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制的創建原理與中國古代曆法中的“七曜”有關,古人認爲日、月、火、水、木、金、土7個星宿七日爲一輪迴,正好與國際的一週七天相匹配。行爲源自星宿所以叫星期;因爲週期是7天,所以在星期後面加數字一二三四五六表示;因爲週期是輪迴,也就是一個圓,星期日既是一個星期的開始也是一個星期的結束;如果叫星期七,那就只能表示出一個星期末尾的含義沒辦法表達出一個星期開始的含義了,爲了不造成這樣的歧義,所以纔不用星期七來表示的!

  星期日是日曜,位列七曜之首,也即排在一個星期中的第一天(首位),不是最後一天,也就是說在一個星期中不是排在第七天,所以只能稱爲星期日,而不能稱爲星期七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即習慣上往往把星期一視爲星期的第一天,但是又習慣把星期六稱爲“週末”。如果按照這種認識,那麼星期日該是一個星期中的第幾天呢?其實星期日是日曜,列於七曜之首,當然是星期中的第一天了。星期六是土曜,位居七曜之末,當然是星期中的最後一天了。按照七曜自日曜始至土曜終,又重複循環的排列順序,土曜纔是這周而復始的末位,可見人們又把星期六稱爲“週末”也是有一定的依據了。

  關於星期,並不單是來源基督教,還有起源西亞的說法,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人、把每個月能見到月亮的28天四等分,即把7天作爲一週,並把日、月、火、水、木、金、土7個星球的名稱順次分配給一週中的7天。而我國古代把一週七天稱爲“七曜”,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日爲一循環。而我國七天爲一週的天象觀測,正好與國際接軌。這也說明人類在生活實踐中都有着共同發現和發明的智慧,種族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