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體抵抗了帖木兒帝國的伸展(使對方止步於喬治亞

)後,諸十字軍王國的人口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大量難民湧入安納託利亞王國和耶路撒冷王國北部,這些難民包括土庫曼人和喬治亞人,以及相當大的部分的伊朗人。在伊茲密爾的集市,喬治亞商人可以與希臘商人爭奪顧客,土庫曼人保鏢和突厥人保鏢也可以進行一場大戰,而匆匆經過的穿著紫袍的貴族可能有五分之一的希臘、義大利、法國、日耳曼、突厥血統。加拉太公爵路易可能是最早一批和突厥人通婚的貴族,他的子嗣同時擁有突厥、希臘、法國、喬治亞等多重血統。

耶路撒冷的人種混合則稍顯單調一些,「僅僅」包括當地的黎凡特人和歐洲白人,以及一些亞美尼亞人。十五世紀二十年代,他們還接待了明朝的使臣鄭和。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十字軍

王國已經差不多摒棄了「十字軍」這個概念,在當時,「我們已經到達迦南」是一句常用的口號,不僅僅耶路撒冷的國王如此聲稱,甚至在當時領土稍小的安納託利亞,這種想法也已經植根於人們心中。宗教的影響不斷地被削弱,雖然在當時還沒有「普世君主」這樣的用詞,但是當耶路撒冷國王約翰二世開始使用所謂的「東方君主」(Orientalis Rex)的時候,我們能明顯的感覺到「十字軍東徵」熱情的減弱。

1482年,來自義大利的薩伏伊

的查理繼承了耶路撒冷王國,耶路撒冷進入到薩伏伊王室,而安條克王國的圖西王國則在1558年被薩伏伊-圖西家族繼承。

然而,安納託利亞王國和拜占庭的邊境衝突將不和的因子釋放了出來,最終釀成了幾百年來東西兩大教會的一次大衝突,被稱為「第一次中東戰爭」的衝突持續了20年。拜占庭的巴列奧略王朝(依靠篡位上臺)以及他們在高加索

的盟友(喬治亞)與十字軍王國進行了長達20年的戰爭。本來被內戰折磨的精疲力竭的拜占庭在亞洲部分連續失敗,但是,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領導著他的部隊將對方推回了馬爾馬拉海對岸,雙方約定停戰,安納託利亞王國獲得了一個到達黑海的入海口。而當義大利戰爭爆發時,安納託利亞又奪取了威尼斯在安納託利亞的據點。

接著,就進入了所謂的「百年和平」時期,嚴格意義上說,在這一階段(1560-1660),這些王國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活動。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1634年他們在拜占庭內戰中起到的作用。他們幫助拜占庭將軍,也是當時皇帝君士坦丁十二世的叔父的米海伊登上了皇帝的位置,代價是安納託利亞獲得了一部分克裏米亞半島的支配權。另一方面,洛林家族在安納託利亞的經營已經不得人心-----人們無法理解一個來自千里之外的國家的統治,更何況這個宗主國比他們的國家還要小,他們的國王弗朗西斯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女兒瑪利亞 特蕾莎結婚,這意味著他們即將被併入神聖羅馬帝國,但這是他們所不想見到的,所以當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結束時,安納託利亞的代表邀請了法國的孔代親王進行統治,稱為路易四世。但是這位親王並不喜歡這個負擔一一般的王國,索性將權力下放到貴族手中。加拉塔的德 克萊門特家族很快成為了安納託利亞的實際統治者。

安納託利亞王國國旗

隨著奧地利和拜占庭的一系列戰爭,十字軍王國與安納託利亞的關係也下降到了谷底。波蘭人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中擊敗了拜占庭及巴爾幹的聯軍。這導致巴列奧略王朝被徹底廢除,一位阿爾巴尼亞血統的將軍阿萊克修斯登上了王位,建立了君士坦丁波利斯王室,這個王室在皇帝戰爭(1768年開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與君士坦丁十五世的戰爭)中被廢除,他們的一個支系在拿破崙的協助下才重獲皇位,但是不久又被廢黜,最終在1856年重奪王座。

法國大革命的地震佔震撼到了這些國家,特別是法國的許多貴族隨著孔代親王逃到了安納託利亞王國之後,革命法國的怒火遍朝著中東進發。拿破崙首先征服了埃及王國,在那裡短暫地併入法國,然後又北上擊敗了耶路撒冷和安條克,最後安納託利亞王國將孔代親王和其他貴族交出並宣佈投降,拿破崙的征服才告結束。而在其稱帝後,法國人的總督也將這些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可以說,這是他們在19世紀難得的黃金年代。歐洲的思想時隔百年再次傳入這片乾燥的土地,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思想,自由,平等,以及博愛,還有立憲君主的制度,都讓這片土地的人們深深著迷。

「事到如今,人們仍然將拿破崙視為中東的解放者」

----------------博阿爾內的奧古斯特,後來成為安納託利亞國王

在維也納會議上,舊君主們恢復了在原先王位上的統治------除了埃及,因為他們的王室在戰爭中徹底泯滅,所以歐洲經過協調,將埃及交予了當時和多個貴族有聯姻關係的當地貴族維斯勒瓦(Viceroi)家族。但是那些更古老和專制的家族並沒有持久,因為拿破崙的征服已經將新君主的概念刻入國民的基因之中,1830年,安納託利亞驅逐了他們的國王,宣佈將王冠呈給合適的人。這引來了數個競爭者,最終他們選擇了奧古斯特 博阿爾內,也就是拿破崙的養子(也是他前妻約瑟芬與前夫所生的兒子)歐仁之子。加拉塔公爵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這位年輕人,當這位新國王到達伊茲密爾時,歡呼聲連海對岸的拜占庭人也聽得清楚。

「國王殿下到達了港口,所有民族的代表,都前去歡迎,我們甚至在海上遇到了幾個湊熱鬧的漁夫,他們不斷地用希臘語歡呼著,好像這是他們自己的國王似的。」

----------------安納託利亞貴族 馬利克-讓-德 昂格魯姆

安納託利亞王室的紋章

耶路撒冷在1847年驅逐了他們義大利人國王,然後把王冠交給了同情他們遭遇的奧爾良家族的佛朗索瓦,宣佈他是耶路撒冷的佛朗索瓦國王。而拜占庭則稍晚一些,他們在克里米亞戰爭後才將曾經的康斯坦丁波利斯家族迎回,但是克里米亞戰爭中被十字軍王國侵佔的黑海沿岸地區成了後來的「大中東戰爭」(1867-1869)的導火索。

耶路撒冷國王 佛朗索瓦

(附錄:1883年 安納託利亞王室的族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