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暫時無法納入滬港通和深港通標的。

小米首日破發之後,最近幾天連連上漲,現在已經比發行價漲了26%了。這個結果應該是發行人也高興,投資人也高興,最憋屈的估計就是證監會了。當初本來安排小米先發CDR再去港股上市,作為CDR的首單,後來市場下跌,擔心CDR破發,於是就暫緩了,先讓小米去香港發,說等穩定了再來發CDR。哪知道小米上完市一路上漲……

這下好了,現在再發吧,高位接盤,發完了要是再跌豈不是更尷尬了?現在不發吧,它一直漲,那什麼時候發呀?這個事兒應該說怪不得證監會,誰也預測不了股價,當初暫緩也是維護市場的考慮,但是說明,即便是作為裁判員的監管層,想精確抄底也是抄不準的。

有些內地的投資者想買小米,本來7月23日小米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後,就會納入港股通標的,通過港股通就可以買了。但是現在滬深交易所宣佈,從7月16日起,外國公司股票、合訂證券、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的,暫不納入互聯互通範圍,因此暫時來看,通過港股通買小米是不行了,想買小米只能直接去港股買。

滬深交易所的這個政策並不是針對小米,現在一些新聞在報道這件事情的時候非常混亂,我來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給大家理一下:

先說一個錯誤的認知,是認為小米將納入的是恒生指數。恒生指數是香港最老牌的指數,可以說是市場的標誌,但是小米要納入的並不是這個指數,而是恒生綜合指數。恒生指數和恒生綜合指數雖然就差兩個字,但完完全全是兩個指數。恒生指數有50隻成份股,就有點像我們的上證50,屬於一個以金融股主導的大藍籌指數。而恒生綜合指數有400多隻成份股,就有點像滬深300,範圍要大得多。

今年5月,恒生綜合指數宣佈要進行一項調整,把外國公司、合訂證券、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股票納入選股範疇,在今年三季度生效。

在之前,恒生綜合指數只包含大中華區域的公司,外國公司是不包括的。這個區域不僅僅是是指註冊地,比如像騰訊這樣註冊在國外,但是主要業務在中國的公司,都算大中華公司。合訂證券是個香港獨特的概念,你們看股票名字後面帶SS標記的,就是合訂證券,它是把幾個證券捆綁為一個證券一起交易。不同投票權架構,就是指小米這樣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外面交易的普通股投票權低,雷軍持有的股票投票權高,以保持管理層的控制。

港股通的標的,是從恒生綜合指數的成分股裏選出來的,如果小米在7月23日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本來就會成為港股通標的。現在滬深交易所認為,內地投資者對於這三類股票的機制還不熟悉,出於防範風險考慮,暫時不納入。所以這件事兒並不是針對小米,而是針對恒生綜合指數於三季度生效的調整,只不過被小米正好趕上了。

2. 本週核發了2家IPO的批文,募集金額11億元。

3. 未來兩周解禁股數量大幅減少,以下注意迴避。

我篩選了其中解禁股佔流通股比超過10%的,按代碼順序排序。

這個表格我自己每週都會過一遍,看看有沒有自己的持股。其中有你的持股的話,建議去查一下具體的解禁股東名單,如果解禁的股東數量幾十個很多很碎,或者有「其他股東」這樣表示一大堆的,就容易發生踩踏,最好提前迴避。查詢解禁股東名單可以用東方財富網的數據,地址:data.eastmoney.com/dxf/

4. 本週我的資產配置沒有變化。

我對後市的觀點仍然是短期可能繼續反彈,但中期會再觸底。反彈是由於近期政策呵護,證監會帶著兩個交易所給上市公司開會維穩,住建部說棚改暫停也不搞一刀切了,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都說股市有投資價值,外加貿易摩擦一輪牌打完算是暫時的利空出盡。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困擾中國的內生問題——去槓桿中的經濟減速,仍然沒有解決。A股的下一輪牛市一定要等到槓桿即將出清後,纔有爆發的可能,因此想買沒買的別著急,下半年肯定還有機會讓你買。

5. 港股打新提示。

下週一五隻港股上市。最近港股新股集中上市,是因為半年末前集中出了一批打新,未來就沒這麼多了。這5隻新股暗盤沒有破發的,其中漲幅最多的是之前推薦申購的倢冠控股,暗盤漲幅60%。這5隻新股均沒有綠鞋機制。

上週上市的新股齊屹科技雖然有綠鞋機制,但是一直沒有能夠回到發行價。從盤面來看,買盤幾乎都是執行綠鞋的高盛掛單,但是高盛的策略是掛而不買,只在價格下面幾個檔位等著接盤。賣盤有中信里昂、摩根斯坦利等機構出貨,總體來看感覺機構不看好這隻,因此我覺得綠鞋回發行價的機會比較小了。每天睡前5分鐘,讀懂市場學金融,語音版關注微信公眾號韭菜投資學。

指數估值和趨勢模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