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邦信息在兩化融合服務推進過程中,

接觸大量的製造企業,發現中國製造2025的推進較難、推進較慢,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習慣了買硬體硬體直觀,上電啟動就能看到效果,老話說"機器一響黃金萬兩"而且這麼多年都是添置硬體擴大規模賺錢的。

(2)對軟體的不了解

因為軟體的工作過程是無聲無息的,更多的是聽服務商講,看不到,摸不著,即便到了現場,更多的是多看到一些終端顯示,看不到邏輯流程的處理過程,也就無法做決定了。(3)不成功的經歷俗語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前幾年企業效益好,上了一些系統,但是發現不好用啊,菜單層級多,開始人家也培訓了怎麼用,但是上系統上的匆忙,基礎數據開始就沒弄對,後來沒人服務了,軟體成了擺設。(4)想上系統,但是不知道怎麼上

高管也到一些外資企業、龍頭企業,去參觀過,看人家的車間,似乎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指揮,有條不紊,井然有序,效率極高。自己想搞,可是不知道怎麼搞,難啊,所以拖了一年又一年。

(5)對系統商不能建立信任一些好的服務商也來講方案,講產品,能聽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但是還是不能建立信任,因為中國是人情社會,欠賬惡意競爭的環境一直存在,所以商務合作過程的信任成本太高。(6)規劃得過於美好「要做就要做全,所有功能都要有」,這是很多老總的想法,很多服務商來推薦產品,看不上,這個太低端、那個太低端,都無法滿足自己的高標準,高要求。等了兩年,發現高大上的系統,自己根本投不起, 中低端的自己又看不上,或者和自己企業完全匹配的系統根本沒有,所以拖了一年又一年,距離在行業中走向前列的夢想越來越遠。

(7)把系統工程看成簡單的採購

要在整個工廠推行信息化,本來是一件很重要很大的事情,把這樣一個事情讓不懂信息技術的採購去選型,過程過於簡單,預算太低,找了很多軟體二道販子來實施,結果可想而知。(8)對自己的團隊沒信心有些老總,對自己的企業很清楚,雖然自己是技術出身,對上信息化系統也想的非常清楚,但是看看自己的團隊都是有些年齡偏大的,實施信息系統的基礎太差。

(9)企業資金確實緊張

企業資金緊張,很想通過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來提高生產效率,但心有餘而力不足。(10)系統服務商太多,沒法選擇系統服務商較多,技術能力、服務方式、報價範圍,相差較大,不知道如何選擇,乾脆放棄了。問題發現了如何去解決?制邦信息科技,從前期調研、企業流程診斷、整體方案設計、基於成熟平台進行二次開發、現場實施、數據錄入、培訓、後期服務,到項目完全落地運行,完全解決您的後顧之憂。制邦---助力智能製造,讓數據驅動未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