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已圓滿落下帷幕,但無論是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還是政府的工作報告,都讓人振聾發聵地將老百姓的切實利益放在首位。一個個“政策組合拳及惠民紅包”,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近年來,隨着“互聯網+”和國內物流建設加快,互聯網在農村地區也得到普及應用,農村“e時代”到來,農村互聯網市場潛力正逐步釋放,惠及億萬村民。

未來10年機會在農村,互聯網帶動億萬羣衆致富

湖南省工商聯副主席表示,未來10年最大的互聯網紅利一定在鄉村,手機作爲農民的新“農具”,會在農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據統計,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寬帶用戶全年淨增2364萬戶,總數達到1.17億戶,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正在農村開花結果。

不少農民在網上開店直銷農產品,通過線上信息線下接待搞旅遊觀光已經熟門熟路。接入互聯網,也就意味着農民進入了巨大的市場網絡,不少村幹部也帶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在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網絡中,感知經濟溫度、習得價值規律,激活發展潛能。

未來10年機會在農村,互聯網帶動億萬羣衆致富

但人們必須意識到,發展的道路看似暢通,可能也很窄,不少農民被排除在了互聯網之外。來自貴州的一名委員就在兩會期間“求助”,希望可以實現農村邊遠地區的網絡信號覆蓋,讓“互聯網高速公路”也走進山村瞧一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佈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爲38.4%,農村地區非網民佔比高達63.2%。

接入互聯網的意義不僅在於讓農民線上完成本地化服務,更能搭建出“精準扶貧”的舞臺,通過電商、網上自主經營行爲致富,將有更多人接觸並融入網絡,互聯網行業也將迎來最後的增長狂歡。

政府在其中也大有可爲,可以通過統籌資源,更好地發揮電商企業平臺優勢,形成電商、政府、農戶三方聯動,推動農業產業化、農品品牌化、農業專業化,也可以加大對農村優秀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以點帶面,讓農民的錢袋子都鼓起來。雖然,網絡建設的前期財政投入多,回報週期長,工程難度大,但政府依然將其作爲打贏鄉村“攻堅脫貧”硬仗的重要手段, “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等政策將在今年一一落實,助力互聯網紅利在村鎮中生根發芽,並最終枝繁葉茂。

未來10年機會在農村,互聯網帶動億萬羣衆致富

商務部負責人對互聯網提速農民奔小康步伐也予以肯定,他表示暢通浪涌流通渠道,連接城鄉市場的意義巨大,農村消費潛力巨大,要開展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打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最後一公里”。可以預見,城鄉經濟的互補性將促成城鄉差異化發展,雙向保證城鄉生活質量的穩步提升,逐步縮小城鄉經濟差距。

廣西壯族自治區就通過促進生產、經營、消費無縫連接,大力發展了農村電商,不僅全面貫徹落實了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還在市、縣兩級架設村級信息服務站運營中心,在行政村成立益農信息社,用切實行動打通農村物流痛點的“最後一公里”,讓當地特色的熱帶水果,新鮮配送至餐桌,農民獲得了更高的收入,城鎮居民收穫了美味,形成了可以循環的良性互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