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色彩本身有了重新認識和更多的應用,色彩慢慢在不同媒介中呈現出多樣的變化。但事實上,電子屏幕上顯示的色彩並不能在紙張印刷上完全呈現,因為RGB(色光—屏幕—數萬種顏色)和CMYK(色料—油墨—印刷四色)這兩種色彩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

你想知道紙張上繽紛的色彩是怎麼呈現出來的嗎? CMYK 是印刷上運用最廣泛的色彩模式,也是四色分版所運用的疊色印刷系統,它指的是利用青色、洋紅、黃色和黑色四色油墨疊印來呈現色彩。當完成一個作品的設計工作後,做好印前準備和了解CMYK 印刷的工作原理至關重要。接下來小編將帶你體驗CMYK 色彩斑斕的印刷世界!

四色印刷知識講解什麼是CMYK

通過可見光譜(如上圖所示)和色彩學的研究可知,理論上的純黑色是完全吸收光線的,而純白色是完全反光的。當陽光照射到一個物體上時,物體將會吸收一部分光線,並將剩下的光線進行反射,反射的光線所呈現的顏色就是我們見到的物體的顏色,即在白光中濾除不需要的彩色,留下所需要的顏色,這是一種減色的色彩模式。減色模式不僅用於可見物體的顏色中,也應用於紙張印刷的色彩呈現中。

按照這個模式,現代的印刷就衍變出了CMYK 色彩模式,如上圖所示。由於CMYK 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現這個世界的色彩,所以也被稱作印刷色彩模式。它利用顏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共計四種顏色混合疊加,形成所謂「全綵印刷」,這也是目前印刷行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色彩呈現方式。

CMYK 分別代表的是:

C (Cyan)= 青色

M(Magenta)= 洋紅

Y (Yellow)= 黃色

K (Black)= 黑色

在實際應用中,C、M、Y 三種印刷原色是無法通過疊加調和出真正的黑色的,深褐色已是它們調和的極限。但在印刷品中,黑色的使用頻率又是非常高的,因此才引入黑色(K)。它除了可以單獨使用之外,還可與其他原色混合,具有強化暗色調、加深暗部色彩層次的作用。

如果單黑K100 的印刷效果不夠黑,可考慮K100 和C30 組合或者 K100、C50 和M50 組合,這兩種配色組合可以獲得更黑的印刷效果。

上面展示了四色印刷機示意圖、四色印刷機實拍圖,以及以四個通道印刷的實拍圖。

據資料顯示,1906 年,CMYK 色彩模式由老鷹印刷油墨公司(The Eagle Printing Ink Company)首次發明,距今已有100 多年的歷史。他們發現,青色、洋紅、黃色、黑色這四種顏色疊加,可印製出人眼可辨識的大部分顏色,且色彩鮮艷而飽滿。印刷時,承印物依次經過印刷機的四個壓印滾筒,每個滾筒使用CMYK 中一種顏色的油墨。

由於印版上是有網點的,所以當油墨被轉移到承印物上,四種顏色套印在一起時,可形成顏色豐富的圖文。

什麼是RGB ?為什麼不用RGB 色彩模式印刷?

當計算機或手機屏幕上有水滴時,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紅綠藍這三種顏色。RGB 即色光三原色,主要用於計算機、投影儀、智能手機等顯示設備。RGB 屬於加色模式,它的色階範圍是0~255,數值越大則色彩越亮,數值越小則色彩越暗。由此規律,當紅綠藍三色的色值均為255 時,顯示為白色;色值均為0 時,顯示為黑色。

與RGB 不同,CMYK 屬於減色模式,色值範圍是0~100%。百分比越大時,顏色越深;百分比越小時,顏色越淺。當四色均為100% 時是黑色,均為0 時是白色。

這兩者的本質區別為RGB 是色光(屏幕),而CMYK 是色料(油墨)。印刷時,並不能把屏幕上顯示的色彩真實再現,因此印刷時不用RGB 色彩模式,而是用CMYK 色彩模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印刷版的設計文檔,在一開始就應把色彩模式設置為CMYK。如果以RGB 模式進行設計,完成後再把文檔轉為CMYK 模式,圖像會產生色差,導致印刷效果不理想。

分色與製版

在四色印刷時,將印刷文件的圖片或文字的色彩分解成C、M、Y、K 四個色版,配合相應的C、M、Y、K 四個印刷機通道進行印製。

在分色過程中,被濾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濾色片本身的補色光,以至在感光膠片上形成黑白圖像的負片,再行加網,構成網點負片,最後拷貝、曬成各色印版。這是最早的照相分色原理。

在分色過程中,製版對於印刷色彩的完美呈現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曬成各色印版時,製版將直接決定使用的加網的類型和網點的大小、形狀、密度等參數。

印刷前,對設計文件進行分色,根據青色、洋紅、黃色和黑色製作四張對應的色版。最早採用照相分色原理,使用菲林製版,最後拷貝、曬成各色印版。

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CTP(Computer to plate)成像技術(計算機直接製版技術),可通過印前掃描設備將原稿顏色分色、取樣並轉化成數位化資料。CTP 製版全自動化讓製版變得快捷便利,效率高,可直接把設計文件輸出成印版,並且網點還原率高,計算機拼版精準,印刷質量也更高。

調幅網點與調頻網點

調幅網點

在印刷過程中,對於連續調圖像,必須通過加網的方式轉變成網目調圖像才能完成印刷。依照加網的方法,網點可分為調幅網點和調頻網點。調幅網點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點,可通過調整網點的大小來表現圖像的明暗、深淺層次,從而實現色彩之間的過渡。使用調幅網點的方式製版時,需要考慮網點的大小、形狀、角度、網線精度等因素。

調頻網點

將這種網點大小固定不變的加網方式作為一種新型技術,通過控制網點的密集程度來呈現色彩的深淺、明暗層次。由於亮調部分的網點稀疏,暗調部分的網點密集,調頻網點不存在網點角度的問題,因此採用調頻網點進行印刷時,可以製出多於四色的印版,對原稿進行高度還原印刷,且無需考慮印刷過程中各色版的套準問題。但調頻網點也存在以下缺點:由於網點細小,在曬版、印刷時容易丟失網點,造成圖像層次損失;對印刷機的精度要求高,水墨平衡的控制不易掌握,會造成圖像質量變差等。

網點要素

網點形狀

網點形狀指的是單個網點的幾何形狀,即網點的輪廓形態。不同形狀的網點除了具有各自的表現特徵外,在圖像複製過程中也有不同的變化規律,從而會產生不同的複製結果,並影響最終的印刷質量。

網點形狀分為正方形、圓形、菱形、橢圓形、雙點式等,在現代的數字加網技術中,可選用的網點則更多。在50% 著墨率的情況下,網點所表現出的形狀主要有方形、圓形和菱形三種。

網點大小

網點大小是由網點的覆蓋率決定的,也稱著墨率。覆蓋率為0% 的網點被稱為「絕網」,覆蓋率為100%的網點被稱為「實地」。

而在印刷品的製版中,識別掛網覆蓋率的百分比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密度計測量,然後換算成網點面積的百分數,這種方法需要運用器械執行,比較科學、準確;另一種是用放大鏡目測網點面積與空白麪積的比例,比較直觀、方便,但也需要經驗。鑒別覆蓋率在50% 以內的網點的百分比,可以根據對邊兩網點之間的空隙所能容納同等網點的顆數來辨別。

網點角度

網點角度指的是四色網點之間聯繫在一起的角度。在印刷中,使用正確的網點角度十分重要。錯誤的網點角度會使印刷品產生類似水狀的莫列波紋,這些波紋會影響圖片色彩的呈現,導致視覺效果變差。在四色印刷當中,四色重疊後的最大角度一定要在90 °以內。

那麼這四色之間的角度要如何排列呢?黃色是四色中最淺的顏色,因此會被放置在最可見的角度,即0°或90°;黑色作為最深色,被放在45°;青色和洋紅放在黃黑之間,青色為15°或105°,洋紅為75°。

加網線數

加網線數類似於解析度,其線數多少決定了圖片的精細度。一般線數越多,印刷成品就越精美,但也與紙張、油墨等用料有較大關係。一張點陣圖的解析度為300 像素/ 英寸是指每英寸由橫豎各300 個方形的像素點所組成的圖像。圖像放大後,會發現是由無數個網點所組成的。印刷的圖像是由網點組成的,因此印刷圖像加網線數指的是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每英寸的網線數(掛網線數),其單位為Line/Inch(線/ 英寸),簡稱lpi。例如,150lpi 是指每英寸有150 條網線。

常見的線數應用如下:

10~120 線: 適用於低品質印刷,如遠距離觀看的海報、廣告等面積比較大的印刷品。

150 線:普通四色印刷一般都採用此精度。

175~200 線:用於精美畫冊、畫報、書籍等印刷。

250~300 線:用於高要求的畫冊、書籍等印刷。

案例展示

美術館宣傳資料

設計:Martin Pignataro

這是為阿根廷現代藝術美術館(Mamba)設計的宣傳冊和海報。其中選用了具有現代藝術代表性的背景圖片,經過藝術手法的處理,漸變的明亮色調,給人帶來新鮮的未來感。

NEóN Synthwave 音樂節

設計:Martin Pignataro

海報有著熱情跳躍的色調,讓人有置身於霓虹燈音樂節現場的錯覺,層次分明的圖形與顏色相近的搭配,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本書重點章節索引

chapter1 四色印刷 010

分色與製版 014

調幅網點與調頻網點 015

網點要素 016

案例欣賞 018

chapter2 專色印刷 044

PMS 的特點與應用 048

色彩·信仰 052

案例欣賞 054

chapter3 特種油墨 082

金屬油墨 084

熒光油墨 086

感溫油墨 088

案例欣賞 091

chapter4 凹凸壓印 118

凹凸壓印的特點與應用 120

壓印模板的角度與深度 125

案例欣賞 126

chapter5 燙印電化鋁 142

燙印電化鋁的特點與應用 144

燙印材料的特點與應用 148

案例欣賞 150

新書推薦

相關文章

? 印刷·凹凸壓印丨如何讓印刷品更具高級感?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可以購買《印刷的魅力 色彩模式與工藝呈現》詳細閱讀哦!

作者:善本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04月

ISBN :978-7-115-47435-3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