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毕业建筑学本硕,本来想毕业直接用本科学历报考,结果停了两年,17年重新启动就正常报名了,17年过了4门,18年过了5门,结束战斗。基本情况是没考过研,从17年考试正式接触资料开始复习,两年基本是11月份开始零星看看,过完年看的时间会增加一些。原则是60分万岁,每科都看了,有的多有的少,总之运气+复习吧。

  1. 复习材料:全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教材、真题;环球网校15年的视频。

教材是根据考试大纲摘录重要条目,并未包含所有考点,做真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多不会的。那看教材的目的是什么?个人认为是掌握大部分考点,结合真题基本60分是有很大把握的(再强调下,和高考什么不一样,紧记「60分万岁」是原则,虽然不好听,但就是这么个理,千万不要因为几个不会就打乱了心情和节奏,抓大放小,不要钻牛角尖)。

真题比较重要,主要能让你知道教材这么多章节哪些是重点(做1-2套就能有感觉),其次可以通过真题补充到很多教材没有覆盖的知识点。

环球网校视频主要是梳理思路。有的科目是很精华的,有的科目是照本宣科。可以选择性看,后面会一科科分析。

  1. 科目感受:一注考试一共九门,6门知识题、3门作图题。先简单分析下难度分级,具体单科分析结合复习后面说。

「容易」——可以不怎么看书,看看真题、视频;

「一般」——要看书,结合做做真题;

「难」——书、真题、视频建议都要看,而且还要认真看。

知识题

容易:经济

一般:设计(知识)、场地前期(知识)、物理

难:结构、材料

作图题

一般:场地

难:大设计、技术作图

  1. 科目关联:

根据复习经验,个人建议:

设计(知识)、场地前期(知识)、场地作图捆绑看,这三科知识点重合度相当高,书的量也大,绑定看最经济实惠,目标最好能第一年都过。

大设计和这个组团关联度算比较高的,建议每年都考,毕竟不知道哪年能遇到什么题就过了。

结构、材料虽然抗震部分有重合,但量不大,同时两科都属于量比较大的科目,有能力的可以一锅端,时间有限的建议分两年重点突击。

材料和物理关联多一些,材料量大、物理量稍小,建议一起复习比较合算。

经济量最小,和材料有少许关联,有精力可以一起拿掉。不行的话,单独复习经济也不会增加太多负担,问题不大。

结构量大、难点多,建议重点看,和技术作图的结构那一题有重叠,可以一起复习。

  1. 复习组合建议

第一年:全部报、每科去、感受真题。

超强能力、时间充足:A+B+C

正常能力、时间充足:A+BC

正常能力、时间不足:A+红色科目自选

正常能力、时间极少:A

第二年:第一年剩+BC

第三年:剩+ BC

之后:剩

  1. 分科、分年分析:

2017年

17年10月份拿到教材,11月开始看书。年前每天1小时左右,基本能保证一周四天;年后疯狂加班到考前两天,中间只能每天挤海绵,可能一天有1个小时左右。第一周考前两天晚上集中看,第二周得了五天晚上全力突击。

  1. 建筑设计(知识)、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通过

没考过研这两科不敢放松,两科是同一本书,内容有很多相关性,所以建议一起看,我就直接当成一科看的。

科目感受:主要靠背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总分90,通过54。记忆量不大(很多知识点都是平时工作常用常见,基本不用刻意背),总之「平时积累,复习加强」。书每章都看、不会的著重记一下。

建筑设计(知识)——总分140,通过84(18年改了)。记忆量大、知识点杂、单个点本身不难,总之「面广不深」,复习到了过问题不大。教材有五个章节,个人感受前四个章节一定要熟练,要拿到分;第五个章节相关规范设计面太广,没法看,建议日常积累防火规范、通则、无障碍、接触过的各类建筑分项规范,其他就放吧,太多太杂了。

复习材料:教材、真题集、手机APP真题,视频作用不大。

复习时间:

个人看书比较慢,11月开始到年前,大概分摊到每天一个小时吧,不加周末。仔细缓慢的啃了一遍教材,重点标记出来。年后疯狂加班,庆幸年前看了一遍,抽时间快速过了两遍书加强标注,周末做了14、15两年的真题(这个时间虽少,但很重要,书结合真题知道了重点考点在哪里,加强标注了出来)。考试前一天疯狂看了好几遍书上的加强标注、真题错题,看到11点多,当天凌晨5点起来强记,然后直接冲入考场。

复习建议:

没考过研的同学建议认真啃一遍教材,会给自己搭建一个大框架,了解考点,把重点都勾下来,这一遍看似慢,但是基础,不要急躁。后面再看几遍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建议大致看第一遍勾的重点一遍,然后做真题(一整套),会感受到什么章节题多,怎么分布的,书上的知识点题目是从什么角度考的等等。在真题感受基础上再看一遍,勾出加强重点,这一次的很重要,之后就可以零星手机做做真题,然后等考前一晚快速突击书和错题集了(十分钟一遍)。考过研的相关章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略看。

考试技巧:

第一天考试上午三科知识,每科考试时间都足够,老人是建议快做,交卷出去看下一科,现在没戏了,两个小时才能交卷。个人是这么弄得,前一天晚上和当天上午突击强记这两科,建筑设计(知识)考完尽早出来(前提是这一科检查好了),开始突击经济(后面经济再说怎么复习),中间看一遍场地前期(知识)。考完经济交卷转场时间再开一遍场地前期(知识)。

  1. 经济——通过

科目感受:经济理解、施工真题

总分85,通过51。经济部分记忆量不大、逻辑很重要,建议看视频,老师理得很清楚,还会总结口诀,熟练掌握了就轻松愉快;施工部分比较杂,个人没怎么看,感觉背得多,知识点杂,具体复习心得没有也就不发表了。

复习材料:手机APP真题,视频。

复习时间:

11月开始到年前,像看剧一样把经济部分的视频看了一遍,重点就截图。然后就停滞了,施工只是很偶尔晚上加班听了下视频。直到考前周五,看一遍截图梳理逻辑后就开始白天上班路上、吃饭、下午去考场宾馆路上手机做真题,,总之一天空闲零碎时间全部做手机真题(大块时间都去看上面两科了)。最后就是考试当天设计(知识)考完之后疯狂看真题、看两遍截图。

复习建议:

有时间当然建议好好看视频、做真题,不懂得单独书上找来看看文字。

考试技巧:

个人觉得不用看书,知识点比其他科目少,真题就很重要了。经济占20多分,看视频做真题基本可以拿全,后面施工常识能拿点、真题拿点、蒙点。所以我这种方法能不能过就看两点:蒙对多少、施工部分能遇到多少看见过的真题。

  1. 物理——通过

科目感受:记忆多,但常识多、不难

总分100,通过60。和本科建筑物理记得多少、工作对机电了解多少有很大关系

复习材料:教材、真题。

复习时间:

之前一点没看,第一周考完,第二周工作比较闲,中午、晚上都在看,复习方法和复习「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建筑设计(知识)」一样,不再重复,参照前者。

复习建议:

参照前者。

  1. 结构——未通过

科目感受:记忆多,知识点难,知识点杂,力学难

总分120,通过72。力学很重要,和数学很像,个人很喜欢,不用背,理解了就不用花太多时间重复看了,基本能把分拿全。结构知识点多,很难背,纯背科目,砸时间看书、做题。

复习材料:力学——视频、真题(实在不懂看看书);结构没看

复习时间:

年前看了力学视频,做了做真题,基本能对90%以上,结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复习建议:

只看了力学,就先写力学部分,结构放到18年里面讲。个人觉得视频老师讲的很透彻,建议看视频(老师讲的例题对理解知识点很重要),实在不太懂了去看看书的相关内容,然后看一章就做真题,视频理解了,90%正确率没问题。

  1. 材料——未通过

科目感受:记忆多,知识点难,知识点杂

总分100,通过60。

复习时间:

完全没看,考前晚上做了一套真题,结束。

  1. 场地作图——未通过

科目感受:接近工作、真题做、画图速度够、不难。总分100,通过60。

复习材料:书(章节前面文字知识点,后面真题)、硫酸纸真题(卡时间画一套)

复习时间:

有点不记得了,好像和设计(知识)、场地前期(知识)一起看的。中间周末抽空画了一套。

复习建议:

直接看书,铅笔做后面例题。文字部分复习方法参照前面知识题。

经验吐槽:

17年这一科是典型反面教材,经验不足+自己作。复习是到位了的,考试没带手表,不知道时间就想前面加快给最后一题留时间。结果前面题没看清楚就直接上了墨线,画上发现错了。。。然后最后一题觉得前面都错了,画不画都不过了,就草稿排出来了,然后没画就看别人画了。。。结果最后一道大大题没画,成绩就差几分。。。被吐槽死了。

  1. 大设计——未通过

科目感受:看做题步骤、时间分配,看真题、画图速度够、也不一定过,难、看运气。总分100,通过60。

复习材料:书(看做题步骤、时间分配,后面真题)

复习时间:

没看。中间抽空看了一点做题步骤、时间分配。

经验吐槽:

不熟练、画不完。不论复没复习,一定年年报,不论画不画得完,做满六小时,第一次很重要。考完会觉得自己好像开窍了,发觉了一切设计以外的困难,开始想办法攻克,不论方案如何,要保证按要求画完画完画完,重要事情说三遍。从第二次开始就看设计的运气了。

  1. 技术作图——未通过

科目感受:看做题步骤、时间分配,看真题、画图速度够、也不一定过,难、看运气。总分100,通过60。

复习材料:书,真题

复习时间:

没看。

经验吐槽:

剖面个人觉得平时积累不用复习,看几个真题的目的是有些画法、画的深度要知道的。

构造不会。

结构个人觉得复习结构知识题的时候知识点能带到,然后平时积累,多看看结构专业提给你的图纸,不会就问。

机电和结构差不多,看书了解一下规范要求,然后多看图纸、多问。

2018年

18年本来目标是知识题全部收掉,过场地设计,大设计和技术作图随缘。11月份开始看书,每天一小时左右,一周五天吧,年后加班,达不到每天时间不变,大概一周能看到4天。考前一周之前一直在看结构和材料,考前一周放弃第二周科目,专心看场地设计和结构,第二周专心看材料和过了一下17年看过的大设计流程,最后一天上午突击了一下技术作图。

  1. 结构——通过

科目感受:记忆多,知识点难,知识点杂,力学难

总分120,通过72。力学很重要,和数学很像,个人很喜欢,不用背,理解了就不用花太多时间重复看了,基本能把分拿全。结构知识点多,很难背,纯背科目,砸时间看书、做题。

复习材料:力学——视频、真题(实在不懂看看书);结构——视频、书、真题

复习时间:

17年看了力学,18年只是花一天温习了下,做题确保OK就过了;结构从头开始看,从年前到考前一直陆陆续续在看,结构的视频老师基本照本宣科,我是一边看视频一边勾书,然后就参照17年知识题开始后续复习了。

复习建议:

力学部分,个人觉得视频老师讲的很透彻,建议看视频(老师讲的例题对理解知识点很重要),实在不太懂了去看看书的相关内容,然后看一章就做真题,视频理解了,90%正确率没问题;结构部分,看视频一遍,重点课件截图,书结合视频快速勾重点,后续就看书、真题(看书方法可以参见17年的知识题)

考试技巧:

力学不说了,写在上面了。结构知识点非常多,说实话很难看。讲下我的选择:结构教材一共8章,课件一开始就会总结每个章节占多少分给大家。我涉及厂房、木结构、大跨什么这种奇奇怪怪的都没看。只看大分章节。

「结构选型」、「作用及设计方法」分不多,不过建议看,是搭建构架的章节,可以不用很细,但要大致了解;「钢混」、「钢结构」、「砌体」重点章节,要认真看的,还有很多和力学、构造重合的知识点,看仔细了,别的科目就省一点;「木结构」没时间可以放弃;「抗震」王牌章节,分多、知识点杂、日常接触少,要好好理解记忆;「地基基础」建议和材料的这一部分一起看,互补互利、省时省力。

  1. 材料——通过

科目感受:记忆多,知识点难,知识点杂

总分100,通过60。材料、构造看似都是背诵科目,但还是有区别。材料涉及很多化学知识,虽说都需要背诵,但还是有一定逻辑和联系的。构造和平时积累实践关系比较大,背诵和理解一半一半吧。

复习材料:视频、书、真题

复习时间:

从头开始看,除了第一考试周没看,从年前到考前一直陆陆续续在看。

复习建议:

材料部分:视频为主,在书上做重点、笔记(老师梳理得不错)——建议看一章节视频,看一章节书,对应起来看,视频重点可以截图方便复习。看完视频可以开始做做真题,会了解出题偏向和思路,心理有底了再回去看视频截图和书上重点即可,最后考试前(参照17年知识题看书方法)疯狂看书、做题、看错题集。

构造部分:视频基本照本宣科,只是会有一些重点提出来。建议放著视频勾书,之后就可以只看书和背背背了。最后考试前(参照17年知识题看书方法)疯狂看书、做题、看错题集。

材料和构造在看视频、书和做题时会发现有几张表是常考的,一定要挑出来,靠前必须看。

考试技巧:

个人力学比较好,所以结构那一科还觉得比较正常,材料这科真觉得是知识题里面最难的。拼死拼活视频、书、真题都看了,最后才60分,出分前还一度觉得过不了了。如果每一科全部考点是100%,那材料视频、书、真题都看只能占到其中的50%多一点,结构好歹能到60-70%。前面科目我都说可以有的章节选择性放弃、有的看看真题就行、再加点运气就能过。材料真的是要全力全部认真看,还要加点运气,才能过。这就是我的感受,祝福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干掉这一科。

  1. 场地作图——通过

科目感受:接近工作、真题做到、画图速度够、不难。总分100,通过60。

复习材料:书(章节前面文字知识点,后面真题)、硫酸纸真题(卡时间画一套)

工具:不要带太多,会拿乱。

A2板、三角板、平行尺、比例尺、圆规、圆模板、大夹子、纸胶带(上夹下贴,两边不管)、0.5和0.1的笔(粗的画轮廓、细的画其他)、橡皮、刀片(考前自己练练刮硫酸图)、铅笔、削笔刀、手表。

复习时间:

因为17年看过了,所以就是考前一周重新看了一遍书,卡时间画了一套

复习建议:

直接看书,铅笔做后面例题。文字部分复习方法参照前面知识题。关键就是「动手画」。文字后例题用铅笔画起来,比例小没事,关键考点都要做到。最后网上硫酸纸真题弄来,卡时间画一两套真题。

考试技巧:

18年改革,只有四道题了,「停车场」没考,考的「平面可见范围」、「剖面建筑间距布置」、「场地排水、高程」、「总图布置」。总体来说题少了、没变难,只要你前面按建议「动手画」,做完没问题。然后就是,有选择题,可以用选择题检查铅笔草稿,确认无误了再上墨线,切记不要直接上墨线。还有就是做完一题答题卡涂一题(很多人最后涂答题卡,结果来不及,没涂答题卡画出花都白费),顺序是铅笔稿、做题校对、涂卡、上墨线。

下面分题说说重点:

「平面可见范围」:简单,但需要细心。列一些记得起来的坑「退界」、「场地是否有高差」、「防火间距角部要画圆弧」。其他不记得了,大家做例题的时候建议自己总结下常见坑,考前看一看。

「剖面建筑间距布置」:简单。可以和上一题一起复习,考点、坑个人觉得一样的,只是一个平面、一个剖面。

「场地排水、高程」:这题比较难,个人建议道路排水、场地排水、等高线梳理、放坡方法是必须会的。有的什么土方啥的,大多数人看不懂,就不要挣扎了,祈祷不要考算了。

「总图布置」难。这一题比较特殊,需要题目和选择题结合著做,拷贝纸把房子轮廓剪下来在图上放(广场和停车区也可以作为一个房子看待),放好核对是不是对得上选择题,房子定位好了连接道路即可。图面最多就扣5分,不要纠结,什么道路倒角啥的,来不及就不要画,千万不要有强迫症。房子放对、场地开口开对、道路有、图画完就行了。

「停车场」中等难度。18年没考,不过个人认为复习还是看看,不知道以后是不是除了最后一个大题外,其他题型随机出三。停车口诀就是「267626762=44」即草地2,车位6,道路7。你看基地哪一边接近44这个数,就是短边照这边排,有时候会有一边可以没有绿化什么的,所以数不定完全是44,相近就行,看题目具体表述。然后就是无障碍车位靠近出入口,管理处在出口处等等吧。

  1. 大设计——通过

科目感受:看做题步骤、时间分配,看真题、画图速度够、也不一定过,难、看运气。总分100,通过60。

复习材料:书(看做题步骤、时间分配,后面真题),有时间画一套

工具:丁字尺、A2板、三角板、平行尺、比例尺、圆规、圆模板、大夹子、纸胶带(上夹下贴,两边不管)、0.5/0.8和0.1的笔(粗的画墙、细的画其他。看题目可以单线直接用0.8,不行用0.5)、橡皮、刀片(考前自己练练刮硫酸图)、铅笔、削笔刀、手表、晨光那种写白板的圆头粗黑笔(柱子一点一个)。

复习时间:

考前一两天看了一点做题步骤、时间分配。

复习建议:

大设计主要是通过教材脑子里要有时间安排和做题步骤。一、每个题基本会有题眼,不要踩(例:17年黑体字说不考虑同层排水,就是说酒店卫生间不能再餐厅上面),踩了基本完蛋;二:流线要对;三、功能分区要对;四:给了具体面积的主要空间要做到,并标明,不用具体,只用标注大于题目要求即可;五:疏散门、楼梯数量、距离保证,多放一个没事;六:画完。没有完美的方案,到上铅笔的时间一定不要再去纠结方案,上面六点做到,有的小房间黑了、开门没开在流线上什么不要管了(18年说什么车站公安房间要向3个分区开门,我只开了两个,也没怎样)。「抓大放小」。

大设计一般相同类型的建筑不会连著考,所以考之前可以看下前几年题目,一般前两年考的类型可以不看。因为时间原因,我是参照的这个原则的,看了18年考的相似类型的真题。

考试技巧:个人的做题流程,提供参考

三个小时方案,然后一定要进铅笔搞了,不然来不及。方案做到快三小时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妥协了。

读题阶段:0.5h

题目会给功能泡泡图、房间明细,建议自己画一个泡泡图加深版,一边读题一边勾重点,补充泡泡图。图上标出每个出入口(与环境的关联——确定总图布局的重要依据),标出每个分区的房间,标出房间之间提到的关联。泡泡图会有内外两个布局关系,外——场地、内——功能分区之间以出入口关系联系,层层攻破。这张泡泡图做完再和题目文字元合一遍,保证正确,这是之后方案的重要依据。

方案阶段:2.5h

这是能力考试不是艺术考试,不用考虑造型,一切以方形做减法的思路进行。

1、「外」——在1:500总图上推敲,根据深化泡泡图确定总图关系(建筑——方形起稿、出口——结合场地确定、场地——一般会有对内对外停车场、广场等)。场地会有一定的形状(方、矩形等),房间明细表会有每层总面积,根据一层二层面积和场地形状基本可以定出总长宽(挑选一个合适柱距,柱网取整数,7、8、9常见)

2、「内」——场地排定,出入口方向确定,在一层确定长宽和初步柱网的矩形框中把泡泡图功能分区结合出入口放进去,柱网可以大致丈量面积,基本符合即可。

到此完成第一阶段,需要将内外分区图与泡泡图做一次CHECK,确认分区、分区面积与出入口内外关系符合题目要求再往下做。这部分1h左右(图大致表达意思,具体要根据题目定)

3、放大柱网到平面要求比例,细排一层平面(依据主要是房间表,参照泡泡图)。先布置主要几个交通核、分区之间连接处的交通联系、每个区内的交通组织、每个区内房间布置。

4、一层基本排定拷贝蒙二层。一般二层会比一层小,考虑大厅挑空。功能二层基本与一层重叠,根据功能大小微调。

到此完成第二阶段,需要与房间明细表和泡泡图做一次CHECK。这部分1-1.5h左右

  1. 墨线将柱网放上正式图纸,然后铅笔快速徒手将CHECK好的草稿画上去,门、楼梯画好。
  2. 检查好快速铅笔稿,就可以开始画墨线了。看清题目要求能单线就单线。
  3. 一层画完些房间名、点柱子、画梯段,完成这一张,后面不会有时间让你返回来再画的。
  4. 二层蒙一层上面,墨线打柱网——快速铅笔稿——上墨线——写字、楼梯、柱子
  5. 总图:快速铅笔稿——画建筑轮廓——道路——标注(层数、轴网和总轮廓、场地名称、面积、停车数量、出入口)——绿化部分圆模板示意几棵树就好

注:到此题目做完,几个注意点,每张图一定画结束,不要在图版换图,浪费时间。平面保证前面说的流线、功能分区正确,上正图后发现房间没采光、面积不够、数量多或者少了都不要管了,只要保证明细表里面主要空间面积就行。

最后,再强调图面整洁度最多5分,所以题目说能单墙线就单墙线,柱子粗笔一个点,让你画家具就画、没有不要瞎发挥,卫生间画墙别的不画,楼梯打上线上下标好就行管他几阶,门忘记断墙了就先画上门、有时间墙刮了没时间算了。

柱网取整数(7、8、9常见),双线墙不用偏轴线、一条压著一条偏一点就行,二层蒙著一层画,总图必须画,画不完二层也要画(至少留40分钟画总图),深度参照场地作图最后一题,时间来不及路可以不倒角,屋顶粗单线,停车划个区域写数量不画车位。

  1. 技术作图——通过

科目感受:看做题步骤、时间分配,看真题、画图速度够、也不一定过,难、看运气。总分100,通过60。

复习材料:书,真题

复习时间:

3-4个晚上,考前一天晚上看看真题

工具:丁字尺、A2板、三角板、平行尺、比例尺、大夹子、纸胶带(上夹下贴,两边不管)、0.5和0.1的笔(粗的剖段、细的画其他)、橡皮、刀片(考前自己练练刮硫酸图)、铅笔、削笔刀、手表。

复习建议:

剖面个人觉得平时积累不用复习,看几个真题题目解析,了解剖面需要表达什么内容、画的深度、一些画法(比如独立基础)。构造范围太广,复习不过来。结构个人觉得复习结构知识题的时候知识点能带到,然后平时积累,多看看结构专业提给你的图纸,不会就问。机电和结构差不多,看书了解一下规范要求,然后多看图纸、多问。

这一科和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关系比较大,不论是前面这几科是同年复习还是已经过了,书留著,结合看。

考试技巧:做题流程,按我做的顺序写,提供参考

首先讲下教材情况,教材和场地设计相似,章节按题目分,开始是相关常见考点(参照知识题看书方法),后面是真题解析。

其次和场地作图一样,每题也有相应选择题,要题目和选择题一起看,相互检查是否正确。做题顺序、注意事项参照场地作图。

其实说下我对这几道题的取舍。分数比重是「剖面>构造>结构>机电」。剖面要拿到90%以上的分,结构、机电要拿到70%以上的分,构造随缘。所以根据分数分配,剖面、结构、机电要基本做到,不指望构造那一题,这样才有可能过。当作一科75满分60过的科目复习的。。。

机电

机电和大设计有些相似,前两年考过的个人是放弃不看的,大概率不会重复考。

  1. 暖通(略复杂):首先是全空气和VRV两大空调系统搞懂,怎么接线、风口类型、布置方式等。其次排烟(楼梯间、房间、走廊)搞懂。最后散热器(暖气),可以取舍,毕竟南方没有。
  2. 给排水(简单):首先喷淋系统类型、布置要求;其次消火栓规则、布置要求;
  3. 电气(复杂):首先照明布置个人觉得好复杂,我是放弃的;其次火灾报警系统和疏散标志,我看了,不过蛮复杂的一知半解,抱著要是遇到就试一试的心态;最后房间开关、灯具布置,最简单认真看,看几个例题就能掌握。

机电题目个人原则是暖通、给排水、电气的灯具布置要掌握的,考到了要拿到分。要是考到照明什么就认了,明年再战。时间大概1h左右。

建筑剖面

个人觉得是最简单一题,其实就是画剖面,没有隐藏要求,唯一强调就是要细心。深度接近扩初深度,需要画面层,但标注什么不用那么多,建议看一两个真题就有数了。这一题应该是建筑师都会的,也是这一科分数比重最大的一题,个人是要求分数全部拿到的。

剖面是这一科过不过的基础,要保证每一次分都能拿到,然后去拼结构和机电题。时间大概在2.5-3h左右。

结构

这科知识点基本和建筑结构知识题重合。结构选型、框架、框剪、剪力墙、楼梯要保证会,大跨、厂房能看则看吧,木结构放弃。日常多看看结构专业图纸,有很大帮助。

结构感觉比机电对于建筑师要好复习些,要保证定位掌握的几个类型题目出现分都能拿到,要是真的出到了木结构什么这种偏门的,就来年再战吧。时间大概在1.5h左右。

构造

构造大概好几十本国标图集吧,我是真的放弃了。只是掌握构造知识题复习过的构造、日常项目接触到的构造和仅有的常识。拿到题就对著选择题做柯南式的推理,自信满满的把提供的各种构造层拼上去,对不对看天意了。

构造真的不太抱拿分的希望,所以留在最后,保证前三题的基础上,尽力做,万一拼对了呢?!要是最后时间不够,不做也行吧。我18年最后就留了20分钟,瞬间平行尺几条线一拉,徒手填充。时间大概在0.5-1h左右,也有可能是0h。。。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