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 duang duang

又到了今年的留學申請季

弧光同學們都在忙著籌備自己的短片拍攝

即將有十幾部短片陸續開機

同學們現在都在忙著繪製分鏡

那麼到底該怎麼設計分鏡呢?

讓我們跟著希區柯克大師學電影語言~

分鏡頭臺本,亦稱分鏡頭畫面,它是將劇本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是將文學內容轉化分切成以鏡頭為單位的連續畫面的劇本,以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用於導演處理美術設計、動作表演、對白、攝影、特技處理、剪輯、配音、音效提示等內容於一體的工作藍本,它指導影片的拍攝,是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是人們掛在嘴邊、不可忽略的電影大師之一。他是驚悚懸疑片登峯造極的始祖,他也是電影學的一門必修課,把他的電影研究到爛也不算過分,他也永遠不存在「被過譽」的情況。

希區柯克的故事板是他電影成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和精髓,他是把故事板發揮到極致的導演之一。希區柯克在電影製作的每一個細節上都有著極強的控制和前期策劃,包括剪輯、蒙太奇、鏡頭角度、服裝、音樂,甚至演員調度等都已在電影開拍前確定。

希區柯克本身是美術出身。他從廣告分鏡師做到電影剪輯師,最後成為導演。這一路很像是大部分從廣告分鏡起家的分鏡師的職業歷程。事實上,希區柯克不僅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也深諳電影的炒作規則,開創了某些電影的特殊宣傳形式。他會在電影上映前造勢,比如《羣鳥》首映前的鴿子比賽;他會在影片上映前,發布幾個故事板來宣傳造勢,給自己打響名聲,或為下一部電影做鋪墊。(所以現在有些國內電影也時常「爆出」一些故事板,其實是希區柯克早就「玩過」的……)

多說無益,先看一部他的《驚魂記》故事板-經典浴室部分,分鏡和成片的還原度還是很高的吧。現在看看劇照,是不是還有不寒而慄的感覺?

《驚魂記》故事板

《驚魂記》經典浴室部分的鏡頭完全按照希區柯克前期的故事板拍攝,鏡頭軸向刻意地顯得混亂,特寫接特寫,在短短40秒的段落裏製造了極為緊張恐怖的效果。鏡頭手法實在讓人折服。而攝影機的拍攝角度、剪輯的節奏、場景的設計,以及主角的表情要求,都完全通過故事板交代了。

參與過稍具規模的項目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龐大的項目運作起來是很複雜的。項目前期的溝通不暢往往會導致後期執行的混亂和嚴重的團隊內耗,甚至預算超支,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大的電影項目需要一個具有絕對掌控能力的導演。而有些時候單單一個導演也很難去掌控一個複雜系統的運行,這個時候電影故事板的重要性就尤為突出。

《海角擒兇》的故事板

《海角擒兇》在希區柯克的電影中算不上經典,但是最後的自由女神像段落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個鏡頭都透露著恐懼和緊張的情緒,前些年的《X戰警》中,自由女神像打鬥段落中的眾多鏡頭都有向《海角擒兇》致敬的意味。影片幾乎是完全遵循故事板進行拍攝的。故事板在這裡的作用體現在,當拍攝一些存在風險的鏡頭,或需要特殊投入的場景(這在當時尤為重要)時,可以在前期先由分鏡師進行充滿想像力的創作,以控制這些風險。故事板可以提供低成本的前期規劃,並提供最佳拍攝方案。

《羣鳥》的故事板

作為1963年的影片,《羣鳥》中的不少鏡頭都運用了藍屏摳像,這是故事板在數字電影中表現強大作用的最早實例。因為該片特效鏡頭較多,故事板更多地起到了概念藝術的作用。雖然影片沒有完全按照故事板來拍攝,但故事板對影片的最終氛圍和節奏還是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在電影數字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特效和數字場面,每一秒的鏡頭都代價不菲,後期剪輯在現代電影中的部分時候就會顯得非常不明智。更多影片逐漸採用動畫影片的一大優勢:前期剪輯。

這正是電影故事板。如同動畫由分鏡一路走到動畫,故事板保證了鏡頭絕大部分情況下不被白白棄用,避免了在後期非藝術性剪輯時的巨大損失。完備和優秀的故事板必然會影響到後期剪輯師(當然,電影剪輯永遠是必要的)。

故事板用來預覽各種特效段落,以便於導演執導和後期團隊的製作。這已成為成熟電影團隊的明智選擇。相信具有《羣鳥》這樣的故事板,無需過多言語,攝影師、佈景師和演員都會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任務和表演,導演也就事半功倍。

《大巧局》的故事板

《大巧局》同樣稱不上是希區柯克經典電影的代表,但其故事板的意義在於,對於複雜的空間運動和場景關係,故事板中有著詳細的圖解說明(《西北偏北》也大量地使用了這種方法)。故事板可以直觀地指導電影場景的選取或搭建、整個劇組對劇本的理解、攝影師的整體把控。這種形式我們在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故事板中也時常見到。

另外該片故事板的作用也體現在對影片規模和預算的控制上。故事板中多一輛車少一輛車、多一個建築少一個建築都會影響影片的成本。而你在前期的故事板預覽中就可以決定這些物件是否必要。

希區柯克的《海角擒兇》的指導故事板

除了部分親自繪製的速寫形式故事板外,希區柯克會針對特定影片尋找不同的分鏡師繪製故事板。有時候往往不能忽視故事板風格對影片性格的影響,就如同概念藝術一樣,畫風強烈的故事板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影片繼承它的基因。比如《羣鳥》中的特效鏡頭很明顯地繼承了故事板的水墨寫意風格。在整部影片的基調下,這種風格也增添了令人壓抑和恐怖的氣息。

在整個電影創作團隊中,分鏡師論說故事能力不及導演,論鏡頭不及攝影師,而論專業美術方面也可能不及美術指導,在特效表現上也會弱於視覺特效製作團隊。但分鏡師的能力應該是平衡的,也就是需要他綜合以上這些職業的所有特點,分鏡師在導演的指導下繪製出故事板,作為以上細分部門的統一指導和協作基礎。

具有廣告分鏡、剪輯、美術背景的希區柯克自然也就對故事板情有獨鍾。他更可以憑藉這一點,通過故事板來控制整部影片的走向。所以即便他不是電影科班出身,也能成就一部又一部的恐怖驚悚經典。而反過來說,一部又一部的經典作品也佐證了故事板在電影拍攝中的重要性。正是因為希區柯克詳細的故事板對影片的絕對掌控,纔可能有「他在片場從來不看攝影機取景器」的傳言。

分鏡頭臺本的理論體系經過不斷的發展,時至今日已較為成熟,分鏡頭臺本的創作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包括如導演統籌、場面調度、文學、視聽語言、美術設計、動作表演、攝像和剪輯等方面專業知識,對於創作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當前我國的影視創作領域相對於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龐大的市場卻對於該領域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對於當前的從業者和學習者來說,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學習者在學習中應該多多參與實踐,創作者在實踐中總結學習提高,不斷地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伴隨著影視藝術向前發展,將分鏡頭臺本創作現有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進一步的豐富和創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