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優秀的職場女性,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國外企業任職女高管。

  但是光鮮背後,她備受疾病的折磨。

  在國外的時候,她逐漸出現症狀,醫生診斷她,患上了帕金森病,可那時候她還不到30歲啊!

  在外打拼磨礪的那些年,她堅強而果敢,她遵醫囑服用藥物,期待疾病出現轉機。可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喫了那麼多年的藥卻無任何症狀上的改善.....

  其實,帕金森早就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有數據顯示,帕金森患者羣正趨於年輕化,目前“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佔總人數的10%!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又稱震顫麻痹。通常來說,患者羣體多爲中老年人,65歲以上人羣患病率非常高,隨年齡增高,男性稍多於女性。

  該病的主要臨牀特點:靜止性震顫、動作遲緩及減少、肌張力增高、姿勢不穩等爲主要特徵。

  關於青少年型帕金森疾病,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萬志榮、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尹豐兩位專家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頻道《名醫堂》裏介紹:

  隨着人們生活環境的不斷改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以及生活習慣不規律等因素,青少年羣體的身心健康正經歷着空前的“侵蝕”,年輕人患上“老年病”的現象日益增多。

  1.帕金森是會被抑鬱和苦悶殺死的疾病,至今還沒被地球人類攻破。

  據統計,全球有大約450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中國佔220萬,近一半比例,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的“第三殺手”,而且每年新發病例近1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中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

  2.青年型帕金森患者該何去何從?

  專家提醒,早發現、早治療,儘快就醫減輕症狀,重返正常生活!

  專家簡介:

  萬志榮

  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在職博士,從事震顫、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臨牀工作,擅長震顫、帕金森病、帕金森疊加綜合徵的早期診斷及鑑別,在藥物選擇方面有豐富的臨牀經驗。開設帕金森專病門診。門診可開展左旋多巴藥物測定、DBS術前評估,術後程控等特色工作。獲得2016(第二屆)人民好醫生獎。是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會委員、北京神經變性病學會運動障礙及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常務委員兼副祕書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疾病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理事等多家委員。

  尹豐

  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7年進入神經外科的工作,2011年~2012年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和西雅圖瑞典醫療中心進修功能神經外科。主要研究方向爲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已獨立完成各類手術數千臺,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和軍內課題,成果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內的多項科技獎勵。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文章數十篇。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專委會委員。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功能神經外科專委會委員。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只用於傳播,如果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