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彗星」就是因為長得像掃把,才有了這個名字

說文解字:

彗,掃竹也。

所謂彗,就是竹做的掃除用具,也就是竹掃帚。

彗星的本質是一團包含了冰、塵埃、CO、CO2(當然在太空低溫下都是固態)的核心,叫做彗核。在靠近太陽時,這些物質被太陽風加熱,升華為氣體。同時在太陽風的「吹拂」下,由於壓力作用,這些氣體被吹向遠離太陽的方向,形成彗尾。

因為彗尾的存在,彗星才會形成一個掃把的形狀。

至於「掃把星」變成一個充滿惡意的稱呼,那又是後來的事了。不過彗星倒是自古以來就被認為不祥。


《淮南子·兵略訓》中的記載:「武王伐紂,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這種天象異常,古人認為是天要讓周朝取代殷商的先兆。

在我國民間傳說中,彗星又被叫做「掃把星」,傳說姜子牙的前任老婆(看姜子牙沒出息,要他休了自己,後來姜子牙幫助周朝發達,她就上吊自殺)。

掃把星主掃除,見則有戰禍,或天災。因此,見到掃把星出現不是好事情,會給人帶來霉運或者災難。在現實中還經常被用來罵人,基本上是罵女性的,尤其是家庭敗落的女人。

彗星是一種星體,典型的構造有三部分:彗核、彗發與彗尾。彗核主要是由相對質量密集的固體物組成,彗核周圍呈現雲霧狀的光輝是彗發,而彗星後面長長的尾巴狀物質(被認為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被稱為彗尾。

另外,彗核與彗發又被統一叫做彗頭。所以簡單的說,彗星由頭和尾組成。

如果說武王伐紂時看到了「哈雷彗星」,還不確定的話。那麼,「哈雷彗星」的第一還是給了中國。

世界公認的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的觀測記載,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

書中寫道「彗星光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彗星復見西方十六」,這條記錄比西方最早的古羅馬記錄還要早上228年。

更牛的是,從公元前240年起,哈雷雪星的每次出現,都逃不過中國史官的眼睛。畢竟重視天命的中國古代統治者,對於「掃把星」的出現那是相當在意。


彗星,又被稱為掃把星,在春秋時期就有記錄,古代的人們常把它和災難放在一起,所以才有了掃把星這個別稱。

那麼為什麼古代的人們會對彗星存在那麼大的偏見呢?原來彗星出現的時候總是拖著長長的尾巴,所以彗星就被視為不祥之兆,再加上在古代帝王總喜歡把自己稱為「天命之子」,當天空中出現此等「古怪」的星象,必會稱為不祥之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