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間,格力電器公告稱,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轉讓價格不低於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格力集團後續將進一步研究具體方案,最終公開轉讓價格以公開徵集並今年國有資產監管部門批覆爲準。格力電器將於9日起復牌交易。

  按照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45.67元)計算,此次格力集團擬轉讓的股票價值超過410億元。

  對於如此大體量資金的轉讓,控股權究竟“花落誰家”?綜合市場猜測來看,有以下六種可能:1)董明珠跟二股東經銷商;2)阿里或者蘇寧等新的戰略投資者;3)劃撥給更高一級的國資委;4)公開拍賣所持格力電器股權;5)珠海國資平臺內部騰挪;6)富士康。

  除了以上六種猜想之外,在包括中金、光大等的一些券商看來,此次轉讓可能意味着格力將從國有企業轉變成爲一個持股比例較爲分散、無實際控制人、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衆公司,治理架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對於上述猜想,券商給出的理由是此次轉讓交易規模較大(意味着可能存在多個受讓方)、但股本總份額有限。根據華爾街見聞會員專享文章計算,格力擬轉讓對價不低於45.67元/股,預計整體交易金額將超過410億元;但從股權佔比來看,15%的總股本佔比並不高,梳理格力當前的股權結構來看,各股東持股比較分散,沒有單一股東從股權上能夠對格力進行控制——目前格力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爲8.91%,第三大股東持股7.86%,其餘具體股東持股均在3%以下。

  企查查數據顯示,格力集團(珠海市國資委100%控股)目前是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持有格力電器18.22%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由格力電器主要經銷商組建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格力電器股份比例爲8.91%;第3位至第9位的股東均是機構投資者;第10大股東是董明珠個人,持股比例爲0.74%。

  目前管理層整體持股比例較低,持股主要來源於股權分置改革(2006、2007、2009年集團分別轉讓格力總股本的1.3%給予管理層)。以下是光大證券繪製的格力電器股權結構示意圖:

  光大、中信等券商還指出,此次轉讓若成功實施,格力有望向美的股東屬性多元化的股權結構看齊,有望解決長期困擾公司的治理結構和管理層股權激勵等問題,股東權益也有望得到更好保障。

  在治理問題上,一方面,本屆董事會候選人均爲公司高管以及渠道管理人員,已經是國資委對公司經營管理層面逐步放權的積極信號;另一方面,預計國資委會設置轉讓條件門檻,找到認可格力資產價值,認可管理層能力的優秀戰略/財務投資人。

  在激勵問題上,作爲國有控股企業,格力管理層股權激勵少;格力曾採取多項非股權激勵方式,如人才公寓項目、逆勢加薪1000元等,但由於激勵幅度有限而難以充分激發核心管理層的積極性。變爲公衆公司後,格力管理層有望通過受讓或者股權激勵方式持有更多股份,管理層利益和公開市場、中小股東都會更加一致,格力也預計更傾向於利用多餘現金進行回購、分紅等回報股東的行爲。

  對於轉讓完成之後股價的走勢,券商認爲,格力股價估值有望大幅修復。中金公司指出,治理結構較差一直是格力電器相比美的集團存在明顯估值折價的原因,當前格力電器PE估值比美的集團低40%(當前格力電器10.6x2018e P/E,美的集團17.5x2018e P/E),這意味着格力估值有望大幅提升。基於治理結構改善的預期,中金上調格力電器目標價16.5%至68.7元人民幣,漲幅空間達到46%。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格力電器真的變爲無實際控制人、非國有控股企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經理董明珠是否退休,就不再受國有企業有關規定的約束,只要股東會、董事會同意,董明珠就可以繼續擔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