女生。這城苦他心志,勞她筋骨,雖是咬著牙奮鬥卻仍然笑咪咪,別人輕賤她卻還是心懷大志。每個女性主義者心裡大概都藏著這樣的一個晚上。一邊走一邊哭,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哭泣,只知道自己被錯誤地對待了;看不清世界的惡意是什麼樣子,但知道自己遭遇到惡意的壓迫。那是女性主義者的新生時刻。從那之後世界的色彩改變了,本來看不見的壓迫都看見了。你逐漸足夠強壯,裝備好知識與智慧,終於能夠回過頭理解那個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要一輩子做堅強溫柔的女性主義者。

— 許菁芳《臺北女生》

淺談臺灣快時尚市場

臺灣的快時尚市場(不算設計師品牌)在亞洲算是比較後半段的,而韓國在亞洲市場,總是能最快的接收到歐美最新的流行款式,並且改版成亞洲人的尺碼,臺灣等其他亞洲國家再飛去採購,臺灣好像很難翻轉我們在這塊市場的定位,就連臺灣的知名百貨品牌也會飛到韓國採買樣衣。

為何臺灣不能當那個領頭羊?在技術上不會輸人家,但好像沒有人願意飛去歐美買樣衣改成亞洲版型,連大品牌的都只能做到韓國買樣衣,再發給大陸做代工,更不用說小品牌了。

如果臺灣能做到資源整合,政府帶動也好或是大品牌當領導也好,臺灣在亞洲的立足點會很不一樣。

唧唧不復唧唧 以臺北高樓間反射倒影為靈感

表達了她在大學四年

感受到的心情跌宕

也許心中的聲音不再鳴叫

但生活依然在繼續


設計師以即將踏入社會的心情創作

人終究長大,看看她如何演繹內心的轉變

陳丹妮

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

女裝設計專業

服裝設計丨上班族丨自我尋求

The Workplace Newbie

陳丹妮

靈感來源

也許每個人的身體裏,可能都會藏著很多個誰也不認識的人

在人生不同階段、不同時期面對不同事情時才會顯影出來

像是即將步入職場的「你」、「我」、「他」,作為職場新手面臨工作之中會碰到的許多問題和困境,便會顯影出來一個「我」不認識的「我」,通過洞察研究這類羣體這個時期的「你」、「我」、「他」的心理狀況、肢體語言等作為設計的出發點展開此次系列設計。

在自身即將步入職場的這個環境下,自我的意識裏也發生一些微妙變化,簡單又複雜,當時便產生出了想要捕捉這些感受的想法,當我下意識地將這些記錄下來的時候,便是設計的開始。重新探索當下的自己,體會心態的變化。

製作過程

從靈感開始,做了大量的調研

由自我剖析開始發展到羣體

個體僅是個體,它雖具有獨特性,但也往往不具備羣體的典型性,說服力也就下降了。所以從靈感源開始展開了大量的調研,在經歷了自我剖析後嘗試將從個體發展到羣體,去剖析The Workplace Newbie這個羣體,在這個過程嘗試通過現實生活、攝影師的鏡頭、行為藝術、電影詮釋等等多種方式去「窺探」職場新人在初入職場時面對困境時的各種反應表現和狀態,甚至是置換角色將自我放置於他們的處境去體驗深究他們的心理活動,將這些轉化為一種符號,一種語言表達在系列設計中。

系列設計顏色選擇以灰色係為主,相對於彩色來說無色彩傾向的灰是更能表達「The Workplace Newbie」這個羣體在那個階段內心的顏色,所以在實現成衣時顏色選擇上對於不同灰層次顏色的把握和選擇很重要。在面料的選擇上更傾向於選擇帶有職業色彩的面料,我想讓別人更直觀地看到這個系列是關於職場的。

我與畢設

在做畢業設計這個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是在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並且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反覆經歷這個過程以後,關於設計的一些思考會變得很有可行性,這對於操作藝術服裝向製作藝術成衣的轉變過程起到重要作用。從不同角度切入,先從自身出發,通過現實生活、攝影師的鏡頭、行為藝術、電影詮釋等等方式,瞭解不同媒介表現「The Workplace Newbie」心理轉變的方式,轉化為服裝設計的語言,表現自己的想法。

服裝設計沒有所謂的標準

服裝設計這個領域的包容性很大,在這個領域無論你是什麼樣的風格,想表達什麼,只要你拿得出能夠打動欣賞你這一類風格的局部人羣的作品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畢竟能夠迎合全部人的審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師的作品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覺得是好的,只能說他也只是符合了絕大多數人的審美標準而已。這個領域美無上限,更沒有特定標準,能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做自己認為是美的東西就足夠了。


兩位同為服裝設計的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回顧人生

正面不同階段的心態變化,只為自己做畢設

他們怎麼想?

Q&A

Z 最畢設

w 王亭雅C 陳丹妮

Z:可以分享一下你們的成長經歷嗎?

w:我從小愛玩紙娃娃,喜歡漂亮的事物,立志當服裝設計師,一路上來我都規劃過,做過很多工作,大一到大三都屬於一個自我探索時期, 大二暑假實習接觸了造型師的工作;大三跟朋友創立了一個平臺,針對服裝設計系沒有入圍決賽的學長姐做訪談,主要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大家的作品;大四與同學成立小品牌想試著當buyer;大四下學期到深圳實習,是另一個階段的自我成長,學習的不只是在專業上還有跳脫舒適圈的挑戰,出了臺灣的市場與待在臺灣看到的視野不同。一路來我走得很不容易,讓我更珍惜能在實踐的日子,不敢抱怨什麼,這條路是我自己選擇的就沒資格喊苦。

C:小時候無知的一個夢想職業,結果真的走上了服裝設計這條路。我一直都認為我們需要做無態度的有態度設計,我所說的無態度,是想要做自己想要做的東西,做自己認為美的東西;而有態度,我想用自己的設計打動欣賞我風格的局部人。只要他們欣賞我就夠了。

Z:對於畢業設計的製作,你有什麼建議嗎?

w:(1)做畢展的同時要邊做測拍,而且是好看高畫質的側拍,纔不會到結束後要做作品集沒有生產過程圖。(2) 在做完畢展後材料也不要急著賣掉,後面參加其他的比賽會需要實驗布塊,都需要留著。(3)畢展沒有得名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好,可能只是沒有對評審的胃口,可以多去報名其他比賽,說不定會遇上欣賞你的伯樂。

Z:未來的計劃?

w:擔任設計助理,希望能藉此機會磨練一下自己,如果有更好的機會也願意嘗試。

C:計劃進入服裝公司工作,一方面通過工作增加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想深入學習服裝品牌的建立及運營

Z:有推薦的書籍/藝術家?

w:我很喜歡uniqlo的u系列設計,他們的設計很有「系列」,從大衣到襯衫都使用相同的原形版下去做變化,設計的非常巧妙,第一眼無法分辨出來,每一條剪接線都有設計的原因,同時價格非常的親民,是大家都可以購入的「設計」。推薦書籍是,許菁芳的《臺北女生》

C:最近有瀏覽到捷克攝影師Josef Sudek捕捉的一些畫面還蠻喜歡的,很安靜很詩意;服裝領域的話,喜歡的設計師太多了!可能需要列個清單哈哈哈。像Martin Margiela,很前衛的設計師,解構、重組、玩味,每季總會有讓人挪不開目光的設計;也很喜歡Alessandro Michele這個「自帶美學系統」設計師的魔幻色彩和異域風情的怪誕世界;還有大師Yohji Yamamoto,黑色極簡主義,反時尚的設計風格也很酷。推薦書籍是《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彈》《做衣服:破壞時尚》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