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新聞9日最新報道,馬爾代夫公佈的初步選舉結果顯示,馬爾代夫民主黨贏得了議會87個席位中的約60個。結果公佈後,印度總理立馬向馬爾代夫致電表示祝賀,並發表聲明承諾,“印度隨時準備好向馬爾代夫提供經濟援助”。

  不難看出,一直把“超越中國”掛在嘴邊的印度對這一結果相當滿意。但對於馬爾代夫來說,這樣的結果是好是壞?

  馬爾代夫人口僅爲40萬左右,不過由於地理位置優越,馬爾代夫成爲了連接東亞、非洲、中東和歐洲海上通道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馬爾代夫也招致了印度的“虎視眈眈”。

  早在去年12月,印度就曾向馬爾代夫提供過一筆14億美元的援助。數據顯示,印度每年對外援助的總額也在十幾億美元左右,而馬爾代夫一國就獨攬14億美元,足見印度對馬爾代夫的“偏愛”。不過印度的“糖衣炮彈”越多,馬爾代夫就越容易偏離經濟發展的正軌。

  在印度向馬爾代夫提供14億美元援助之前,馬爾代夫白白錯過了一次良機。2017年底,中馬雙方簽訂協議,此後中馬雙邊貿易總額大幅上升,而馬爾代夫也在藉助中國的經濟力量逐漸成爲印度洋的貿易樞紐。然而短短一年後,馬爾代夫就宣佈退出中馬自貿協定,當中少不了印度的“煽風點火”。

  如今多個歐洲國家向中國的海外項目伸出橄欖枝,就足以證明馬爾代夫當初退出自貿協定並非明智之舉。

  其實對於馬爾代夫來說,其本國資源僅有旅遊及海產品,原本馬爾代夫可以藉助中國的項目加快建設基礎設施,但最終卻甘願讓印度進一步加重對其經濟的影響,甚至不惜損害和中國的合作關係。印度是開心了,但馬爾代夫的經濟還能好起來嗎?恐怕很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