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調整。

  如果遇到問題,家長依然像孩子小時候那樣不分場合的吼叫、打罵,有可能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滋生出更多的問題。

  下面這4種教育方式都存有一定的問題,但是很多父母都在用。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當衆打罵、羞辱孩子

  古人言:人前教子。但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前陣子《兒子弄丟5塊錢地鐵票,媽媽急得動手》的新聞刷爆各大網絡平臺:在南昌地鐵一號線上,一位年輕媽媽大聲打罵自己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把地鐵票弄丟了。

  這位媽媽一邊打還一邊呵斥:“叫你不要玩,你就不聽。”

  一旁的路人看不下去了,紛紛上前勸解:“一張票就5塊錢而已,你再買一個就好了啊。”

  但這位媽媽卻留下了淚水。原來,她和丈夫分居,自己一個人養孩子。她一個月才能賺900元,有時候連900都賺不到,還要養自己生病的媽媽……

  生活不易,這位媽媽可能是一時心急,才動手打了孩子。但是我們必須認清一點:生氣抱怨解決不了現狀,反而會讓自己最親的人受傷害。

  當衆打罵孩子在生活中其實並不少見,很多父母認爲這樣做可以改善孩子的行爲,卻認識不到打罵孩子的危害——

  在別人注目下被打罵,孩子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感覺低人一等,擡不起頭。長此以往,就會產生自卑心理,嚴重的還會留下心理陰影,做事畏手畏腳,悲觀厭世,與父母生成隔閡,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

  

  一味強調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電影《奇蹟男孩》中的小男主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他喜歡帶着太空頭盔幻想太空夢。

  在奧吉10歲的時候,媽媽決定送他去學校。這對於奧吉而言,是一件比做20多次手術更加恐怖的事,因爲他的不尋常長相會嚇到小朋友,讓他成爲同學們取笑、排擠的對象。

  但是,勇敢堅強的奧吉通過自己一系列的努力感染到了他人,融入到了校園生活中,創造了一個奇蹟。

  豆瓣電影下最熱的一條評論說道:“在這樣的家庭中做一條狗都是幸福的。”是的,奧吉之所以能創造奇蹟,與父母愛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在被同學挖苦後,奧吉向家人發脾氣,責怪媽媽強迫他去上學纔會遭遇這些不開心的事情,而媽媽卻溫柔的告訴他:“你不醜,奧吉。”

  奧吉哭着說:“因爲你是我媽媽,所以纔會這麼說。”媽媽堅定地回答道:“我是你媽媽,我的話才最重要,因爲我最瞭解你。”奧吉的媽媽通過這種方式讓奧吉擺脫了自卑,有了克服偏見的勇氣。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一些父母不肯花時間去了解孩子、鼓勵孩子,還會將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無限放大、反覆強調,這無疑是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重重撒鹽,也非常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

  有這麼一種家長,他們的誇獎和讚歎都放在了別人家的孩子身上,張口閉口都是“別人家孩子怎麼怎麼樣”,一到自己孩子這裏就怎麼都不滿意。

  誠然,與他人比較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是父母不應該只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家孩子的優秀上面。優秀的得來有多方面原因,或天賦、或努力、或資源,每個人的起點和境遇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孩子之間要比較的,是如何變得優秀,絕非優秀本身。

  晚清的大神級人物曾國藩,歷史地位崇高,完成了立功(成就大事業)、立德(成爲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爲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

  但是,曾國藩卻常說“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這雖然有自謙的成分,但是也確實說明了曾國藩自身的一些問題。而且,與曾國藩同代的名臣左宗棠一向看不上他,連他的學生李鴻章也當面說他太過“儒緩”。

  曾國藩在13歲那年曾有過這樣一件“趣事”:晚上,曾國藩在屋內背課文,有個小偷趴在他家房樑上,打算等他背完睡覺後再下去偷東西。誰知曾國藩背了半夜,一篇《岳陽樓記》就是背不下來。在房樑上睡了一夜的小偷眼見天光大亮,忍無可忍,跳下屋樑指着曾國藩罵道:“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隨口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曾國藩雖然是個“笨小孩”,卻不是個“傻小孩”,他虛心好學,謙卑處世,不斷的精進自我,提升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這才從一個“笨小孩”成爲了近代儒家宗師。

  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其實都是普通的孩子,沒有特別的天賦,也沒有優渥的家境,若要出人頭地必須努力耕耘,尋找出路。家長們在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時,不妨探尋一下對方爲什麼這麼優秀,找到背後的原因,並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引導和教育,這纔是真正對孩子好的做法。

  

  嘲笑孩子

  前一段時間,北大高才生王猛12年不回家並寫萬言文控訴父母的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在萬字長文中,王猛提到了一件事:小學時他因爲不會剝雞蛋,遭到同學的取笑,後來傳到家裏親戚耳裏,又一次遭到了親戚的取笑,但他的父母卻覺得這沒什麼。

  很多年後,親戚依然拿這件事情反覆嘲笑他,而父母就在一旁隨聲附和。這是王猛怨恨父母的原因之一。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不代表他們可以隨意被嘲笑。嘲笑會滋生孩子的自卑心理,還會扭曲孩子的交流方式,讓他們喪失正確表達自身情感和自身需求的能力。

  對於孩子的隱私、囧事、醜事,父母應當予以保護,不要隨便把孩子的隱私當談資,公之於衆,取笑逗趣兒,這不僅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讓孩子感覺受到了父母的背叛,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當孩子遭到嘲笑時,父母不能置之不理,要耐心傾聽,讓孩子感覺到有心理依託,並開導、鼓勵孩子嘗試找到解決的方法。

  Professor點評:

  “

  英國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成年人要想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語言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父母、老師的語言內容、表達方式,都會對孩子的行爲以及心理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就像中國的一句俗語一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獲得一個健康的心理,父母首先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爭取爲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