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場裏的桐花實在太好看了,豔靚的紫色,沒買呢,就忍不住的先拍照發個圈。有人看到說,第一次見紫色的槐花,好喫麼?呃,這可不是槐花,槐花要到五月份才能開呢。

  雖然賣菜的都叫它桐花,但也不是大街上梧桐樹開的那種大喇叭口似的梧桐花。這種是爬藤類的紫藤花,也叫藤蘿,花瓣很小,成串的樣子跟洋槐花極像,所以被認錯也是難免。

  我認識它,到堅定不移。首先我是到了菜場不懂就問的,賣菜的都是行家。第二,我家旁邊的植物園裏就有一個掛滿紫藤花的長廊,花期是4-5月,現在每天早晚遛彎都能看到,像一串串紫色的風鈴,淡雅好看又清香。枝幹上掛着的一個標牌,讓人深深的記住了它叫紫藤。

  現在甭管它名字叫啥,桐花還是紫藤花,知道能喫且菜場裏有賣的,見到就甭猶豫了。五塊錢一斤,越早買越好,因爲早期的都是還沒來得及開的小花苞,最鮮最嫩最甜。專家說紫藤花,性溫味甘,所含的芳香油,有解毒殺蟲、止痛、去腹水腫脹的功效。

  桐花的味道跟洋槐花一模一樣,淡淡的香甜,很鮮美。自古以花入饌的不勝舉,花茶、花釀的酒,玫瑰花餅,春天的紫藤、槐花蒸菜,秋天的面拖南瓜花等等的,甭管搬到廚房裏做成啥樣,都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四月芳菲,紫藤正盛,我最愛煎一鍋紫藤小麪餅,用手拿着喫,面香中帶着淡淡的花香,甜絲絲的,一向喜歡辣味的虎爹也能喫一盤。

  菜場裏都叫它桐花~

  【桐花餅】

  材料:桐花300克,麪粉60克,雞蛋1個,鹽4克。

  做法:1.將桐花的花苞都擼下來,放入水中淘洗乾淨,花枝不用。

  2.鍋中水開,放入桐花,焯燙至全部變色,就快速撈到冷水中過涼,然後再撈出擠幹水分。

  3.將焯燙好的桐花放入碗中,加入麪粉、鹽,再磕入一個雞蛋。

  麪粉不要放太多,量不要超過桐花,起到個粘合作用即可,太多不易熟,也會壓了花香味。

  4.攪拌均勻,能團成團就行。

  若覺得太乾不能成團,就再少加點水拌勻,但千萬別放多,太稀就不好了。

  5.挖一大勺桐花面糊,放手心滾圓、壓扁,即可整成一個圓形小餅。

  6.鍋中刷一層薄油,排放入桐花餅,小火煎至底部定型。

  要一直用小火慢煎,以防表皮焦糊了裏面卻還沒熟的現象。

  7.然後再逐個翻面,小火煎至兩面都稍金黃,並能聞到桐花的香味冒出即可。

  小貼士:新鮮的桐花,有不焯燙直接做的,也有將鮮花加鹽醃至軟塌再做的,但我還是覺得焯燙後的味道口感更好,先去掉些花朵的生澀味,喫起來纔會更鮮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