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情況下,蟲子是很可靠的蛋白質與能量來源,有毒的可能性也很小,為什麼人類要進化出對蟲子特別是蠕蟲那樣的蟲子的厭惡感,不願意進食,這樣不是不利於生存嗎?


「有毒的可能性也很小」這句話不成立。


謝邀,如果你說的主要是蠕蟲的話,我認為是因為蛆常常伴隨著腐敗和病菌。

一開始的時候,人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怕蟲子的,另一種不怕。

怕蟲子的那種人呢看見蟲子就覺得噁心,不怕蟲子的人呢覺得蟲子萌萌噠,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去掉頭尾就能喫啦~後來呢,不怕蟲子的人還來不及啪啪啪就掛掉了,怕蟲子的人啪啪啪留下下一代。當然下一代也遺傳了父輩基因裏對蟲子的恐懼

後來呢喫蟲子的很越來越少,大致上又分為兩類,一類是覺得蟲子噁心的,另一種是喜歡蟲子親近蟲子的。

由目前存活的人類我們可以知道大部分人是「蟲子噁心」派的後代。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原因使「蟲子萌萌噠」派的人來不及活到啪啪啪就GG了呢?聰明的你一定有了答案

思考大部分進化論問題的角度一定是:為什麼人會有這種適應性,到底人在進化歷史進程中,究竟是一直碰到什麼問題?

所以對此題的回答是:蟲子幾乎都是細菌,寄生物的代表。所有的蟲子,在人類本能看來,都是臟,對人本身會帶來潛在的致病性。

有興趣者:請查閱:《我們為什麼生病》尼斯


因為人的慾望引起的自我良好心態,使人們從心眼裡蔑視低等生物。
一腳踩死肚子裏全是液體,吐
謝邀。我覺得自從人類進入農耕時代之後,才開始了對蟲子的厭惡,因為辛苦種出的農作物可能會被蟲害侵蝕殆盡。

另外,人害怕比自己小很多的昆蟲很可能是因為人有了聯想型思維。把昆蟲的長相想像成了醜陋可怕的面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