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央視紀錄片,叫做《西南聯大》,說的是抗戰期間,北大、清華等名校師生奔赴大西南,建立西南聯大,在戰火中存續中國教育的故事。

這部片子拍得很好,好就好在大量篇幅講了西南聯大培養了好幾位「兩彈一星」元勛,培養了鄧稼先、郭永懷這樣的棟樑;好就好在講了真正具有自由、平等意識的西南聯大教授聞一多,講到了聞一多先生跋山涉水去西南,途中和廣大勞苦大眾在一起,成為了真正的民主鬥士。

不過B站的彈幕比較討厭,總有幾個跳樑小丑破壞氣氛,在影片中刷什麼「民國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真正的素質教育,充滿自由的氣息,所以才能培養出這樣那樣的大師,現在的應試教育,只能把人教成傻子。」

我看到這裡啞然失笑,沒想到2018年,還真有這樣的傻子,我們的教育確實失敗,如此顛倒黑白、是非不分,我們的學校和教師是有責任的。我知道,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民國粉、大師粉,天天鼓吹那個「自由的時代」。如果真信這個,想要推倒現在的教育制度,就是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

這些人,大概不知道自己到了民國,處於什麼地位?我想打個比方,比如說現在的一個年入10萬的普通中國家庭,只要孩子不笨,好好讀書,上大學其實是沒有太大問題。那麼年入十萬在13億人中能排第幾?你在當代年入十萬,本科學歷,放在民國就是大字不識的文盲、破產賣身做佃戶的農民、被抓的壯丁、上海街頭偷東西撿破爛的小癟三而已。哪有資格去讀書識字?

我說話難聽,但這是事實。你別看小說、傳記、電影、電視劇里民國如何重視教育、別看什麼《無問東西》什麼《南渡北歸

》吹得天花亂墜,那個時代如何「大師」遍地走、到處都是書香門第風花雪月的故事,,,,,事實上——民國的文盲率高達90%,全中國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是睜眼瞎,你真的要那樣的教育嗎?

1949之前,中國的文盲率大約是80%,而且被視為識字的20%的人當中,已經包括了那些只認識幾百個中國漢字的人和在今天只能列為半文盲的人。幾乎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讀懂一封書信。那時候,像平原這種能夠寫一手好字的,放在十里八鄉就是了不起的人才,天天給人寫信讀信,寫悼詞寫碑文,騙喫騙喝,財源廣進,說不定還會被土匪抓過去當軍師。

民國的教育極端忽視科學和技術,法律、政治和文學的學科過度膨脹,在校的攻讀正式學位的學生有59%以上學習法律、政治或文科,6%學習教育學。學習自然科學的不到10%,學工程的為11.5%,只有3%學習農業。1949年,印度擁有122萬在校高中生,中國只有26萬,連印度都比不上。

大多數中國大學生的抱負是在中央或地方當官,如果不能當官,就當一名教師,因為教師的工資高,你看那些民國大師說起來兩袖清風,但是大學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輕鬆買下北京一套四合院。

民國的整個教育體繫有意識地為上層社會服務。例如,公立的幼兒園常設在與富裕家庭比鄰而居之區入學必經的考試有意選擇那些已證明智力與體力均屬上乘的兒童,這些孩子大多出生於富裕之家,因而排除了最需要入學的兒童。入學者的學費都是一樣的,根本不考慮普通人的支付能力。公立小學的招生辦法也一樣,因此窮人家的孩子照樣被拒之門外。優先錄取富裕的、有勢力家庭的孩子的模式又出現在中學和大學中。公立的獎學金主要用於資助出國留學,而不是系統地根據需要獎給。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民國大師」,包括民國的大學生,都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階層,有錢有勢,放在現在,也是社會上的1%,所以也只有他們,才能佔有教育資源。我舉個例子,毛澤東的學歷在當時的青年才俊中不算高,湖南第一師範畢業,也就是個最普通的本科生。他父親說起來只是個富農,但擁有不少的土地、房產,甚至還能發行自己家的鈔票,去世的時候還留下了3000大洋的遺產。在當時看,這已經是農民中特別富裕的人了,絕大部分人,都是朝不保夕的流民、饑民、佃戶和幫工。你覺得,以你現在的社會地位,回到民國,有資格上一所現代小學嗎?

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夠上網,能夠用流暢的語言怒噴中國教育,你該感謝新中國,感謝當年無私的「掃盲運動」,感謝那些投入到基層的軍人、教師和幹部,感謝下鄉的知識青年,感謝九年義務教育,正是這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讓中國最貧困山區的孩子也能夠讀書,讓天資平庸的你也能說英語、解方程、算函數、瞭解民國大師的有趣段子。

1949年,中國高校畢業生2.1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其實很多人數理化知識一塌糊塗,連簡單的三角函數都不會算。2018年,中國高校畢業生820萬,99%都是平庸的普通人,很多人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你別管這820萬人水不水!這820萬懂基本的英語、基本的數學、物理自然科學原理,投入到任何一個生產線上,都能在一週之內熟悉流程,熟練操作各種機器,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投入到戰場上,他們能夠迅速搞懂各種武器的使用方法,搞懂戰場的指揮、後勤、通信。這就是規模的優勢和產業的力量。

高曉松前不久吐槽說:「以前的大學是鎮國重器,培養的都是胸懷天下的大師,現在的高校,就是個職業培訓所.....」。他後半句還真沒說錯,我們現在的大學還就是職業培訓所,職業培訓所不好嗎?不是每個人都有高曉松那樣的家庭,那樣的精英父母,大家將來都要工作,都要喫飯,學技能找工作有什麼不對?精英階層就是太高高在上了,根本看不到最廣大人民的需求,對於普通人來說,有活幹,有飯喫,纔是最重要的。滿足了物質需求,掌握了謀生能力,再去談什麼胸懷天下。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詩與遠方,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談著吉他唱著歌,說著段子放著屁,泡著妹子數著錢的。中國的文科知識分子啊,要把身上的民國遺風洗一洗,好好學習怎麼創造價值、教育學生、建設社會主義。你一個人逍遙快活了,不算了不起,共同富裕,共同進步,才叫了不起。

當今的教育不好嗎?當今的教育造就了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飛船能夠上天,嫦娥可以登月,高鐵縱橫全國,電網服務世界,當今的教育培養了一流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造就了國家電網、中鐵、中建、華為、騰訊、阿里這樣的世界頂級公司,這樣的教育很差嗎?

很多孩子苦於應試教育壓力大,但孩子們你們真的錯了,這是對你們最公平的教育制度,如果沒有這一張試卷定成敗,那麼就會去拼財富、拼地位、拼血統、窮人是永世不得翻身的。中國太大了,人口太多了,暫時還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去普及高等教育,所以只能讓最勤奮、最聰明的人,去接受最好的教育,剩下的孩子,接受普通的職業教育,這纔是真正的公平。

我為什麼反感「民國吹」?是因為他們扭曲了事實,民國不是你們想像中的自由國和伊甸園,那是精英階級的自由國,卻是勞苦大眾的煉獄。如果一個時代,忽視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用全國的資源去供養精英階層,只為了那一點文人之間的「傳奇佳話」,這個時代是必將隕落的。

民國有大師,這些大師是梁啟超、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是魯迅、聞一多,是鄧稼先、郭永懷、錢學森。而不是拿著國家的錢,建立投降主義的「低調俱樂部」、抗戰時期跑到美國買博士學位的胡適之。

能夠拯救中國,拯救世界的精神,一定是大眾至上,而不是精英至上。

今天,有些「精英至上」的陰魂卻在捲土重來,人們熱衷於討論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編造那些富人的神話。而精英階層不想著把自己的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中下層人民,卻想著依靠知識來收下層人民的智商稅。而中下層人民,也被這種流毒洗了腦,懵然無知地跟隨在他們身後搖旗吶喊。

一羣小孩子天天在手機上燒錢打遊戲,給首富送錢;

一羣沒有畢業的窮學生天天花錢打賞年入百萬的女主播;

一羣月薪三五千的年輕工人天天花錢聽大V吹牛逼瞎白話;

一羣養家餬口的窘迫中年天天替羅永浩和賈躍亭這樣的老闆操心;

一羣受利於應試教育才能夠擺脫貧困的中產階級,正在鼓吹素質教育;

一羣因為新中國纔能夠翻身做主人的貧農後代,卻在懷念民國地主老爺們的好.......

荒謬啊!

年輕人,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立場,然後再去為之奮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