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electronica-d-cover-2.jpg

我的迷幻时代:千禧年的那一波电音潮(Part 4)

By:1319
 

转入21世纪的中文乐坛新人辈出,唱片公司似乎都在极力挖掘新声音,不停举办的歌唱比赛与创作比赛,还有各家唱片公司一年一度的秘密武器年度新人,造就了个个身怀绝技的新人倾巢涌入音乐圈的盛况(那时候还不是人人有资源/管道独立制作生产发行唱片的年代)。举例当今最中文流行音乐具影响力的音乐人:周杰伦、蔡依林、五月天、孙燕姿、林俊杰、蔡健雅、戴佩妮、S.H.E. 、阿弟仔、小安、陈建骐……,都是在那个时代冒出来的。由此可见,这波新人潮是新世纪,中文乐坛改朝换代的重要势力(想不到这些人出道也有十几年了,烟……)。

这些新人带来的不仅是高人气高产值,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声音、新的音乐类型,尤其当中更有不少是对音乐有想法与实践的唱作人,不论是词曲创作,甚至是制作、编曲、演奏,都由自己一手包办。千禧年电音潮系列的第四段,带您回顾这波新人潮当中,四位以电子音乐亮相的新声音。

-

zhou-xun-cover.jpg

周迅《夏天》(2003年)

周迅在戏剧上的表现广为人知,但音乐上的表现恐怕仅限于粉丝与小众乐迷。事实上若追溯周迅的经历,她在《人间四月天》人气急升之际,曾是 Sony Music 的重点新人之一,却迟迟等到2003年才加盟华纳,发行首张专辑《夏天》。然而,这绝对不是一般“演而优则唱”的捞钱作品,若拿 Sony Music 时期推出的单曲〈飘摇〉与《夏天》对比,肯定庆幸她当时等了三年才推出正规专辑。

《夏天》找来了颇有态度与想法的制作组合火星电台,担纲整张专辑的制作与编曲,做出了一张与众不同、画面感十足的 electric-pop 专辑。就如专辑内页投影在周迅身上的灯换片,带领听者走过夏天的各种景色:〈翅膀〉中强烈炽热的炎夏阳光、〈今晚〉里神清气爽的夏夜晚风、〈看海〉中心旷神怡的海边景色、〈绿〉里迅速穿梭在绿叶中的光隙……。周迅或许不是歌唱技巧最好的歌者,但通过简单的旋律与电子音乐多样的编制面貌,火星电台不仅绕过了音域上的限制,更使《夏天》这张为周迅量声定做的作品,具有颇高的可听性与精彩性。

在之后,周迅与火星电台和陈珊妮合作了多一张《偶遇》,便不再推出正规专辑。尽管如此,音乐在周迅的演艺版图持续占据相当可观的篇幅,不时会有电影歌曲的演唱,甚至还凭此夺得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项。

zhou-xun-credits.jpg

-

li-yu-huan-cover.jpg

李雨寰《Techno.love》(2000年)

严格上来说,李雨寰在发行《Techno.love》的时候已经不是新人了,四年前他曾以 dMDM 组合的形式发行了《爱上你只是我的错》。相较于《爱上你只是我的错》的 glam-pop,李雨寰在《Techno.love》企图将流行音乐与电音舞曲融合,作出一张 radio-friendly 且能被大众接受的,首张以近乎全舞曲形式呈现的中文原创电音专辑。

因此,《Techno.love》的曲目保有一般流行歌曲的主歌副歌架构,但编曲方面则以Techno、Disco、House 等欧陆舞曲形式呈现。对于中文流行音乐与正统欧陆舞曲两道的歌迷,当时这结果两边都不讨好;但如今仔细再听《Techno.love》,其中融合其实是具有思考与用心的,没有陷入把大四件乐器用合成器替代的做法,而是把“电音舞曲”放在第一顺位,在最大额度内把中文流行音乐的旋律与结构融入欧陆舞曲的形式。成果算是成功且有质感的,舞池自用两相宜,同名歌曲〈Techno Love〉与〈Animal〉便是最好的例子。即便是全舞曲,《Techno.love》也不显得单调,除了呈现多种欧陆舞曲的曲风、曲目编排起承转合分明,〈Butterfly〉的 funk guitar 与〈Disco Butterfly〉爵士女声 Mandy Gaines 的献声也为《Techno.love》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元素。而林𬀩哲作为专辑的一大制作人,也动用了爱徒陈绮贞与杨乃文为《Techno.love》献词献声,当中〈春意荡漾〉大概是极少数可以听见杨乃文唱电音舞曲的作品。

笔者必须再次不厌其烦的提起李雨寰的作曲功力:尽管《Techno.love》里都是舞曲,但把旋律抽出来单独聆听,便不难发现这些歌曲旋律性十足,且不落一般流行乐作曲模板的俗套,甚至其中带有点学院派古典乐的痕迹。除了之前在 dMDm 专辑里舞曲版与吉他伴奏版的〈爱上你只是我的错〉,先前由莫文蔚演唱的抒情作品〈不要爱我〉,在《Techno.love》里经改编成为电音舞曲版本,竟仍然是成立的。日后李雨寰以幕后编曲制作为重心,涉及的曲风除了欧陆舞曲,还包括古典、摇滚、bossa nova 等等,在新潮与传统、各种曲风类型之中穿梭自如,是他丰厚的音乐底蕴的证明。

li-yu-huan-credits.jpg

-

editec-cover.jpg

Editec 《Freeway》(2001年)

电音摇滚乐团 Editec 大概是这一段中最为陌生和神隐的新人,其组团过程与后续几乎无迹可寻,只能从文案得知这是发迹于网路音乐平台的新团体。但专辑的幕后推手小有来头,是曾在 Sony Music 负责独立品牌“谙谱”(相似魔岩之于滚石的关系),发行过禁地合唱团《瑞明山庄第一现场》(号称是台湾的第一张 Death Metal 专辑,比闪灵首张专辑还要早两年)、废五金同名专辑、王仁宏《戴眼镜的小孩》等的资深音乐人白纪龄。在专辑包装形式保守的2001年,从《Freeway》客制的 CD 壳,到歌词本的特殊印刷,不难看出当时唱片公司对此团体的器重。

Editec 的《Freeway》在基本的摇滚乐编制下,分别将大四件的鼓与贝丝,以腐锈气味弥散的 loop 与底座沉重的 synth bass 替代,使专辑弥漫著气氛颓靡眩乱的末日气息。电吉他与合成器编排冲击力道强硬的〈大惊小怪〉、〈毁灭〉、〈时间〉,充满著青年对生活与社会现象的愤怒与冷蔑,在如今看来措辞是有点少年强说愁,但在当年的一堆情情爱爱中却是少见的题材。冷寂的〈逃离寂寞〉、〈Freeway〉、〈天使〉则踏著合成器节拍的律动,如歌名所述,带领听者行驶在脱逃尘世的高速公路上。〈镜子〉与〈时间〉,是各别将电子音乐和摇滚做得较纯粹的歌曲,也是专辑里较独特的曲目。

电音摇滚乐团如今俯拾皆是,但 Editec 的音乐形式,在2001年已是中文音乐中走得较前卫的了,可是专辑在举世欢腾的初世纪发行,此时世纪末的末日氛围已消散,也因此显得生不逢时。若您对 Editec有一点微微的熟悉感,或许是因为键盘手 Tomi 和客席贝斯手晓华隔年加入了人气爆红的信乐团,后来信乐团更翻唱了〈大惊小怪〉;这也多少意味著《Freeway》发行不久后,Editec 便解散了。

editec-credits-2.jpg

-

t-ho-brothers-cover.jpg

铁虎兄弟《T-HO Brothers 铁虎兄弟》同名专辑 (2003年)

千禧年的电音潮系列至此,介绍了电子音乐与pop、摇滚、lounge、民谣、爵士结合的各种搭配,但是,电子音乐与原住民歌谣如何?铁虎兄弟由达悟族的 Jeff 与排湾族的 Red i 两位原住民组成,结合知名电音音乐人 DJ Ty 作为首张同名专辑的制作人,Hip-hop 与 reggae 是主轴,原住民歌谣与放客是采样元素,整张专辑散发出一种既凶悍的刚气、又迷幻的电气。

〈台湾铁虎〉在磅礡的 phat lead synth 与纪晓君大器的吟唱下气势开场,迅速冲击的节拍,结合原住民语、国语与英语的饶舌,率先给听者打破了当时一般“原住民歌手非张惠妹即陈建年”的刻板印象二分法。而在 Matzka 以排湾语雷鬼惊艳四座的七年前,铁虎兄弟早已在专辑里的〈我的那“根”〉与〈女人是老大〉,成功将原住民歌谣与雷鬼此两音乐曲风,天衣无缝地搭配结合。音乐凶悍至此,歌曲题材自然也不会给你唱美丽的稻穗:除了 hip-hop 里常出现的金钱和女人(此“女人”也包括卑南族与阿美族的母系社会的描写),更控诉著原住民在二二八、核废料等历史与时事事件中,所面对的凶残对待与压迫。

尽管铁虎兄弟仅出了一张专辑,但这是张具有实实在在重量的专辑,《铁虎兄弟》把原住民传统的歌谣、语言,与新潮现代的正统黑人音乐结合,开拓了原住民音乐的新可能。而在原住民音乐与更多音乐曲风结合的当今重听《铁虎兄弟》,竟没有一般千禧年电音/hip-hop音乐的时代感,多少是这张专辑的制作功力与前瞻性的佐证。

T-HO-credits-2.jpg

-

预告: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此系列的最后一趴,带你回顾多四张,大咖音乐人在千禧年之际所发行的电子音乐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